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高峰期在廣州地鐵三號線被擠成肉醬的時候,手機裡卻是在波士頓的朋友們興奮地在朋友圈發著小視屏和圖片,一個接一個,無縫銜接,完美直播了波士頓國慶煙花。
回憶瞬間洶湧而至,差點措手不及在地鐵裡因為想念一個旅居了兩年的城市而飆淚。
特別在悶熱到發瘋的車廂裡,三個汗腺發達的大叔都高舉起手來扶著扶杆,把矮一個頭的我夾在正中間接受狐臭夾攻時,我特別特別想念波士頓的地鐵。那恐怕是除了肥美的緬因州大龍蝦,凱爾特人以及公園裡隨處可見的小松鼠以外,最讓我懷念的屬於波士頓的印記。
天空中為波士頓紅襪隊加油的標語
波士頓的地鐵超有個性。
它任性,永遠不會準點到站,在暴風雪降臨後的大冬天遲到將近20分鐘才優哉遊哉開到站是它的常態;它熱情,黑人司機總愛在開車期間用麥克風像DJ一樣開脫口秀,下車時還跟不忘說一聲“Have a nice day!”它多元,每一條線因為目的地不同,地鐵裡的人也會呈現出諸如藝術家、學霸、創業家、學生等等不同的風貌;它瘋狂,每到夜晚就會像喝醉酒的瘋子,大搖大擺地往前高速俯衝,一不小心還會脫離鐵軌險釀大禍;但更多時候它是慵懶的,會在地面上龜速行駛,為行人讓路,受紅綠燈控制,卻依舊被稱為“地鐵”。
因為行走在路上,所以會看到逆光下的地鐵
地鐵大半的路程會行走在地表之上,讓你不至於全程埋首在3C產品無法自拔。抬頭便能看見波士頓文雅優美的古老建築,甚至美麗的查爾斯河。特別到了入秋時分,沿路的植物都漸漸轉紅,一路深深淺淺,有如莫奈畫中朦朧美好的景緻。
正是這個北美最古老的地鐵(已經是過百歲的老骨頭),陪伴著我度過了在波士頓異鄉求學的每一天。
我時常在地鐵上發呆,看書,觀察那些陌生的乘客。
這裡恐怕是留學期間最好的情緒變壓器——在被教授狠狠否決自己的想法時,在和小組成員因為各持己見而在討論室爭執了一夜時,在實習幹活幹得昏天暗地但依舊覺得自己“然並卵”時,在想念家人卻不忍說出口時,在生了一場大病輾轉不同的醫院看診後疲憊得幾近癱軟時……恩,在地鐵裡從車站起點坐到終點,情緒也會隨著鐵軌撞擊的隆隆聲而慢慢舒緩下來。
所以每當想念起波士頓,我總是會想起那個超有個性的波士頓地鐵。
紅、橙、藍、綠四個顏色的地鐵線路交織延伸,通向了城市的各個角落,當然還有那幾個我最愛的地方。
/綠線Boylston St.
肥碩的小松鼠是最好的心靈治癒師/
到波士頓的第一天,就到Boylston站踩點。這裡成為了我兩年中最常打卡的一站,因為從這裡走出來,一分鐘可以走到波士頓公園(Boston Common),兩分鐘可以走到我的學校,三分鐘可以走到唐人街。
第一次看到波士頓公園時,我只記住了兩樣東西——插滿了美國國旗的中央墓地,還有滿草地奔跑覓食的肥碩松鼠。
和中國文化很不一樣,美國人總愛在風水最好的地方安放墓地,哪怕這裡是市中心。是的,我的學校就坐落在這片墓地旁邊。長眠於此的,是在1775年邦克山戰役(Battle of Bunker)中犧牲的英美軍人。每當在圖書館啃書啃到深夜,透過窗戶看著搖曳的樹影和樹影后的一大片墓地,總覺得背脊一片冰涼。
然而在白天,波士頓公園又是另一番光景。無論春夏秋冬,都將在這裡收穫一片安寧。
春天萬物重生,白色的櫻花和桃花相繼綻放。
夏天是屬於音樂和笑臉的。人們穿著短衣短褲坐在草坪上曬太陽,又或是跑到草叢中央的舞臺聽電音和爵士。有時還有露天的芭蕾舞劇,大家不緊不慢地在小山坡上尋找自己的絕佳觀賞位置,席地而坐,邊接受高雅藝術的薰陶,邊聊天搭訕。
在這陽光和煦的日子裡,自然是小松鼠的天堂。波士頓的松鼠又肥又貪吃,雖然身子很笨重,但總是可以輕輕巧巧地爬上樹梢,或是躲進叢草中,警惕地觀察著前來野炊的人們。每當有偷吃的好時機,就會一個箭步衝上前,鎖定食物,而後咬著食物迅速逃跑。也有部分膽大包天的松鼠,禁不住人類的誘惑,擺出一副蠢萌的姿態前來討吃,代價是被人類拿著相機一頓狂拍。
每當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會到公園裡一頓暴走。有時候會在小松鼠探頭探腦的時候猛踱一下地,嚇得它抱頭竄走,有時候則會良心發現,給它們買上好吃的果仁,像聖誕老公公撒禮物一樣撒在草地上讓它們吃。看著它們沒心沒肺的樣子,總覺得很多事情也可以從繁複變得簡單,心也就舒坦了。
秋天更美,葉子接踵地變紅,整個公園裡便像火燒了似的好看。樹葉變色的時間不同,因此紅黃相間,落葉繽紛。那時總愛跑到滿是落葉的走道里尋覓好看的葉子,拿回家壓成樹葉標籤。
冬天的波士頓是白色的。暴風雪肆虐後的波士頓公園,像一片純潔無暇的天堂。不遠處的青蛙池凍結成冰,大孩子和小孩子們在上面溜冰嬉戲,不亦樂乎。
/橙線Haymarket St.
新鮮蔬果的尋寶之地/
在波士頓一週以後,某天一個當地的阿姨神神秘秘地跟我說,“走,帶你去尋寶!”於是我屁顛屁顛地跟著她從綠線搭到橙線,然後走進這個當地人最愛的蔬果農貿市集。
Haymarket念起來就像是在和老朋友打招呼“Hey! Market!”,而它的感覺,也一如名字一般讓人親切。它是波士頓人的老情人,每週只有週五、週六兩天趕集,風雨不改。
看到Haymarket的第一眼我就愛上了這個超級“接地氣”的市集。並不算十分長的馬路上,井然有序擺放著各種攤位。蔬菜攤挨在一起,水果攤接連著擺放,還有另外幾個攤專門兜售魚鮮海產。各種各樣新鮮得還滴著水的番茄、香菜、土豆、葡萄、蘋果、櫻桃、香蕉、橙子按照一份一份用小袋子裝好,密密麻麻地擺放在桌面,彷彿在說著“主人你快點選我,選我!”
前來擺攤的大多是周邊的菜農,也有菜農的孩子們。總是大聲而熱情地叫賣著,“One dollar,one dollar!Apple, orange, and banana, only one dollar!”
是的你沒聽錯,一美金是這裡最常見的交易單位,想要找到單價超過5美金的食物都有難度。你永遠能夠在Haymarket以超市一半甚至更低的價格買到同樣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在美國超市裡動輒5-6美金一磅的櫻桃,在Haymarket可以2美金拿下(便宜了20多塊錢吶!);葡萄通常2.99-3.99美金就能有滿滿一小袋;蘋果香蕉橙子通常一美金就能抱走5顆,碩大的草莓也是一美金就有一大盒……每次來這裡,都要攢好一堆一美金的紙幣或硬幣,因為無論你買什麼,都不太需要用到大錢。
是啊,連牛油果都只要一美金一個,就是這麼任性!
於是你就會看到一堆美國老奶奶,拖著個有輪子的菜籃,在市集裡一檔一檔地挑選,看哪家更新鮮,哪家更便宜。像極了尋寶遊戲,有人眼神兒不好挑到了爛水果,但更多時候你會用價效比極高的價格買到一禮拜的食糧。空手前來,提著滿滿五六袋沉甸甸的寶貝開心滿足地歸家。
就是這樣廉價的快樂,讓Haymarket具有了得天獨厚的殺手鐧,輕易地成為了波士頓人的最愛。
/紅線Harvard Square St.
讓智慧的碰撞開拓你的腦洞版圖/
紅線地鐵恐怕是全美國甚至全世界遇見各行各業高精尖機率最高的地鐵線路。因為途徑哈佛、麻省理工大學(MIT)、U Mass以及波士頓的“小矽谷”創業園區,在這裡你可以遇見著名高等學府的學霸,各個新興行業startup公司的創始人,甚至是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天使投資人。
從市中心乘坐紅線地鐵,在校上掠過查爾斯湖絕美的風景,看著湖上學生們悠遊自在地划著皮艇,而後地鐵鑽入地底,來到Harvard Square地鐵站。一出站,就心理暗示似的覺得有一股精英的氣息撲面而來。這個站如名字所示,自然是為世界第一學府哈佛大學而建。在離哈佛校園不遠處,還有理科生心中的聖殿——麻省理工大學(MIT)。
在哈佛和MIT,除了平日的校園課程外,還經常設有各類講座、活動及比賽。諸如各種求職Open House;聚焦於商業、媒體、環境、工程甚至女權主義等的論壇與分享會;國際創業或公益專案和比賽;國際文化交流夏令營等等……與心中崇拜已久的各行業翹楚面對面交談,在這裡再不是一個遙遠的夢。就連阿里巴巴的馬雲、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等等國內呼風喚雨的大人物,在這裡也不難見到。
我喜歡跑來哈佛吸收養分。在這裡聽著各行業精英在此分享他們最新的研究,又或是過往總結的經驗,總覺得世界的可能性只會超乎你想象的大。沒有什麼是“絕對不可以”或是“這恐怕辦不到”。需要的只是時間,大量的調查研究,足夠富有想象力的腦洞,以及前瞻性的眼光。
因此千萬別以為那些圍坐在哈佛校園草坪上吃漢堡的男男女女真的只是在曬太陽和閒聊,在哈佛的草坪上,分分鐘會誕生下一個扎克伯格或是約翰·肯尼迪。
從來沒想過在另一個語言文化截然不同的城市,可以過得像是自己的第二個家鄉。
當廣州地鐵車窗外閃過一片廣告燈箱時,會想起波士頓地鐵窗外騎著腳踏車向我招手的朋友,他們總是輕而易舉就能把腳踏車騎得比地鐵還要快;當地鐵裡擠滿了一身紅衣的恆大球迷時,會想起波士頓深夜凱爾特人(當地著名冰球隊)或紅襪隊(Boston Red Socks棒球隊)贏了以後滿車廂醉醺醺在慶祝的各國球迷;當地鐵坐到體育西或珠江新城覓食時,會想起HarvardAvenue站一下車就有美食一條街,裡面遍佈韓國豆腐鍋、韓式燒烤和炸雞、美式咖啡店、酒吧、日本料理、臺灣珍珠奶茶、上海菜、麥當勞…
波士頓的地鐵又任性,又可愛,雖然缺陷多多,但又能輕而易舉地成為離開後最懷念的事物之一。它帶著我走過了波士頓的各個角落,在車廂裡,有我的驚喜,我的低沉,我的興奮,我的悲傷。
Govenment Center地鐵站的改建效果圖
前不久新聞報道說要把年邁的綠線地鐵全線撤下換新,心中滿是留戀與不捨。畢竟它承載了我對這個城市多少愛與恨啊!
真想再坐一趟波士頓地鐵,到每一個我深深愛著的地方。
*本文原創,如想轉載,請豆油獲取授權。如擅自盜用,將嚴厲問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