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山風動石被稱為天下奇觀,它的成因有三個說法,第三個比較靠譜
奇人奇事奇景緻,是古往今來,很博人眼球的東西,這些看似傳奇的事物背後,往往藏匿著不為人知的秘密,這也是人們很想探知的謎題,被稱為“天下奇觀”的東山風動石,因為奇妙的模樣,一直被世人津津樂道,它究竟是怎麼形成的呢?接下來讓我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絡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在福建省漳州市的東山島上,有一塊集奇、險、怪、絕四大特色為一體的石頭,被譽為是“天下第一奇石”,它就是東山風動石。這塊石頭名字的由來,是因為它獨特的外形,它通體為花崗岩製成,呈現出“仙桃”的形狀,高4.7米、寬4.6米、長6.5米,重量大概為300噸,疊在一塊向海峽傾倒的巨石上,但是兩石塊接觸面僅有幾十釐米,大風吹過,石頭就會微微搖晃,故得名為“風動石”。
當地的老人告訴專家,在他們很小時候,村中的大人們都很擔心這塊巨石會滾落下來,誤傷到村民的屋舍,於是在石頭下面建起了一個小廟宇,並使用殼灰、小石塊墊在兩巨石接觸部位,以預防風動石滾動,但據史料記載,公元1918年,東山島曾經發生了7.5級的地震,許多山石滾落,屋倒人亡,但是風動石卻安然無恙。
隨著現代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逐漸富裕了起來,旅遊業也逐漸成為了我國的一個重要產業,東山島的風動石,憑藉著它獨一無二的特點,吸引了大量的遊客前來觀賞,發展到今天,風動石已然成為了一個4A級的景點,並且以它為中心,加上週圍的銅山古城、塔嶼和九西側的仙頂和南面的馬鑾灣,構成了一個獨一無二的漳州景區,提升了漳州的知名度,也為漳州的旅遊事業的發展,增添了很大的助力。
早在明朝時,文學家張岱就在《夜航船·荒唐部》中有所記載,“漳州鶴鳴山上,有石高五丈,圍一十八丈,天生大盤石閣之,風來則動,名風動石。”從明朝一直到現在,每個見到風動石的人,心中都必然生出一個疑問:這麼神奇的一塊巨石,究竟是怎麼形成的呢?第一種說法,也是老一輩人的說法,這麼神奇的一塊石頭,必然不屬於這座小島,也許是上古時期,冰川移動時,將它“搬運”過來的,經過時間的沖刷,形成了這樣一塊神奇的巨石。
顯然,這種看法的想象力有點過於不著邊際了,冰川移動和地殼移動,很難成為一塊巨石來到這座小島的原因,當代的年輕人大都認為,這塊巨石實際上是出現在東山島與大陸相連時期,因為發生地震時,山崩地裂的原因,這塊巨石滾落到了如今的這個獨特位置,這才形成了這塊千古奇石如今的樣子。
但在地質學家趕到東山島,對這塊“風動石”進行細緻研究後,上一種說法也就不攻自破了,地質學家認為,這塊風動石是屬於原地形成的,因為上下石頭石質都是花崗岩,透過積年累月的差異性風化、剝蝕作用,原本同為一體的石質體,其中軟弱的、破裂的、易碎的、易水溶的部分逐漸被侵蝕掉了,剩下的堅硬的難風化的、裂隙少的岩石得以儲存,“吹盡狂沙始到金”,留下的部分自然堅硬無比,但是上下岩層的接觸面積卻在逐漸減少,這就形成了我們看到的“奇石”。
顯而易見,這種說法更能得到大家的認可,但是人們也發現了一個令人擔心的事實,那就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上面的石頭與下面的石接觸面積還會逐漸減少,當地有關部門已經對此進行了緊急保護,希望可以阻止這塊“奇石”滾入江海的事情發生,畢竟這是自然界留給人類的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