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高菊 李曼
今年的國慶小長假,洛陽旅遊呈現出火熱局面。假期中洛陽龍門石窟景區遊客爆棚,石窟內“佛像被遊客摸出包漿”的話題也迅速成為熱搜,引發全網關注,網友呼籲:文明出行,保護好文物。
對此,景區立即採取保護措施,加裝鐵網,將遊客和佛像拉開距離,新增警示牌保護文物。景區的緊急措施,也獲得網友好評。
大河報記者注意到,小長假期間,諸如此類現象並非個例,摸“佛像”能帶來好運、摸“壽桃”能長壽、寺廟房頂上被扔滿硬幣,蓮花池內硬幣鋪滿水底……這些看似祈福的行為,是民間習俗?還是真的能帶來好運?這些行為是否會損壞文物?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
千年佛像被摸出包漿,景區緊急加裝保護鐵網10月1日,洛陽龍門石窟景區遊客爆棚。一些千年佛像緊鄰過道,許多遊客伸手觸控,甚至還有小孩鑽進護欄撫摸佛像併合影,對於景區工作人員“禁止觸控”的提醒熟視無睹,不少佛像都被摸出了包漿。
據龍門石窟世界文化遺產園區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管委會)工作人員介紹,佛像本來就在風化,遊客觸控會加劇損壞。此事在網上引起熱議,不少網友都在批評遊客這種不文明並且損壞文物的行為。
為了保護這些佛像,目前,景區已焊裝了幾十個高密度防護網,將遊客與佛像隔離,並且新增了不少警示牌。為了防止遊客觸控佛像,增加了不少安保人員現場引導遊客。據洛陽龍門石窟研究院相關負責人介紹,後續會對一些受損佛像進行保護性修復。
對於為什麼之前沒有對佛像等珍貴文物進行保護,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景區和龍門石窟研究院一直採取措施保護佛像,但是景區內佛像較多,加上國慶長假遊客爆棚,才會出現此類情況。為了更好地保護這些佛像,景區今後會常態化地設定固定的崗位,保護文物的安全,並且還會有志願者在現場勸導遊客愛護文物,文明旅遊。
摸佛頭能好運,水裡扔錢能祛病?社會學者:祈福行為要以保護文物為前提記者注意到,小長假期間,諸如此類現象並非個例,摸“佛像”能帶來好運、摸“壽桃”能長壽、寺廟房頂上被扔滿硬幣,蓮花池內硬幣鋪滿水底。
假期期間,洛陽白馬寺景區內遊人如織,位於寺院中半人高的石刻桃子總會被路過的遊客摸上一把,由於常年接受遊客的“洗禮”,石桃已經被摸的“油光發亮”。而在白馬寺景區一些大殿的房頂上,錢幣被遊客們當做祈福用品扔上房頂,一層又一層的錢幣難以及時清理,“每隔一段時間工作人員都要爬上去,才能清理這些錢幣。”該景區的一位工作人員說。
幾年前,陝西西安華清池景區內的楊貴妃雕像也曾多次遭遇遊客“毒手”,洛陽老君山景區通往山頂金殿的漢白玉欄杆上密密麻麻鎖滿了形狀各異的鎖,借“鎖住”寓意自己愛情事業牢固,身體長命百歲。
旅遊中的祈福行為是十分常見的情況,怎樣既能保護文物又能滿足遊客旅遊祈福的心理,10月9日,記者採訪了洛陽師範學院社會學者安鋒,他說,撫摸旅遊景區內的一些標誌性物品,例如有特殊含義的石頭、雕像等,這是遊客參與旅遊互動的一個環節,這並不能全部歸為不文明旅遊,在很多旅遊景區,導遊也會建議遊客們參與到這一環節中。
但是,對於景區來說,就需要從管理的角度,分析哪些景點是遊客能夠參與的,哪些景點屬於珍貴文物,不能讓遊客觸控的一定要加以保護,在保護好歷史文物的前提下,尊重我國傳統的旅遊祈福的風俗習慣,採取一些措施,滿足遊客們參與體驗旅遊祈福的期望。安鋒還說,龍門石窟佛像被摸出包漿的情況值得所有人思考和討論,警示我們應該加強保護珍貴文物,將對提高全民參與文物保護的意識。
專家呼籲:文明出行,養成保護文物的意識除了有觸控佛像、石桃,以期消災祛病的行為,在洛陽新安縣的青要山景區內,也出現另一種祈福的行為。在該景區內,一些巨石下面都有大小不一的樹枝“支撐”,這些密密麻麻的樹枝則都是由遊客擺放進去,寓意為祈求身體健康。據介紹,原本石頭下襬放的樹枝並不多,但由於參觀人數逐年增多,效仿這類行為的遊客也越來越多,石頭下面也就形成了一排排數量眾多的小樹枝。
“其實民間對此類行為並沒有特殊寓意,大部分是遊客自己心中的一個期許。”洛陽民俗博物館名譽館長王支援告訴記者,景區內被遊客“盤”出包漿的佛像和石桃大多數為遊客的自發行為,民間習俗中並沒有摸一摸佛像或者石桃就能消災祛病的說法。
而對於樹枝“撐起”巨石,以及往寺廟水池和其他文物內投擲錢幣的行為,王支援介紹說,這些行為也都不是民間習俗,“這些行為雖然不會對文物造成實質性的傷害,但是在提倡文明出遊、保護文物的今天,這類行為依舊是不提倡的。”王支援告訴記者,在民間習俗中,民眾想要消災祛病一般可到各類寺廟進行祈福。
公眾參觀、保護文物意識明顯提高“近幾年大家到博物館參觀的秩序,明顯是在逐年提高。”洛陽博物館保衛科科長馬崢介紹道,在“十一”黃金週假期期間,洛陽博物館的預約參觀人數早已爆滿。假期中,有時來參觀遊客從早晨開館起就開始排隊入館,直到中午時分才能逐漸減少。
在洛陽博物館內,大部分場館都有展櫃將文物與遊客隔開,僅有石刻館內因文物體積較大,沒有設定展櫃,“對於石刻館的文物,我們在其周圍設定有足夠距離的警戒線,保證遊客在參觀時不能直接伸手觸控到文物。”馬崢介紹道,為保證文物安全,場館內設定有固定安保人員維護秩序,同時還有巡場人員對場館進行不間斷的巡視,一旦發現不文明參觀行為都會及時予以制止。馬崢說,近些年遊客參觀博物館的素質明顯提高,除個別未成年兒童在參觀時會出現大聲喧譁、隨意跑動的情況,絕大部分遊客都能在參觀時遵守博物館參觀秩序。
近年來,洛陽博物館成為大部分遊客到洛陽旅遊的“網紅”打卡地,馬崢也坦言隨著參觀人數的逐年增多,博物館內的安保工作確實比以前壓力要大。作為保護文物安全的重要一員,馬崢建議大家在博物館內參觀時一定要遵守館內秩序,聽從工作人員的安排,共同保護珍貴的參展文物,“對於年齡較小的參觀人員,希望隨同的老師和家長能負起看管責任,讓孩子們從小就有保護文物、文明參觀的良好習慣。”
“因為文物的特殊性,大部分文物都需要一個恆溫恆溼的空間,所以我們也幾乎為所有參展文物設定了展櫃。”洛陽市文物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隨著洛陽建設“東方博物館之都”工作的推進,對於文物保護工作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普通民眾日常能接觸到文物的地方大部分在博物館,日常在博物館內除設定展櫃和警戒線以外,還要求必須配備安保和巡視人員。”據該工作人員介紹,雖然目前遊客參觀素質明顯提高,但是仍有個別不文明現象存在,但是一經發現工作人員就會立即上前制止,在保證文物安全的同時,也給其他遊客一個良好的參觀環境。
今年10月1日,央視中秋晚會一經播出,作為晚會錄製地的洛陽亮相全球,吸粉無數。10月1日至10月8日,全市共接待遊客702.35萬人次,同比增長2.16%,實現旅遊綜合收入63.59億元,同比增長6.49%,洛陽著實成為十分火爆的旅遊目的地。而洛陽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存有大量珍貴文物,保護文物和發現旅遊相輔相成,同等重要。
今年5月份,為加快建設國際文化旅遊名城,加快建設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洛陽市政府辦公室印發《洛陽市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實施方案》。方案中明確提出, 到2025年,文物依法保護水平顯著提升,文物保護利用傳承體系基本形成,文物安全基礎設施日益完善,文物安全形勢明顯好轉,文物機構隊伍更加最佳化,文物領域社會參與活力不斷煥發,文物工作在堅定文化自信、加快華夏曆史文明傳承創新核心區和國際文化旅遊名城建設、促進全市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重要作用得到進一步彰顯,文物保護利用成果更多更好惠及人民群眾。
【來源:大河報洛陽新聞】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