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郝東紅
圖片源於網路
“沒有凍不死的英雄,沒有打不死的英雄,只有軍人的榮耀。”
國慶檔熱映影片《長津湖》中,被眾多志願軍戰士崇敬為“打不死的英雄”營長談子為,在一場血戰之後對新兵伍萬里如是說。
這句話,道盡一個樸素的道理:英雄亦凡人,他們也是血肉之軀,都是有血有肉、有愛有恨的芸芸眾生,只因他們有信念、有牽掛,知道為誰戰鬥、為誰犧牲,因而能一往無前、奮不顧身。影片《長津湖》正是以情感細膩,而又氣勢恢宏的畫面呈現出英雄熱血,破譯“謎一樣的東方精神”的制勝密碼。
都說,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作為呈現抗美援朝戰爭標誌性事件的史詩級戰爭大片,《長津湖》的開場既不是運籌帷幄的作戰會議,也不是扣人心絃的炮火硝煙,而是風景秀麗、魚遊江水、童戲兩岸、連長探親的溫馨畫面。但正是這樣的“凡人視角”交待了英雄背景、昇華了英雄情懷,解讀了“戰爭從何而來”“我們為何會勝利”等宏大命題,也正是這樣細膩的鏡頭緊緊地抓住了影迷的心靈、啟迪著觀眾的心智。影片《長津湖》沒有將英雄“臉譜化”“超人化”,而是以情感主線將他們刻畫得有血有肉,將故事講述得鞭辟入裡。
連長伍千里的夢想是替弟弟把仗都打了,讓他過上蓋新房、耕田地、娶媳婦的好日子;指導員梅生感念歸隊前妻子淚眼汪汪、騎車送行百里的深情,記掛著戰鬥勝利後把囡囡的“算數”好好補補;新兵伍萬里為了不讓侵略者搶走新分的田地,偷偷跟著哥哥要求參軍入伍;七連的戰士在出徵的火車上驚歎於萬里長城沐浴霞光、祖國山河雄偉壯麗的盛景;老排長雷睢生臨死前唱起家鄉的沂蒙小調……所有細節的描述呈現的是戰士的愛與牽掛,助力刻畫了情感豐富、個性鮮明的英雄群像。
哲人說,人不會因生無可戀而無所畏懼,只會因心有牽掛而甘願赴死。在一場偉大的戰役中,個人的作用是渺小的,但在每個陣地、每個人的戰鬥中,內心力量的作用是無窮的。正因為內心的力量,連長楊根思戰至最後一人,依然衝鋒成一支雄壯的隊伍;因為牽掛國家和人民,毛岸英感念於“幾十萬老百姓的孩子一道命令就上了戰場,我有什麼理由不去”,申請成為彭德懷司令員手下的“第一個兵”;因為深明“這場仗我們不打,就是我們的下一代要打”的道理,無數志願軍將士,縱使凍成“冰雕”也要鉚在陣地上,甘願似“滾動的原木”撲向“武裝到牙齒”的敵人。
正是這種對國家、民族和親人的愛,為了讓祖國山河不遭踐踏、讓深愛的親人免受戰火,他們變得異常果敢,他們成為無懼空襲、不畏炮火的“特殊材料”。而裝備精良的美軍士兵,因為找不到戰鬥的理由而心懷歸意、常生迷茫。《長津湖》以愛的視角昇華英雄,詮釋了“謎一樣的東方精神”的深刻內涵。
愛是剌向敵人的刀鋒,是守護家國的長城。《長津湖》中,無論是勇猛異常的餘從戎、沉著果敢的平河,還是載著標識彈駛往敵營的雷睢生,他們為愛出發,並將對祖國、民族和親人的愛轉化為刺向敵人的利刃。正因如此,狂妄的美軍將領,在戰鬥之初曾叫囂:訓練有素的美軍絕不可能打不敗裝備低劣的“農民”志願軍。但影片最後,撤退中的美軍將領看到凍成冰雕的志願軍將士卻肅然起敬,並無奈感慨“面對如此決心的敵人,我們永遠無法戰勝”。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愛一旦轉化為視死如歸、敢打必勝的信念,將會產生戰天鬥地、摧枯拉朽的無窮力量。
影片《長津湖》生動刻畫“中國英雄”,講述“中國故事”,詮釋“中國精神”,激發了豪情壯志、家國情懷。在新時代,我們仍需以愛之名、為愛奮鬥,致敬民族可愛的英雄、呵護我們可愛的中國,讓英雄精神不斷傳承賡續,讓中華民族永遠繁榮昌盛。
東部戰區權威釋出
來源:東部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