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行遊|黃文燦:小鎮新風古韻

由 華愛利 釋出於 休閒

文/黃文燦

我的家鄉安仁古鎮是中國博物館小鎮,最富有特色的三條古街是紅星街、樹人街、裕民街,較完整地儲存了公館建築群落和川西民俗文化風情。

因工作原因,我回安仁。沿途兩旁的梧桐或榕樹,勻速掠後,陽光溫暖,都市煩躁的氣息遠去,清風吹拂,帶來一陣馥郁的香氣,那是薰衣草味。翠微下,一對戀人正拍婚紗照,姑娘銀鈴般的笑聲帶著幸福的味道隨風而來。

車緩緩駛過影視學院、“5·12”抗震救災紀念館、建川博物館群落,一幀幀流動的風景映入眼簾。停車徒步進鎮,迎面是公益協進社的袍哥樓,騎街聳立。穿過城門樓洞,進入老街。時間在這裡緩慢起來,德仁酒吧、君舍咖啡、同慶食館、安仁書院、星廷劇院、老電影館等,這些舊時期特色的建築羅列其間。

古街風情固定活動之一的“穿著旗袍去安仁”巡遊正在進行中。一把把油紙傘在老街中撐起,緩緩遊動,傘下是穿著各色旗袍的年輕女子,纖手玉指輕搖香扇,步履悠閒,款款而來。繽紛的色彩,如水般流淌開來。街口那邊,輕軌電車打著響鈴而去。報童的“號外”聲和小曲的婉轉聲交融在一起,一幅鮮活的川西古鎮風情畫卷毫無保留地舒展在眼前。

古街風情活動另一內容,是與旗袍巡遊配套的關於旗袍文化的講座,講座開設在文學館二樓。穿過深深的曲巷,到了文學館。這是木質和磚混結構中西式樓,如同這古鎮其他許多中西合璧的小樓一樣,100多年前的建築儲存完好。1980年代開始,透過持續不斷的修繕和保護,繼續煥發出濃郁的古韻。庭院四周,有幾株楨楠樹和小葉榕樹靜穆停立,守護著古老的院子。

來到二樓,講座剛開始。講臺上,身著旗袍的女主講用溫潤的語調,緩緩打開了封存的記憶碎片:從早期旗袍文化緣起、發展到戀愛中五味雜陳的才女,風華絕代於飽經戰亂中,關於愛與傷痛,文藝的復興存於兵荒馬亂的顛沛歲月等。

我彷彿看見,林徽因那聰慧的心蓮在萬叢綠葉中脫穎盛開;時間沉澱了亂世的傷痛,張愛玲孤傲的停留,轉身在天涯;冰心的幽香和溫馨筆觸,書寫著與吳文藻一伴終老的佳話。她們都是才女之花,每一朵都盛開一個故事。她們活在消逝的過去,愛與痛恨已成往事。

時空交錯,融化了凝固的歲月。她們曼妙溫婉的倩影,如夢似幻般在安仁老街的樓臺煙雨中,緩步而來。我想,這些女性倘若生活在此時此刻的盛世,那該是多麼的完美。

一陣輕聲議論聲,把我從記憶和聯想中喚了回來。我驚訝於這些本土的年輕姑娘們,她們是同樣身著各式旗袍的聆聽者,互動時提出的問題深度和她們的那個年齡層獨特的理解和思考。

講座結束,經過樹人街,兩旁都是舊木板店鋪餐館,酒幡飄蕩,特色菜品琳琅滿目:罈子肉、莊園排骨、葷豆花、肥腸血旺等,整條老街瀰漫著濃濃的菜香。匆匆品嚐一碗紅糖雞蛋醪糟,熟悉的回甜潤在舌尖,久久不肯離去,似在挽留歸鄉的遊子和遠到的客人。

意猶未盡中,穿行在公館群落青磚小巷間。遠離喧囂與煩躁,曲徑通幽的庭院深處,涼亭中有旗袍女子倚欄望景。一首宛轉悠揚的歌,從樓臺亭榭間傳來:“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你的美一縷飄散……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在潑墨山水畫裡/你從墨色深處被隱……”

小鎮,飄逸著濃濃的古韻。

【個人簡介】

黃文燦,現居成都。有小說、散文、詩歌、評論等發表在國家級及省市報刊雜誌及媒體。曾榮獲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舉辦的中國文藝評論新媒體2019“年度達人”稱號。

【“浣花溪”文學欄目徵稿啟事】

歡迎投來散文(含遊記)、小小說等純文學作品,詩歌因系編輯部自行組稿,不在徵稿範圍內。字數原則上不超過1500字,標題註明“散文”或“遊記”或“小小說”。作品須為原創首發、獨家向“浣花溪”專欄投稿,禁止抄襲、一稿多投,更禁止將已公開發表的作品投過來。作者可以將自我簡介、照片附加在稿件中。郵件中不要用附件,直接將文字發過來即可。部分作品會被華西都市報《寬窄巷》副刊選用。作者資訊包括銀行卡戶名、開戶行及網點準確資訊(不能錯一個字、多一個字、少一個字)、卡號、身份證號碼、電話號碼。投稿信箱:huaxifukan@qq.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