天山腳下的老街
文 | 閔光榮
細算起來,老街存在於天山腳下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了。
老街是石河子入口處的一條街道。長400米、寬9米、佔地面積只有0.43平方公里。位於石河子市西北角,與市區接壤。原312國道、石莫公路在此交匯,是沙灣縣、瑪納斯縣城鄉居民進入石河子經過的線路之一。2018年以前,其行政管轄權屬於塔城地區的沙灣縣,全名為“沙灣縣石河子老街”。變更後的名稱為“石河子老街”。由此可以看出老街特殊的地理位置及與石河子的密切關係和關聯程度。這裡原來叫石河子莊,曾是古絲綢之路上的一個重要官道驛站。
清代末年已形成小鎮。1944年前,屬綏來(瑪納斯)管轄,為往來於迪化(今烏魯木齊)--伊犁公路上的商人和車輛打尖、休息的食宿站。那時候,老街有一條百餘米長的東西向的土路街道,有一家高姓小百貨店、盛姓雜貨店、姓陳、高、曹三家馬車店、趙家芝麻糖作坊、馬家糖坊、趙家乾果店、王家皮坊,還有兩家鐵匠鋪與兩家維吾爾族飯館,都是散戶鋪面,另有20家以務農為主的住戶,約40餘戶200餘人。新疆和平解放以後,這裡人口劇增。
1953年以後成為兵團農八師的商業中心。1950年初夏,新疆軍區司令員王震和22兵團司令員陶峙嶽及兩名蘇聯專家來到石河子,駐紮在石河子老街(當時為沙灣縣第四區公所駐地)哈德爾的車馬店,在這裡籌劃並選定在老街東南方向的荒原上建造一座新城。老一代的墾荒將士為了讓後人牢記“沒有當年的老街便沒有今日之新城”的歷史功績,就把古之石河子稱為“老街”,把今日石河子稱為“新城”。如今,老街已有各類商戶達600餘戶、居住人口上萬人,分別為漢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等多個民族聚集的地方。
現有團結路、民族路等5條街道。內部保留了一座老宅子的遺址---史家大院。史家大院地處團結巷內,建於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是民國時期綏來縣第一任縣長史秉直出生、生活的院落。因後來多次拆修、分隔,現僅存南屋,其餘部分均已坍塌或重建,已看不出當年建築的外形和模樣。
原先,老街是一條擺滿日雜商品的街道。一條主路斜著切過,兩邊店鋪門前堆滿了日用雜貨、農具、鐵器、服裝鞋帽、五金用品等百貨,貨物應有盡有。這裡的商品始終保持著價格低廉、實惠耐用、種類齊全的特點,滿足了附近居民及大眾的消費需求。老街的生意人喜歡把物品擺在地上售賣,到了晚上收攤時就在上面蓋一層防雨的寬大塑膠布,再隨便壓上一些木棍、鐵棍之類的防止風吹的重物。次日早晨,再去掉壓在貨物上的東西,又開始了一天紅紅火火的生意。年復一年地延續著這一模式,從來也沒聽說過哪家攤子上丟失過什麼東西。
當地的人們也習慣了老街的樣子和百年留下的老街味道。如果不像老街的生意人一樣厚道實在,或者用從別的地方學來的投機取巧、坑蒙拐騙手段欺騙客戶,老街的生意人會鄙視你,甚至會讓你在老街的街面上失去立足之地。百年來,老街的生意人一直遵循著祖輩傳下來的“誠信”處世原則,進而形成了老街獨有的人文背景、商業氛圍與和諧風貌。
老街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街頭伴著歡快樂曲打饢的維吾爾族小夥子,清亮的叫賣聲配合著節奏均勻翻轉麵餅的動作,猶如在展現載歌載舞的街邊舞蹈。還有攤位上擺放的各類民族工藝品、盛放在柳條筐裡的火紅石榴與香噴噴的烤包子、烤肉串,無不散發出濃厚的新疆味道。每到節假日,滿街的行人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熱鬧得像一條喧譁流淌、歡樂奔騰的“河流”。若是推著腳踏車在裡面走動,那份擁擠不堪簡直就是到了寸步難行的地步。所以,來到老街逛街一定要選擇步行方式。既能買上物美價廉的商品,又能感受到盛世繁榮的景象。
作為土生土長的軍墾後代,我認識老街是在80年代末。我出生在石河子轄區某團場一個偏僻的連隊,父母都是50年代末從四川支邊來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第一代軍墾人。為了讓我接受更好的教育,在我升入高中的時候,他們將我送到市區的廠區子弟學校讀書,借宿在親戚家裡。週末的閒暇時間,我喜歡約上兩、三個女同學去老街閒逛。
當然,看的都是我們女孩子喜愛的小飾品,諸如“髮帶”、“頭繩”、“髮卡”之類的,即便因為囊中拮据空手而歸,心裡卻是舒暢、輕鬆至極。這也許就是那個年代逛街的目的和意義吧。而讓我記憶深刻的是遇見老街街道上的一家照相館,名字很特別:燕曉鶯照相館。據說是取自經營這家照相館的三姐妹名字的最後一個字組合而成。多麼浪漫而富有詩意的名字啊!高考前的一個月,老師通知全班同學準備貼在畢業證和准考證上的照片。
城區的同學將我帶到這家照相館,館內溫馨的佈置立刻讓我心生喜歡,禁不住在裡面瀏覽了片刻。三位年輕姑娘嫻熟的拍攝技術和熱情的服務態度使顧客們體會到了“賓至如歸”的感覺。這也是照相館內賓客滿堂的原因吧。我特意要求加洗了幾張那天拍攝的青澀、稚嫩卻是神采奕奕的畢業照片,並一直儲存至今。為的是在心底裡珍藏那段艱辛而又充滿希望的青春歲月。不知道“燕曉鶯照相館”是否還存在於老街街道,亦或是已更換了名稱?但是,它給予我的美好印象永遠留在了記憶深處。
兜兜轉轉,十多年後,我又回到闊別多年的家鄉---石河子工作與生活。走在老街那條熟悉的街道上,彷彿又回到了年少時期。依舊是熱鬧、繁華的街景,只是在格局上有了些許的變化。街道兩邊蓋起了許多高樓大廈,建起了一座面積為2800平方米的商業批發城。琳琅滿目的商品整齊地擺在了推車上、店鋪裡的貨架上,如此一來,為行人留出了更多邊走邊看和觀賞的空間。一條街道的變化真實反映出時代的前進步伐。而行政管理歸屬的變更將會進一步增強城市發展的輻射帶動力,因而對促進石河子、沙灣及周邊地區的經濟邁上新臺階能夠起到積極的推進作用。
老街的斜巷曲徑,似一首綿長、悠遠的歌,引領著這座城市走向蓬勃與輝煌。從商品流通、資訊互通、特色飲食與文化傳承記錄了軍墾名城的光榮夢想與光輝歷程。它帶動著新城由茫茫戈壁變成富饒的“綠洲”,它更是兵地融合共贏發展的見證與寫照。
今年,老街已經120歲了。不論世事如何變化,這條有故事、有歷史、有情感、有活力的街道依然會以它特有的魅力吸引著八方來客的青睞。
作者簡介:閔光榮,中國金融作家協會會員,新疆金融作家協會理事,新疆現代金融學會理事。現就職於新疆工商銀行石河子分行,作品刊發於《兵團日報》《金融文壇》《中國金融文學》及山東金融文學網和金融作協公眾號等。
壹點號山東創作中心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