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漲姿勢:帝國敗局:一代首富 因何退隱江湖? 2016.3.14日

  企業家也逃不過“一代新人換舊人”的命運。

  今年兩會上,李彥宏、馬化騰依舊是焦點,所到之處必遭圍追堵截。相較之下,第一位代表網際網路出席兩會、2008年便當選全國政協委員的陳天橋,幾乎沒有存在感。會議結束後,他獨自上車離開,上前採訪他的記者寥寥無幾。

  從曾經的中國首富、輿論之王,到現在“無人問津”,10年間,陳天橋和他的盛大怎麼了?

  靠遊戲發家,卻厭惡遊戲

  2004年是中國網際網路的超級年,騰訊、TOM、空中網等11家網際網路企業在這一年登陸海外資本市場。然而,其他10家IPO企業加在一起,影響力也比不上同年上市的另一家企業——盛大。

  盛大上市創造了很多紀錄。它是當時市值最高的中概股公司、全球市值最高的遊戲公司。同時,它也締造了中國最年輕的首富——擁有90億資產、年僅31歲的陳天橋。31歲、白手起家的中國首富,這一紀錄不僅前無古人,後恐怕也難有來者。

  陳天橋生於1973年,畢業於復旦大學經濟系,上學時是共青團的團委。畢業後,他進入陸家嘴集團,很快坐到副總的位置,後又成為金信信託的辦公室主任。

  1999年,陳天橋從中華網拿到300萬美元融資,成立了盛大網路。他的創業不順利,動漫社群沒有收入,盛大一直處於“燒錢等死”的節奏。

  2001年,陳天橋決定一“賭”定生死。他以僅剩的30萬美元從韓國ACTOZ公司拿下《傳奇》的代理權。當時國內沒什麼知名網遊,勿論產業。為了堅持這個決定,陳天橋和中華網鬧掰了,他四處找合作伙伴,但是沒人搭理他。

  賭局的結果,陳天橋自己都沒有料到。《傳奇》這款遊戲,改變了陳天橋,也改變了中國網遊、甚至網際網路的程序。時至今日,中國仍沒有一款遊戲可以在影響力上超越《傳奇》。

  這款遊戲讓陳天橋一步登天。之前,脫離中華網庇佑的他“一直在等待死神”,沒過兩年,他每天淨賺100萬。盛大上市的2004年,陳天橋紅極中國工商界,他是最年輕的“年度經濟人物”,是“中國網際網路的先驅”。

  但陳天橋內心是看不起《傳奇》的,他曾說:《傳奇》是個爛遊戲,盛大是個好公司。

  實際上,陳天橋不是看不起《傳奇》,而是看不起任何遊戲。他對這個事業沒有感情,遊戲只是其賺錢的工具。

  陳天橋瞧不上游戲,因為遊戲給他帶來了太多壓力。今天,大部分人仍覺得“陳天橋=遊戲”。當年,他更是社會、家長眼中的罪魁禍首,彷彿中國的電子鴉片全是他一個人生產的。

  “有人玩我的遊戲玩到心臟病發作身亡,青少年沉迷,《人民日報》頭版都點過我們的名……”一步登天之際,陳天橋卻常常從睡夢中驚醒,輿論的指責和辱罵,將他從雲端拖至地底。有《傳奇》玩家因丟失裝備衝入陳天橋辦公室,指著他的鼻子大罵。因為同樣的原因,一位玩家企圖在盛大總部自焚(未遂)。

  陳天橋曾不止一次對朋友說:網遊與他成為社會主流人物的初衷相背。陳天橋有家國天下的情懷,網遊承載不了他的夢想,他想轉型,想要社會承認他的價值。

  沒人能懂陳天橋

  轉型戰略上,陳天橋不屑於複製他人模式,他給盛大描繪了一條宏偉的新路:

  遊戲不是“正道”,但娛樂是正道,盛大要變成集大型遊戲、休閒遊戲、電影、音樂以及其他互動內容的綜合供應商。

  電腦使用者少,電視使用者多,盛大的服務入口要從電腦轉移到電視,將客廳變成全家人的娛樂中心。

  為了實現上述目標,盛大要從軟體、運營商轉變成為軟體+硬體供應商,以硬體為入口,靠內容來盈利。

  陳天橋的戰略,本質是內容整合+智慧硬體,也就是樂視、小米現在乾的事情。陳天橋2003年開始思考全域性,2004年正式實施,比其他人早了十幾年。

  但那個年代,沒幾個人看得懂他的宏圖,外界只看到手握巨資的陳天橋在資本市場上揮金如土。

  2004年上市後,手握大把美金的陳天橋一口氣買了很多企業,包括浩方(遊戲平臺)、邊鋒(頁遊)、Actoz Soft(遊戲內容)、起點中文網(小說)等。有一段時間,他還在糾結是買新浪好,還是買騰訊?最終,他斥資近20億買下新浪19.5%的股份,成為其最大股東。

  中國網際網路迎來第一個帝國時代,輿論為之譁然。陳天橋成了第一代“人民幣玩家”:別人辛辛苦苦練級打裝備,他看中之後,掏錢就拿走了。

  藉著突襲新浪的輿論勢頭,陳天橋一改前態,積極拋頭露面。他向媒體強調,過去2年內所有努力和投資,都是為了一個首創的理念:打造“網路迪斯尼”,以盛大盒子為核心,包攬PC、電視、手機、電影、音樂、遊戲、廣告、預付費和電子商務等九大業務。

  其中,入股新浪,只是為了給盛大盒子提供資訊支撐而已。

  盛大盒子是“軟硬結合”中的硬體,也是這一戰略的核心。透過盒子,使用者可以在電視上玩遊戲,看新聞、股票、電影,聽音樂。按陳天橋設想,盒子實質是一個三網(電信網、電視網、網際網路)融合的產品,其功能比如今流行的各種盒子還要強大。

  陳天橋在資本市場上花了幾十億,都是在給這個盒子買內容。

  他的理念被媒體廣泛傳播,卻沒有收穫什麼叫好聲,因為大部分人壓根聽不懂陳天橋在說什麼!實際上直到今天,仍有很多媒體對“三網融合”、“硬體入口+服務收費”的模式懵懵懂懂,可想而知,當年的陳天橋面臨怎樣的輿論基礎。

  天才抵不過天時

  外界不懂陳天橋,盛大內部支援他的人也不多,因為盛大沒有任何做硬體的經驗,胞弟陳大年、總裁唐駿都是反對派。

  但陳天橋鐵了心,他對外說:“我賣光盛大的股票也要搞IPTV。”內部會議上,他怒拍桌子:“這個事情不是做不做的問題,是誰不做,誰走人的問題。”

  此後,盛大盒子成了陳天橋唯一關心的事情,他像當年豪賭《傳奇》一樣all in,不停地從遊戲業務上抽血來供應這個專案。他一口氣招了近1100名工程師,以兩倍工資的方式,從華為、微軟等企業進行野蠻式得挖角。

  要錢給錢,要人給人,陳天橋從未在其他專案上投入如此多的心血,在其強大的金錢供給下,盒子計劃雖然磕磕絆絆,但盛大終究在2005年拿出了這款超越時代的產品。創造了網遊時代的陳天橋,似乎看到並掌控了下一個大娛樂時代。

  然而,他雖然看到了這個時代,卻未能觸碰到。提前降世的盒子,從未綻放。

  華商韜略|華商名人堂曾就“創新”問題請教臺積電董事長、臺灣資訊產業奠基人張忠謀,他回答說:“企業必須創新,但又不能太創新。看得太遠往往徒勞無功,白費金錢與精力。所謂創新,臺積電一般能做到領先3年,最多5年。”

  陳天橋領先了多少年?各種盒子近兩年才開始興起,三網融合至今仍未實現。

  在創新經驗中,有一條著名的“半步理論”:創新不等於創造商業價值,太多先進的科技創新在商業上輸得一塌糊塗。考慮一個產品的先進性,一定要結合市場的相容性,最好領先其他人半步。

  陳天橋跑得太快了,快到四周沒有敵人,也沒有路,當時的各種條件,都承載不下他的雄心。

  市場方面,陳天橋的計劃是將盛大的目標客戶從1億電腦使用者擴大至4億電視使用者。這個判斷本末倒置,因為盛大盒子需要網路才能使用。2005年,全國接入寬頻使用者總數2833萬戶,這個數字才是盛大盒子使用者數的上限。

  技術方面,現在的各種盒子都基於安卓系統,成本低廉。而在當年,陳天橋只能選擇英特爾晶片、微軟系統,這導致初期的盒子和PC一樣大,價格超過6000,對於大部分消費者而言,這個價格缺乏誠意。

  盛大銷售團隊的反饋資料顯示,盒子的第一批買家,大部分是《傳奇》和陳天橋的“粉絲級”土豪,而非普通群眾。

  陳天橋也高估了市場對於新興產品的接受度。他曾在朋友圈裡搞調查,結論是大家都對盒子非常感興趣且樂於嘗試,陳天橋因此信心十足。但他似乎忘了,他的朋友圈非富即貴,這些人的想法並不能代表市場。

  實際上,2005年的消費類電子產品領域,大家關心的還是哪款MP3質量好,什麼牌子的電腦比較耐用。對於盛大盒子這種“黑科技”,絕大部分人持懷疑、觀望的態度。

  那些勇於嘗試的人,也沒有得到好的體驗。因為盒子只是一個載體,裡面的內容才是消費體驗的重點。

  內容的核心是電影、電視等影片資源,在當年,這些資源很匱乏。優酷創立於2006年6月,土豆成立於2005年4月,愛奇藝是2010年的產物。盛大盒子的年代,影片資源把控在傳統電視臺手上,當時廣電和電信仍在“內部協商”IPTV的歸屬,又怎肯將這些資源轉給盛大?

  除此之外,2005年寬頻使用者中,80%的使用者下載速度低於100 kb/s,可想而知,即使遊戲和影片資源不成問題,如此網路條件也難以支撐上佳的使用者體驗。

  在上述因素的制約下,盛大盒子出師不利,營收寥寥無幾。天才陳天橋的出關之戰,沒能勝過天時。

  10億美金的教訓

  在全球企業界,“死”於太創新而沒有同期商用價值的例子如恆河沙數,即使縮小到網際網路範疇,案例亦是不勝列舉。

  美國施樂(Xerox)曾如穿越般連續拿出了滑鼠、圖形處理系統等“當時沒人知道有什麼用、現在沒了它活不下去”的創新,最後,這些發明成就了喬布斯和蓋茨,施樂慘遭富士兼併。同理還有SUN研發的java語言,SUN沒能用好java,java則成就了安卓。

  強大如喬布斯,也得剋制自己的先知慾望。他很早就預見Ipad和智慧手機的前景,但直到觸屏和無線網路技術成熟並投入大規模商用後,才真正實施。

  作為中國網際網路霸主,陳天橋一定對這些案例數如家珍。他的前輩、中國網際網路的開創者,也給他了警示。

  1996年,中國第一家網際網路公司瀛海威在中關村豎起碩大的廣告牌:中國人離資訊高速公路有多遠——向北1500米。這個廣告牌成為當年最受關注的商業事件之一,但這家公司,卻在新世紀初便宣告倒閉。

  “先跑未必贏”,這個道理大部分人都懂。人傑陳天橋,又為何一意孤行、執意將盒子戰略進行到底?

  對此,華商韜略|華商名人堂的理解是:陳天橋前瞻了“硬體入口+內容收費”的廣闊前景,希望以“早產”的方式,搶佔先機。

  羅馬城不是一日建成的,沃爾瑪起初也只是一間“小商鋪”。陳天橋的謀劃是先佔座,在改善產品、培育受眾、等待技術發展間“統一度量衡”,做成沃爾瑪。

  因此,雖然盒子出師不利,但陳天橋依舊加大投入。他先後同48家企業、單位達成合作,為盒子擴充內容。

  同時,盛大也針對盒子本身不斷改進。2005年12月,盛大推出了簡略版的盒子——盛大易寶(EZ Pod)。這個月,陳天橋出現在北京,他對臺下說:比爾-蓋茨和保羅-艾倫(微軟另一創始人)都想做這個東西,都失敗了。今天,一箇中國人做出來了。

  EZ Pod只有巴掌大,458元一套,它包含一個遙控器、一個掌機和一套軟體。因為價格便宜,第一個月,EZ Pod便賣出了100萬套。

  受前文所提到的網路、技術和資源的制約,EZ Pod依舊算不上一件好的產品,當時的輿論都在爭論這個新鮮事物的價效比和弊端。

  但陳天橋很興奮,因為他的宏圖終於有了曙光。此後幾個月,EZ Pod的銷量始終徘徊於幾十萬,沒有實現突破,但這個新鮮事物,終究被部分市場所接納。

  然而,有了市場的盒子,卻觸碰到了生死線。有市場意味著侵佔了傳統利益,EZ Pod是IPTV的產物,是廣電和電信角逐的戰場。

  這是陳天橋的宏偉藍圖中最致命的部分——他轟轟烈烈一統戰國的大計,從未得到政策的允許。於是,盒子計劃轟轟烈烈得倒下了。

  2006年,廣電一紙文書叫停了所有IPTV專案,盛大盒子戛然而止。這之後,陳天橋再也沒有談過這個專案。

  華商韜略|華商名人堂統計,陳天橋投入了近10億美金於該專案,僅購買內容就花費了4.5億美金。這些鉅額投入,變成了一個大寫的教訓。

  教訓的本質,是陳天橋超越現實的雄心。他的戰略超脫了當下需求,又在時機不成熟之際與強敵廣電爭奪市場。對於企業家而言,雄心必須有,但剋制雄心,才是真正的學問。

  BAT的“導師”

  盒子沒了,盛大還在。雖然盒子結局異常慘烈,但並未傷及盛大的根基,陳天橋“網路迪斯尼”的夢想猶在。結合此前收購的資源,他給盛大提出了“影片門戶+文學創作+影視IP改編+遊戲改編+bambook閱讀器”的規劃。

  很多人並不清楚,除了盛大盒子,陳天橋的“網路迪斯尼”計劃還實現了一系列超越:

  2003年,他就開始搞電子支付,並在2007年將其平臺化。

  2004年,他就看到IP的價值,整合以“起點中文網”為核心的盛大文學。

  2004年,他先於唱吧、YY直播,製作了線上K歌的遊戲《巨星》。

  2005年,他創全球先河,宣佈旗下所有遊戲免費,這種“免費玩、買道具”的模式,在當時被業界所抵制,現在卻成了幾乎所有網遊的“致富之道”。

  …………

  他還投資了中國第一款語音IM軟體TalkBox,後來的米聊、微信都是“參照”其發展起來的。

  為了延續盛大的創新基因,2008年,陳天橋創立盛大創新院,從全國各地招聘了500多位頂尖的工程師,“燒錢”供他們立項研發。

  盛大創新院時期,也被認為是上海民企最具創新活力的階段,它在雲儲存、語音識別等領域積聚了一大批具有國內領先實力的專家。因此,外界普遍認為盛大霸業猶在,前景可期。

  當時的盛大就像今天的BAT般不可撼動。實際上,在某種程度看,盛大可以算作BAT的導師——如今的網際網路巨頭,正沿襲陳天橋“網路迪斯尼”的舊路。

  阿里成立阿里影業,買了優酷土豆,推出阿里巴巴文學。為了補上最後一環,馬雲還撕掉了“以永不投遊戲為底線”的標籤,入股美國移動遊戲開發商Kabam。

  百度有百度影片+愛奇藝,整合了縱橫中文網、百度書城和熊貓看書,設立百度遊戲,還在2015年成立電影業務部。

  騰訊也相繼在影片、文學、遊戲、影視等領域發力。三巨頭同樣投入了大量資金做研發創新的孵化專案。

  但是,如你所見,這是BAT的時代,盛大榮光不再。除了文學板塊外,在其他創新領域,先行者盛大相繼落敗。

  那麼,處處領先、縱橫捭闔的陳天橋,因何成了替後人栽樹的“苦工”?

  橋哥的耐心

  如果說盒子戰略是天時人和之患,那接連失敗只能歸結於必然。盛大全線失利,和陳天橋有著直接關聯。

  從結果上看,陳天橋是一個偉大的戰略家、投資人,但很難稱得上是一個卓越的經營者。他有無與倫比的邏輯整合能力,但往往疏於執行。簡而言之,他只負責定專案、要結果,中間環節不怎麼過問。

  以Talkbox為例。陳天橋是第一個找上門的投資商,為了報答這份“知遇之恩”,Talkbox創始人郭秉鑫拒絕了騰訊。但是投了錢之後,盛大並沒有將Talkbox作為核心業務,Talkbox只能眼睜睜看著後來者抄走語音聊天功能,在市場上越做越大。

  和Talkbox類似,大部分產業,盛大隻投錢,不精耕細作。西裝革履的陳天橋,希望靠支票來對抗冒出來的對手、那些夾縫中掙扎過來的“創業狗”,這一策略最終被證明是失敗的。

  陳天橋雖然也是白手起家,但是他不具備“同類”的心態。他創業路上沒有大風浪,其日入百萬之時,馬化騰們還在為伺服器的那點錢寢食難安。對於陳天橋而言,投資專案失敗,換一個再投即可。而對於競爭者而言,不成功就是死,兩者之間的戰鬥慾望有著天壤之別。

  這種投資心態也註定了陳天橋缺乏“工匠”的耐心,這一點直接左右了盛大創新院的走向。

  創新往往非常耗時,涉及基礎研究時尤甚,而且不保證出商業成果。盛大創新院3年“燒”掉了數億資金,立項50多個專案,成果卻只有一個bambook。陳天橋開始不耐,慢慢調整創新院的方向。

  從自由立項到承擔業務研發,再到“一臺伺服器都必須層層審批”,工程師的自由度越來越小。一位前創新院工程師對華商韜略|華商名人堂說:“2年換了3個隊伍,橋哥不堅持,產品半年沒起色直接撤掉,團隊上下心灰意冷。”

  陳天橋的不耐,逐漸從對內轉移到對外:他收購酷6,但是影片網站更“燒錢”,酷6營收長期不見起色,盛大開始調整方針,減少投入,酷6因此很快掉落第一梯隊,直至今天徹底失去競爭力。

  在諸如此類的“無謂消耗”間,盛大的優勢不斷被磨滅,逐步衍生了侵蝕“驅動核心”、導致帝國陷落的裂變。

  帝國失“心”

  宏觀上看,多條戰線失利對於盛大而言並不致命。陳天橋沒能將先知能力擴大為輝煌戰果,只能算是巨頭的小“敗局”。

  實際上,每個巨頭都有敗局。Google巨資做眼鏡、騰訊在微博和電商“燒”了幾年的錢、百度也曾試圖攪局電商、阿里至今仍在社交掙扎……

  這些失敗,並不能動搖其江湖地位。BAT之所以是BAT,是因為其核心產業。百度有搜尋、騰訊有社交、阿里有電商。這些根基,是其開疆拓土的動力之源。

  盛大帝國的核心是遊戲,遊戲利潤是盛大橫衝直撞多年的資本。但是,BAT的“核”還在,盛大的“心”卻丟了。

  如前文所述,陳天橋對遊戲沒什麼感情,他一直抽遊戲的血來補充其他產業。巨人、網易、騰訊等後來者挖空心思挖老大牆角的時候,陳天橋一邊“藐視”著這些小弟,一邊集中精力實現充滿正能量的抱負(網路迪斯尼),直至失去老大的位置。

  盛大遊戲的衰敗有著清晰的路徑。陳天橋之於遊戲的態度,決定了盛大的態度。多年間,盛大從未建立起一支行業頂尖的研發團隊,《傳奇世界》之後,其自主研發的遊戲無一生還。

  研發不力的同時,因為疏忽和傲慢,盛大代理也持續走下坡路。

  在國內,遊戲代理是快速崛起的最佳方案。盛大靠《傳奇》一步登天,九城曾代理《魔獸世界》,騰訊則崛起於《地下城與勇士》(DNF)。

  盛大是國內網遊界多年的老大,最初和國外公司談代理都是“躺著談”。魔獸、DNF來中國時直奔盛大,但是盛大不願意支付太多錢,於是便宜了九城和騰訊。

  盛大輕視遊戲,對手們則如狼似虎。騰訊長年將遊戲作為企業的戰略重心,在拿下DNF後,他們又相繼獲得《穿越火線》(CF)和《英雄聯盟》(LOL)的代理權。

  此消彼長之間,盛大丟失了權杖。2009年,騰訊超越盛大成為國內遊戲業霸主。很快,騰訊又發展成為全球最大、最掙錢的遊戲公司。2015年的財報顯示,遊戲為整個騰訊貢獻了接近60%的營收。

  失去霸主地位後,盛大遊戲並沒有吹響反攻的號角。經歷分拆上市、私有化退市,再到借殼迴歸A股傳聞的盛大遊戲,其相關新聞,從遊戲變成了資本遊戲。

  盛大遊戲雄風不再、負面纏身,陳天橋決定“丟棄”這個發家致富的老本行。2016年1月,盛大的一份宣告證實了外界的傳言:2014年起,盛大集團已經不再持有盛大遊戲的任何股份。

  陳天橋的心情想必很複雜,“電子鴉片製造者”的標籤一度令他困擾不已,如今,他可以卸掉這個包袱了。

  他締造了中國的網遊產業,又在其最鼎盛時期黯然離開。如今,不僅遊戲產業接連創下利潤新高,其上下游、外設產業,乃至延伸出的電競產業都成了金礦,但新一輪的風雲際會中,已經沒有了陳天橋巍峨的身影。

  拆賣最後的版圖

  剝離遊戲業務後,盛大曾經的版圖迅速解體。陳天橋開始更多站在投資者的角度,看待這些曾經帶給他無限榮光的產業:一旦某個板塊的估值從高點下滑,便會被他待價而沽。

  陳天橋出手的最後一個板塊,是其“網路迪斯尼”計劃中最為成功的盛大文學。

  盛大文學旗下包括起點中文網、紅袖添香網、言情小說吧、晉江文學城、榕樹下、小說閱讀網、瀟湘書院七大原創文學網站以及天方聽書網和悅讀網。另外,它還擁有三家圖書策劃出版公司。其行業統治力甚至超越巔峰期的盛大遊戲。

  盛大文學曾是陳天橋的驕傲。他在2013年分享了一組資料:200萬名作家、700萬部原創小說、1.5億個使用者、超過7成的市場份額、每天新產生1億字的作品,按照傳統小說哪怕50萬字一本來衡量,每天相當於新創作200部傳統小說。

  過去數年間,最有影響力的小說,大部分出自盛大文學,就連陳天橋70多歲、從未接觸過網際網路的父母,都是盛大文學的狂熱讀者。《鬼吹燈》、《甄嬛傳》、《步步驚心》等紅極一時的電視劇、電影,都是由其改編而成。盛大還為遊戲產業提供了大量網遊、頁遊的題材。

  陳天橋對於IP資產的佈局與整合,不僅遙遙領先於國內,就連國際巨頭都深感豔羨與欽佩。默多克稱盛大文學就像“milk”(擠奶),源源不斷地為中國文化產業貢獻力量。

  但是,不斷拆賣盛大業務的陳天橋,不想再養“奶牛”了。2015年3月,盛大宣佈,騰訊文學和盛大文學聯合成立新公司,由騰訊文學CEO吳文輝擔任CEO。這個訊息變相坐實了此前鬧得沸沸揚揚、“騰訊將以50億元”收購盛大文學的傳聞。

  在華商韜略|華商名人堂總結看來,陳天橋放棄盛大文學有幾方面的原因:過去的幾年間,盛大文學4度赴美上市,都未成功;熱門小說“變現”時間過長,《鬼吹燈》這樣的作品,拖了8年才搬上銀幕;盛大剝離遊戲產業,文學IP對於集團的價值進一步降低。

  最重要的原因則是,陳天橋決定離開網際網路。他在一次採訪中說:2012年起,盛大開始向投資轉型。

  出售文學產業後,盛大曾經的版圖正式瓦解。其官網介紹也變成了“向著成為一家國際級的投資控股集團而不懈努力”。

  隨著官網介紹悄然變更,一代網際網路霸主、靠遊戲和小說為無數少年創造夢想世界的陳天橋,就此告別。

  這樣的人,遲早會回來

  盛大瓦解後,輿論稱陳天橋“退隱江湖”,併為其打上了“失敗”和“悲情”的烙印。可是,他能算是一個失敗者嗎?

  按照常規標準評判,陳天橋是不折不扣的人生贏家。他有完美的家庭,妻子和女兒都很漂亮。陳天橋很愛自己的妻女,最忙的時候,他都會在週末抽出時間陪伴家人。為了保護家庭,他還遷居新加坡。

  按照資本家的“唯一”標準——利潤來判斷,陳天橋更是贏家中的贏家。多年佈局投資中,他鮮有虧本。盛大文學的初始投資僅2000萬,轉手騰訊賺了25倍。浙江傳媒花31.8億買下邊鋒,陳天橋賺了18倍……過去的10年間,他投資近150個專案,投資版圖涉及文化、金融、不動產投資、對沖基金四大板塊。

  2012年,陳天橋曾透露盛大坐擁近600億現金資產。近年來,隨著其不斷拆賣盛大產業,陳天橋手握的真金白銀越來越多,剛剛過去的2015年,他便套現62億元。

  令人咋舌的財富數字之下,媒體為何仍“執迷不悟”地將陳天橋定義為失敗者?或許是因為,經歷過盛大帝國時代的人,對雄才大略的陳天橋所抱有的期待,遠不止此。

  陳天橋恐怕也不會將自己定義為成功者。時至今日,在提起陳天橋時,大部分人仍會誤解“他=遊戲”。這位31歲走上財富之巔、10年前便做出宏偉佈局、以家國天下為目標的企業家,會甘於如此評價、安於財富利益、並就此退居幕後嗎?

  應該不會。在盛大出售遊戲業務的時候,一位網際網路企業的CEO說:陳天橋這樣的人,遲早會回來的。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0715 字。

轉載請註明: 全民漲姿勢:帝國敗局:一代首富 因何退隱江湖? 2016.3.14日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