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遇見過被某些平臺大資料殺熟的情況。
最近,藝人馬天宇就在社交平臺發文指責旅行平臺——攜程利用大資料“殺熟”。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他發文稱:
攜程的資料殺熟有點噁心,明明三千多的票,點進去就變成六千多
最後又變成一萬多,吃相太難看
隨後,還在該條博文的評論區留言道:“辣雞!”。
圖片來源:快科技
看來,攜程這下真的是把馬天宇給氣得夠嗆......
不過目前在馬天宇的賬號下面,已經無法找到這一條微博了,攜程官方也沒有對這一件事給出回應。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其實對待“大資料殺熟”這件事,相信大家多多少少都有一些感同身受。
類似於:
- “不同手機使用者點同一份外賣價格不一樣”
- “搜尋價格與付款價格不一樣”
- “前後兩次購買同樣產品的價格不一樣”
類似於馬天宇的這種情況,有使用者在“黑貓投訴”中發文表示自己遇到了類似的情況:
他在購買杭州至法國的機票時,點進去發現支付前顯示票價為12034元,並剩餘4張票,但是支付時顯示票價有變動,且自動退出支付介面
但繼續選擇該趟航班進行支付購票,金額卻變成了14374元,無故突然漲價2344元。
多日之後,他進入攜程繼續搜尋該趟航班,卻顯示剩餘5張票,價格為12030元
圖片來源:快科技
由此,他要求攜程給出合理解釋:
為什麼購買前反覆重新整理機票價格都沒有變化,支付時卻突然大幅漲價?!
針對這種情況,有律師介紹:
非針對新使用者,而是根據不同使用者的消費習慣、消費次數實行價格差異、規則差異,都屬於“殺熟”情形
那麼問題來了:
再遇到這種情況時,應該如何維權呢?
其實十分簡單,借用律師的話來說就是:
可以蒐集證據,直接去搞相關方,這是有法律保護的。
根據今年3月起正式實施的《網際網路資訊服務演算法推薦管理規定》:
演算法推薦服務提供者向消費者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應當保護消費者公平交易的權利
不得根據消費者的偏好、交易習慣等特徵,利用演算法在交易價格等交易條件上實施不合理的差別待遇等違法行為
圖片來源:朝聞天下
所以,大家下次再碰到大資料“殺熟”時,只需要掌握好對方進行資料殺熟的證據,如截圖、電話錄音等。
然後就可以向市場監管部門或者消費者保護協會舉報或反映。
基本上都能夠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