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常州有三大特產,一個是蘿蔔乾,一個是梳蓖,還有一個便是大麻糕,其中梳蓖其實是兩種物品,是指木梳和篦箕,自古以來常州生產的木梳名聲遠外,宮廷裡使用的便是常州所生產的木梳。在常州有一條巷子,這裡專門製作梳篦,那就是篦箕巷,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篦箕巷。
篦箕巷,位於常州的西邊,靠近運河是,是古代毗陵驛所在地,以前這裡不叫做篦箕巷,而是被稱為花市街,關於這條巷子為什麼改名呢和乾隆還有關係。
毗陵驛是途徑本地時歇宿換馬的住所,從這裡設定毗陵驛。在清代的時候,乾隆六下江南來到常州,他就是從這裡的碼頭登岸進城的,停靠的便是篦箕巷所在的碼頭。
當時的花市街上每家門前都掛著宮燈,且常年徹夜不滅,遠遠地看去燈火相輝相映,就像一條金色的游龍,非常的迷人,還被譽為常州的西郊八景之一,有著篦梁燈火美譽。這個美景也吸引了乾隆,於是微服私訪來到這條巷子,但是看到這裡其實售賣的是篦箕,與花市街這個名字無關,於是改名為了篦箕巷,一直使用到今天。
從篦箕巷的巷口進入,這裡便是一個大碼頭,上面有一個牌坊,寫著大碼頭三個大字,就位於十字路口,很方便尋找,當年乾隆南巡六下江南的時候有三次就是從這個大碼頭登岸進城。
從大碼頭進入正對面是一個皇華亭,當時乾隆皇帝就是從這裡下船,在亭子中間有一塊石碑上面刻著毗陵驛三個大字,據說這是僅次於金陵驛的江南大驛。
皇華亭面左邊便是篦箕巷,如今這裡只有幾家店開放,不復當年的勝景,雖然我們看不到以往的故事,但是聽著導遊的講解彷彿眼前浮現出了當時人來人往的盛況。這條路的盡頭是文亨橋,這座橋樑建造於明嘉靖27年,當年船舶在這裡交替穿過,是重要的交通要道。
走過文亨橋邊是一處廣場,這裡緊鄰著京杭大運河,沿著河邊慢慢行走,便來到了常州的明城牆,這是西瀛門城牆,是常州僅存的明代城牆遺址,也是因為偶然原因儲存下而未被為徹底拆毀的一座城牆。
這座城牆的歷史有600多年,從明代開始築造新城到成化年間重修,清代進行修復以及近代重新修建完成後才以新的面貌出現在我們面前。
這座城牆不是很長,大約200多米,曾經它具有重要的軍事意義,但經歷了漫長的歲月,它是見證城市文化的底蘊,也是城市滄桑鉅變的見證,如今仍然出現在我們面前更是我們瞭解這個城市的重要見證,那麼你來過明城牆嗎?來過篦箕巷嗎?來過常州旅行嗎?想來看一看嗎?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