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觀察|沉浸式旅遊:“穿越感”讓遊客留下來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九龍

從實景演藝到實驗戲劇,從科技夜遊到主題商業,沉浸式旅遊正迎來爆發點。所謂“沉浸式”只是一種設計語言,其本質是讓遊客專注於景區的情境,從中感到愉悅和滿足,體驗到“穿越感”。作為文旅融合轉型升級的代表產物,沉浸式旅遊有助於實現創意與經濟共贏,在帶動景區二次消費方面具有獨特價值。  

文旅觀察|沉浸式旅遊:“穿越感”讓遊客留下來

百年古院落

再現紅色故事

取一段景、造一席夢、覽一片情。儘管天氣很冷,位於沂南縣常山莊的婦救會小院裡卻是一番紅火的情形。演員們精彩演繹了沂蒙婦女當年為了支援抗戰,有人岀人,有糧岀糧的故事。遊客被沂蒙兒女無私奉獻的精神打動,也被演員們的深情演繹折服,表演結束後,許多遊客與演員們合影留念。

常山莊建於明洪武年間,是知名抗戰模範村,沂蒙精神重要發源地、紅嫂精神誕生地。當地家家有紅嫂,人人是模範,為中國解放事業無私奉獻,做出了巨大犧牲。為講好紅嫂故事,傳承紅色基因,沂南縣以發生在當地的紅嫂故事為主線,創作打造文獻史詩環境劇《沂蒙四季·紅嫂》和紅嫂故事沉浸式體驗小院,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紅色主題文旅作品。

文旅觀察|沉浸式旅遊:“穿越感”讓遊客留下來

戰地救護所小院、支前婦救會小院、民兵連小院……在這些古院落中,還原了上世紀四十年代初的場景。沉浸體驗劇使用的古院落,就是紅嫂當年居住的地方,演員都是當地農民和文藝愛好者,從小聽著紅嫂的故事長大。演出時用當地方言、當地人,演當地事,深情質樸,非常接地氣,一下子就抓住了觀眾的心。

每個小院的紅色沉浸體驗劇時長在十分鐘左右,現已成為景區的長期固定演藝專案。這些演出讓遊客有了駐足停留的理由,便於更加深入地瞭解當地的紅色文化,讓紅色旅遊“有看頭”。

不夜城中

追尋國潮風

最近,“到青州不夜城去”成了青州、臨朐,乃至濰坊、淄博市民的新時尚。儘管試運營才一週多,景區就已經成為遠近聞名的網紅打卡點。

青州不夜城專案是在雲門山省級旅遊度假區濱水休閒帶原有規劃基礎上進行改擴建而成,佔地約10萬平方米、街區總長1200米,建築面積超6萬平方米,是以國潮文化為主線,結合齊魯民俗的沉浸式文旅步行街區。

街區從南向北共設有喊泉、童趣、燃逅3大廣場,分魚躍、鳶飛、浪酒、閒茶、追昔、撫今6個片區,會聚9種本土非遺文化工坊。其中,更有國際知名文娛品牌“東方斯卡拉”強勢入駐,涵蓋傳統特色名吃、網紅美食及娛樂文創共計110餘個特色商業品類。街區一步一景,一步一娛,構建行為藝術、舞臺演藝、時尚網紅打卡、互動娛樂等百餘種設施,設定70餘種美陳娛樂、81座燈塔、298處氛圍燈牆,安裝了2萬餘個國風燈籠、3000多盞電腦光束燈。

文旅觀察|沉浸式旅遊:“穿越感”讓遊客留下來

同時,專案內擁有近200名專業演員,分佈在不同地點、不同時段,為遊客奉獻約60場次的主題演出、花車巡遊等行進式演藝文化盛宴,為遊客帶來強烈的視聽衝擊與體驗。同時,結合青州本地文化,創意如“少年書生狀元卷”“如夢令”“慶餘年”等一系列劇目,打造鮮明地域特色和古風文化氛圍。

據青州市文旅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青州不夜城的建成與運營,預計有效顧客流量將達到每年300萬人次,新增就業崗位約3000個,可實現年營業收入3億元。不夜城是以旅遊業、文化產業、新零售為入口,吸引客群、促進消費、帶動就業、多型融合的典型“不夜城模式”,為推動青州市全域旅遊發展及鄉村振興,提供啟用式動力。

除了技術

要有優質內容

陝西西安,實景演藝《出師表》帶來了奇幻三國秀,引領觀眾在跨越千年的時空隧道中感受諸葛亮忠義千古、鞠躬盡瘁的生命歷程;湖南常德,大型溪流漫遊實景演出《桃花源記》,令泛舟溪上的遊客彷彿走進陶淵明的世外桃源;杭州雷峰塔景區,“西湖全景直播打卡”沉浸式互動演出中,遊客變成“劇中人”,跟隨“白娘子”“小青”的腳步,登上雷峰塔頂,獨覽西湖全景……

近兩年,隨著密室、夜遊、實驗戲劇、網紅展、主題商業街區等新興業態的興起,“沉浸式”在文旅行業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熱度。

沉浸式旅遊容易激發景區二次消費活力。復古街區與主題商業的配合加深遊客沉浸式體驗的感受,就像是穿越到古代,自己就是生活在這個時代的人。青州不夜城從街區場景的打造,到商業業態的配置與產品的呈現,都圍繞在古風國潮的主題上。街區間可以直接聞到臭豆腐的味道、叫賣的吆喝聲等,讓遊客更有消費慾望。

就像《沂蒙四季·紅嫂》一樣,沉浸式演出革新了傳統的演出方式,它充分利用原有的古村古街、房前屋後等空間,讓演員最大限度地走近觀眾、走近自然,走近一座座城鎮村落的歷史和文化,在與觀眾的雙向互動中獲得了文藝的嶄新的生命力,也讓觀眾獲得色、香、味、視、聽等全方位的感官體驗。

文旅觀察|沉浸式旅遊:“穿越感”讓遊客留下來

不過,沉浸式演藝、主題街區更應注重內容的打造,一哄而上、一味模仿、停留於表面化的複製貼上,最終只會失去美好山水的靈魂與內蘊。正如,一些觀眾所言,不少沉浸式演出存在重形式輕內容的傾向,一味追求炫酷的舞臺效果,忽視動人的情節內容,淪為空洞的“技術秀”。

此類專案投資巨大也是可想而知的。目前,全國各地的沉浸式旅遊專案大多運用各種新科技手段,投入不菲。如果沒有遊客流量來支撐,還是要慎重考慮、謹慎為妙。尤其在個別旅遊景區,沉浸式演出成為孤立的文化專案,觀者寥寥、門可羅雀,投入與產出嚴重不成正比。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111 字。

轉載請註明: 文旅觀察|沉浸式旅遊:“穿越感”讓遊客留下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