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棗莊6月4日訊(記者 肖霄)“月季大道”兩旁鮮花盛開,特色民俗院落整齊連線排布,遊玩的遊客和來培訓的團隊交錯而過,棗莊市山亭區馮卯鎮李莊村的鄉村振興工作已初見成效。
李莊村。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肖霄 攝
盤活原有資源 鄉村振興不只是修路建樓
李莊村坐落在棗莊市最大水庫、國家水利風景區——巖馬湖右岸。全村230戶,812人,400人常年外出打工,村裡以老年人和幼童為主,閒置房屋較多,村莊越來越空心化。
“2015年李莊村就開始進行美麗鄉村建設了,也是先修整道路,可街道修好了,村裡還有一批小院是荒廢的,十分可惜。”山亭區馮卯鎮黨委書記田琨介紹說,“有的是村民搬新房留下的破敗老房子,有的是村民在外打工,房屋常年都是閒置狀態。”
2018年,李莊村成立了旅遊專業合作社,利用國家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試驗政策資金實施“閒置小院復活”工程。在村民自願前提下,透過徵收、租賃、共享、股份四種方式,盤活了村民房屋使用權,把農民的閒置小院收儲到合作社,進行統一規劃、功能定位,植入土生土長、原汁原味的文化,打造了一批“一院一型、一院一品”的主題民宿、民俗體驗業態小院。
二十幾座閒置宅基地建成了種藍坊、石磨坊、李莊大席、葫蘆小院、左鄰右居主題民宿等11個主題型別的農家院。種藍坊,讓手工織染得以復興,還可以個性訂製;石磨坊煎餅坊食養坊,讓遊客觀看著、體驗著、品嚐著、捎帶著傳統美食;李莊大席,吸引遊客品味傳統美食“四涼八熱”;葫蘆架下喝大碗茶,聽大鼓書,看莊戶劇;左鄰右居、鄉里鄉親和月季小院主題民宿,全屋智慧,實現網上預定。
“現在到了週末,村裡的民宿和桌餐臨時訂根本都訂不到,都必須提前預約,誰也想不到,幾年前破舊的小村莊,現在也變成了旅遊景點。”田琨感慨道。
以李莊村為鄉村改造縮影的山亭區馮卯鎮,如今正逐漸實現了農房有價值、村民有收入、集體有積累,走出一條鄉村產業振興本土之路,被山東省列入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典型案例。
連片、差異開發 激發鄉村旅遊吸引力
“巖馬湖周邊有二十多個村落,這些有著不同特色的村落,由一條長達26公里的環湖綠道串聯,聚點成線、連線成片,遊客們開車進入這個區域後往哪裡開都行,因為每個地方都很美麗、很有特色,選擇很豐富,來這邊旅遊也更有吸引力。”田琨表示。
近年來,山亭區圍繞“全域建成美麗鄉村”目標要求,立足生態優勢,整合資源要素,進行片區化佈局,集中連片推進,實行整體規劃、連片打造,沿環巖馬湖、翼雲湖、靈芝湖,規劃建設湖光山色示範區;沿店韓路、北留路、103省道,規劃建設田園風光示範帶;環月亮灣溼地,規劃建設溼地韻味示範點。
同時,開發堅持“一鎮一韻、一村一色”的原則,每個村落都基於自身特點差異化發展。小鎮各自利用起“家門口”的資源,馮卯鎮以“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省級示範區”為引領,放大巖馬湖生態和資源優勢,加大“雙招雙引”力度,豐富水上運動、環湖馬拉松等體育專案,發展康養產業,打造令人嚮往的“桃紅巖馬、水韻馮卯”。店子鎮按照農業生態旅遊小鎮的定位,加大與滕州的協同發展,大力發展長紅棗、花生醬等特色食品加工產業,叫響“長紅棗鄉、魅力店子”品牌。水泉鎮藉助臨滕高速建設機遇,著力發展以棠棣峪火櫻桃為主的農林果集散交易中心、以板上民宿為主的未來鄉村社群、以上水石為主的特色休閒景觀產業,打造“動能之源、活力水泉”。
山林美景、生態美食、原味民俗,集聚和差異化的鄉村發展路子,讓遊客來到山亭區就想住下來、連線遊玩,走前再購起來特色美食、農產品和民俗物品。
李莊大席。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肖霄 攝
為農業注入科技感 創新業態做好“旅遊+”文章
鄉村振興,產業振興是核心。田琨告訴記者,除了啟用鄉村肌理風貌,升級鄉村旅遊品牌,讓人記得住鄉愁之外。馮卯鎮在原有支柱產業特色林果業的升級發展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我們與中國農科院、青島農業大學等許多科研院所和高校都有合作,明天就會有一批教授過來這裡為我們指導科學種植。”他說。
按照“特色引領、科技支撐、品牌打造、專案帶動”的思路,山亭區著力培育壯大富民產業,大力發展特色林果和優質雜糧、農產品加工等特色產業,建成林果基地48萬畝、雜糧基地20萬畝。同時,注重強化科技支撐。探索“院地合作”新模式,加強與中國農科院、青島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所的合作,全國第一個中國農科院縣級實驗站和4個試驗示範基地、青島農業大學魯南鄉村振興研究院、山東農業大學鄉村振興博士工作站落戶山亭區。隨著智慧種植技術不斷推新、優質果品種不斷推廣,當地的林果業不僅收穫了更高的經濟價值,也成了遊客心中難以忘記的“鄉村田園味道”。
構建以體育運動、生態康養、鄉村休閒、大眾觀光為核心的旅遊產品體系,延伸提升旅遊產業鏈、價值鏈,將生態生財,讓顏值增加價值,讓農民變成鄉村旅遊業人才,山亭區馮卯鎮正在續寫著鄉村振興“旅遊+”的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