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牛年,說到“牛”你知道在咱們黔東南有很多地名都是和牛有關的嗎?作為凱里人,首先就會想到牛場壩,牛場壩因何得名?下面就請跟隨我們記者一起走進牛場壩,瞭解關於它的故事。
一走進牛場壩,就能夠看見一些70年代修建的紅磚房,這些將近50年的老房子,給整個牛場壩帶來了深深的年代感。說到牛場壩,在這裡生活了大半輩子的萬女士滿是感慨。
牛場壩住戶 萬女士:我是19歲到這裡的,80年到這裡的讀書。就考取學校,畢業了就在施工隊這裡工作。然後就一直和牛場壩緊緊相連,好像一直都沒有離開過。就是這麼回事兒。原來那裡還有一顆大大的皂角樹。後來是改進了以後。又打路又整這些,那裡的房子就遷走了,就給安排了地方,遷走了那個樹子也扛走了,現在的路就比原來寬了很多。牛場壩的變化還是很大的,各個方面的變化都很大。
萬女士回憶,原來的牛場壩路面很窄,環境很差,周邊的房屋全部都是用泥土來堆砌而成。
牛場壩住戶 萬女士:原來的牛場壩看起來就是很貧窮的樣子。房子設施也沒有那麼好,矮矮的。有的房子看起來像要塌了一樣。後面的單位就是高樓。就是三層樓最高的那種。
如今的牛場壩在歷史歲月中不斷髮酵沉澱,已經是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的牛場壩一眼望去,整潔有序。周邊環境超市、菜市場、小吃攤應有盡有。
牛場壩住戶 萬女士:現在這些居民的生活呀,用品啊,買的這些東西。不一定像原來一樣說非要走到二商場才能買到東西,現在一出門就可以買得到東西了。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牛場壩的交通好了,衛生環境也比原來好很多了。
那麼,牛場壩這個名字又是怎麼來的,有著怎樣的歷史呢?
黔東南州民政局 局長 朱長林:以前這裡是耕牛交易的一個場所,它就說明原來凱里牛場壩這是一個集鎮,應該說某種意義上,這裡是當時經濟的一箇中心,有牛的交易就是集貿市場,那就說明商賈還是雲集的地方,商賈雲集的地方,牛場壩這個地名折射反映出來,自元代開始它就是一個商品交易的集散地。
走進牛場壩,這裡連通著凱里各處的大街小巷,條條小道四通八達。據瞭解,早年間牛場壩其實並沒有人居住,四處都是人們耕種的田土。因為交通比較便利,牛場壩漸漸變成的了人們聚集專門賣牛賣馬的交易市場,牛場壩也因此而得名。
黔東南州民政局局長 朱長林:透過發展變遷,牛場壩由一個小的集鎮土城,現在已經變成了一個具有現代氣息的非常宜居的一個城市區域,就反映出了經濟在高速發展,社會線上文明進步。
當時的牛場壩作為交通樞紐,有著巨大的人流量,人流量多了。應運而生的就是各種不同風味的小吃店,給匆匆來往的行人一個歇腳的地方。牛場壩也因此有許許多多的店鋪,店家都是附近的居民。現如今由於政府的規劃,牛場壩慢慢的有了一些新的改變,建起了整齊的棚房,變成了牛場壩小吃一條街。
黔東南州民政局局長 朱長林:地名,它承載著歷史,是人類活動的產物,它除了具有明確的方位指向,更主要的它承載著歷史。它反映了歷史變遷和歷史嚴格,所以它具有厚重的文化和地名故事。
據瞭解,在黔東南,跟牛字有關的地名,就有兩百多個,牛大場鎮,野牛島村等等。每一方土地都有厚重的歷史,每一處地名都有人文的溫度,承載著大量的歷史記憶,希望每一個地名背後的動人故事都能被人們所熟知,傳頌。
記 者:樊 琳 田如睿
來源:百姓0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