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暨“黃河落天走東海”網路主題活動第一站來到濟南華山歷史文化溼地公園。華山歷史文化溼地公園在2018年的國慶節,正式對外開放,如今已經成為了黃河之濱“網紅打卡”的新地標。
這裡有山、有泉、有湖、有河、有城,再現了鵲華秋色歷史畫卷,為黃河之畔、千年泉城增了一抹新的色彩。這個溼地公園的園區內,已經形成了園林景觀、湖區建設、配套設施、運營管理等全面的景區系統。2018年在此園區工作至今的朱延平女士向記者分享了她在這裡工作與生活的故事。
園區建成帶來新的工作機會
華山湖環繞著華山形成了一山一水相映襯的景象。為了遊客更方便地遊覽溼地公園、欣賞山水相映的美景,園區為遊客準備了畫舫船,而朱女士在園區從事的就是與畫舫船相關的工作。
朱女士在溼地公園的西碼頭工作,負責畫舫船的售票工作:“畫舫船是一種比較漂亮的遊船,類似於濟南大明湖上的那種,很多遊客都願意坐我們的船來遊覽華山湖。”朱女士對記者說,自己之前看到華山片區要打造溼地公園的訊息,需要大量的園區工作人員、有不錯的工作機會,她就過來應聘了。
朱女士每天早上八點半來到園區,中午在園區吃飯和休息,晚上一般是五點半下班,每天基本上是定時定點上下班。“平時工作比較輕鬆,節假日可能會忙一些,比如五一、十一,還有端午節、中秋節,下午因為要照顧到園區遊客的乘船需求,下班時間一般會延長一個小時。”對於朱女士來說,售票工作比之前在超市推銷衣服的工作要輕鬆許多,收入也會高一點,而且工作地點距離家也更加近了,這讓朱女士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照顧孩子。
生活隨著園區建成越來越好
隨著新的工作定在了華山歷史文化溼地公園,朱女士一家人也在單位的安排下搬進到了華山龍城安置二區D區。朱女士告訴記者,自己一家四口住在D區的一號樓,婆婆家住在九號樓,兩家捱得特別近,婆婆一家能幫助他們照顧兩個孩子。
新房子是在23層,朱女士覺得戶型很好、視野也很開闊:“你看,從我們家客廳窗戶就能看我工作的地方,那一片就是華山湖,我經常說我們住的房子是湖景房,窗外的風景實在是太好了。”從家裡的視窗能眺望到華山湖,而朱女士從家裡騎電動車上班只需要十分鐘的時間而已,比以前的通勤時間要短太多了。
朱女士告訴記者,家裡有兩個孩子,大的13歲,上初中一年級,小的6歲,剛上幼兒園大班,兩個學校距離小區和自己工作的園區都很近,“上下班有充足的時間接送孩子上學。”
個體見證園區的發展和變化
根據規劃,華山生態溼地公園是按照“泉城新名勝、國家5A級景區”的標準來建設的,目標是成為集旅遊、休閒、商業、配套為一體的生態休閒綜合體。朱女士告訴記者,自己是見證著華山歷史文化溼地公園從無到有、華山湖生態環境從劣到優。“自己是負責賣船票的嘛,從售票數量上能看到遊客逐漸增多。一開始營業的時候坐船的遊客人數比較少,到現在遊客數量有一個相對多、也相對穩定的趨勢。這真的從側面反映了我們這個園區搞得越來越好了。”
從流域發展到個體提升,華山整個片區的發展帶來的不僅是華山生命力的提升,也是在這片區域生活的每一個人的生活質量的提升。
閃電新聞記者 葉金巖 劉晨 馮宜雯 唐福晨 王嶢 濟南報道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