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一個人騎行318 之二十五:過業拉山,居八宿縣

由 喜東付 釋出於 休閒

十九號第二十三天:業拉山 八宿 90

沿G318,經業拉山、72彎、怒江大橋,宿八宿縣城雅紅客棧,共90公里,輕鬆完成今天行程。


業拉山,我來了

業拉山海拔4658米,其實相比東達山或其它路線進藏的埡口,業拉山在西藏不算高。不過業拉山有自己的特點。首先,山勢起伏大,相對高度高。如果自東向西從自己早晨離開的邦達縣城算起,業拉山的垂直高度只有600多米。可是下山往八宿,起伏變化的海拔達到1500米。因此,業拉山的山地風光因為高海拔差異的變化,在318騎行線上相當聞名。

騎行登上業拉山的埡口不是非常吃勁,因為還算平緩。遠遠看過去,因這裡地質條件的原因,山頂岩石和土壤風化嚴重,不像其它埡口風格,反而顯示出崎嶇嶙峋的喀斯特地形特徵。像城門一樣在遠處佇立的岩石,不過是大自然的傑作。

從平坦遼闊的邦達草原慢慢上升到埡口,是滿眼蒼綠的莊稼地。那是上來的路。我們放下車站下來玩玩,相互拍照。湖南的小潘今天多了個夥伴。他們約好匯合了,姓劉。他們的計劃和我有所不同。一,他們邊玩邊走,不同於我這次相對純粹的騎行;二,他們嚴格遵守318騎行的“窮遊”規則,每天經濟限額嚴苛。而我,雖然多少知道一點這些規則,沒想去特別遵守。畢竟我這年紀不太缺錢了。

離開埡口從另一側下山,是川藏線最著名怒江七十二拐。怒江七十二拐,是正好七十二個拐彎嗎?不是。有人叫它九十九道拐,還有人數出了一百三十多個。這條下山的路具體是多少個拐彎?說不準。想起了“廬山四百彎”的故事。


不允許拍照的怒江大橋

據說當年廬山盤山道彎路都說有四百個彎。毛爺爺第一次上廬山時問身邊的工作人員,回答也是四百道。毛主席就讓一名工作人員每拐一道彎扔一根火柴。那時每盒火柴100根,到山頂時用掉四盒火柴。毛主席路上抽四次煙用了四根,廬山的盤山公路便有了三百九十六道彎的準確數字。

這個數字至今沒有變過。像主席這樣認真的人估計不多。想要知道怒江究竟多少個彎現在本不難,拿出施工設計圖查一下就出來了。只是這樣做有焚琴煮鶴的煞風景,不如讓每一個透過的人自己去數好玩。每個人數出不同的數字,讓“七十二拐”之行增加了無窮的趣味。

騎車沿著七十二拐下山,看到汽車行駛在山壁上,盤旋轉著一個又一個U型拐彎,蠻嚇人的。自己騎行時便小心又小心。騎的過程反而沒看時嚇人。騎到山下,看見奔騰的怒江水從身邊奔流而過,很壯觀。

在怒江大橋外留影。這座大橋是中國大地上唯一不許

上橋拍照

的橋。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怒江大橋,318國道川藏線唯一能夠行駛大型貨車的大橋。戰略位置極為重要。現在怒江大橋由武警24小時不間斷守衛看護,確保大橋沒有一點點意外。

二、為了對修橋指戰員的敬意。怒江大橋修建在建國伊始。由當時西南軍區第18軍54師162團2營4連某排,擔任最危險的任務。那時候建橋,就是人工最原始的方法。年輕的指戰員們不分晝夜,奮戰在工地上。澆築橋墩時,一名戰士勞累過度,不慎掉入水泥中。水泥在凝固,無法搶救。小戰士在水泥中緩緩招手,示意大家繼續幹。在戰友的淚水和呼叫聲中,小戰士的血肉之軀與水泥一起,緩緩化為了橋墩。


七十二拐上的髮卡彎道

這個橋墩在後來怒江大橋重建的時候,被完整地儲存下來。小戰士的英魂,一直守衛著大橋。八個月的浴血奮戰後,某排除了排長,所有戰士都犧牲建設大橋的工地上。排長在大橋將要完工的時候,不願獨活。他對著怒江大橋行了一個標準的軍禮後,毫不猶豫地躍入滾滾的怒江水中。

建設者的故事令人動容。我無法想象,假如不禁止拍照,嬉戲開心的遊人,每天會有多少次驚動安息的靈魂?我不由脫下頭上的帽子,為前輩戰友默哀!

這一天,我經歷了318國道上由東向西的最後一個埡口。經歷了號稱“死亡之路”的怒江七十二拐,看到了山頂的荒蕪和住宿處的美妙景色。這一天的變化和經歷太過豐富。因為多了兩位同行的年輕朋友,感覺與自己一個人獨自騎行有很大不同。

掃街八宿縣

下午三點就到八宿縣了,很輕鬆。一個人去掃街,看到賞心悅目的綠色莊稼地。真的想不出來,這裡的風光居然找不到早晨過埡口的一點點相同。也沒有了騎行七十二拐時的危險和驚心動魄。照例到縣政府大樓前打卡,買了熟食回來和他們分享。

?記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