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牛以性情溫順、勤勉忠誠、埋頭苦幹的精神為世人所喜愛與讚美。在新時期,我們更加謳歌“俯首甘為孺子牛”的時代精神,像“老黃牛”一般勤勤懇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在十二生肖中,牛也是頗受畫家喜愛的題材之一。近代以來白石老人、徐悲鴻、李可染等名家以牛為題的作品皆為佳構,他們筆下的牛不僅有動作和神態的描繪,有品性和精神的傳達,更重要的是他們賦予了牛人格化的魅力。
辛丑年即將到來,一起來欣賞名家以牛為題的木版水印作品吧!
作品賞析
李可染 《迎春圖》
榮寶齋木版水印作品
“牛也,力大無窮,俯首孺子而不逞強。終生勞瘁,事人而安不居功。純良溫馴,時亦強犟,穩步向前,足不踏空,形容無華,氣宇軒昂,吾崇其性,愛其形,故屢屢不厭寫之。”這是著名畫家李可染多次題寫在他的以牛為主題的作品上的跋語,牛是李可染先生一生喜愛描繪的物件,從40年代開始,一直到他生命結束,他留下了許多以牛為題材的精彩作品。
《迎春圖》這幅作品的題材來源於作者日常生活中最常見和最有牧歌情趣的場景。李可染畫的牛,極富生活情趣,或行、或臥、或鳧於水中;牛背上,稚氣的牧童悠然自得,或觀山,或引吭,或競渡,寥寥數筆,寄託了樸厚的感情。畫面左上角的梅花傾斜欹側,採用折枝構圖,擷取表現一段,以濃墨勾勒枝幹,以硃砂點畫花瓣。在“峰高無坦途”的繪畫革新路上,不時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也算是很好的勞逸搭配,從而反映出李可染生命情調的兩個側面。
李可染 《牧歸》
榮寶齋木版水印作品
“日入群動息,歸鳥趨林鳴”(陶淵明) ,“虹隨雨餘散,鴉帶夕陽歸”(儲嗣宗) ,這都是古人對夕陽西下鳥兒歸林的薄暮景象的詩意描寫。李可染把這種意境變成了一幅直觀的水墨畫。兩個小牧童騎在牛背上踏著夕陽歸去,突然身後的樹林上空響起一片鴉聲,回首望去,鴉帶夕陽歸。夕陽西下,層林盡染,倦鳥歸巢。沒有悲傷孤寂的情感,反而是一份悠閒、愜意和從容。兩位牧童閒適的坐在牛背上,悠然自得。生動勾勒出一幅鄉間夏日極富野趣、生機盎然的質樸畫面。
齊白石《柳牛》
榮寶齋木版水印作品
此為齊白石晚年的作品,一生畫牛並不多,偶爾為之,總有深意。構圖極為簡潔,枯樹下一頭牛,背對著觀眾,面朝遠方。有齊白石懷念家鄉至親之意。總有其少年牧牛生活的心靈記憶的回現,或謂鄉愁。題款八十九歲矣,或是對客寓生活的倦怠。作品中的牛體軀豐碩,尾巴長垂,僅露牛角,其它均隱去不畫,既抽象簡約,又活潑傳神。
徐悲鴻 《水牛》
榮寶齋木版水印作品
徐悲鴻筆下的牛,從構圖和造型都直接描繪現實,畫面樸實自然,注重突出生活的感受。一隻水牛閒懶的臥於水中,愜意無比。水牛用筆雖簡但結構清晰,看似不經意的疏懶之作,卻又筆筆到位,彰顯出徐悲鴻先生深厚的繪畫功底。
吳作人 《齊奮進》
榮寶齋木版水印作品
吳作人是本世紀正在形成和走向成熟的中國油畫學派中獨具特色的開創者和代表人之一,同時,又致力於民族傳統中書法與水墨畫的研究與創造性實踐。犛牛是吳作人常畫的題材,他畫的奔犛寄託了自己的精神和理想。他曾經說到:“那高原上成群的奔犛,把寂靜的原野,翻騰得雲霧迷濛,使人看了心潮澎湃。奔犛表現出一種強勁的運動,在它身上體現著奮勇和豪情。”吳作人作為一個現實主義畫家,他的奔犛蘊涵著深刻的人文精神和作者的情感,反映了他對生活的熱愛和對人格力量的讚美,體現了一種現實主義的時代精神。這幅作品以書法性的筆墨與造型相結合,又將人格精神力量與質樸生活氣息匯為一體,獨創了清通簡要、剛健清新的新風格。題款“齊奮進”寄予了畫家的理想和強烈的時代精神。整幅畫面除兩隻犛牛外,不著一墨,但毫無空虛之感。總之,這是一幅有著深刻寓意的中國畫作品。
範曾 《荷葉蓋頭歸》
榮寶齋木版水印作品
範曾善畫牧牛,透過筆墨抒發思古之幽情,行筆灑脫飄逸,線條節奏感強,呈現出清新典雅而又活潑韻致的特色。通觀全幅,作者用筆極為簡練灑脫。濃墨,勾勒衣紋,輕巧明快;牛體由中墨渲染,一揮而就,墨氣淋漓,氣韻流轉。孩童跨於牛背之上,神采奕奕,悠然自在,盡得天地之靈氣。畫面構圖爽利,大片留白給人以無限遐想的空間,趣味盎然。在範曾眾多的書畫中是比較重要的作品之一,畫面極具感染力。
為傳播而發,若侵權請聯絡後臺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