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歷代官窯瓷器款識詳解,細說藏家沒接觸過的知識盲區

一 、明代官窯底款發展演變過程

明代瓷器的生產製作可分為三個時期:

早期(1368年——1435年):洪武,建文,永樂,洪熙,宣德;其中永、宣二朝為高峰。

中期(1435年——1521年):正統,景泰,天順,成化,弘治,正德;其中成化時期的瓷器最著名,素有“明看成化,清看雍正”之說。

晚期(1521年——1644年):嘉靖,隆慶,萬曆,泰昌,天啟,崇禎。受到地理大發現、商品全球化和貨幣白銀化三大因素的影響,嘉靖,萬曆時期的瓷器產量和外銷規模達到了明代頂峰。

明朝建立之前,景德鎮的瓷器還沒有一個規範的款識。永樂以後,官窯瓷器開始出現署上有本朝的年號款,以彰顯皇權的至高無上和獨特性,而民窯產品主要以干支款和圖記款為主。最常見的是用青花書寫,此外,還有暗刻、凸印和礬紅等款。

明朝歷代官窯瓷器款識詳解,細說藏家沒接觸過的知識盲區

明代堂款青花盤

其實,官窯瓷器書寫年款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但並不多見,更沒有形成體系。例如,宋代建窯部分器物足底見有“進琖”、“供御”刻款,以此作為貢品之銘文。臺北故宮博物院館藏有數件器底刻有“奉華”、“蔡”等字樣的汝窯器。其中“奉華尊”是宋高宗最喜歡的一件汝窯器,“奉化”二字相傳是宋高宗寵妃劉夫人所住的奉化宮,這些瓶和尊是劉夫人宮中陳設的瓷器。定窯一些北宋時期帶“官”、“新官”刻款的器物,也被認為是進奉宮廷的專用瓷。

明朝歷代官窯瓷器款識詳解,細說藏家沒接觸過的知識盲區

元代一些白釉瓷上模印有“樞府”二字(稱樞府白瓷),還有“太禧”、“東衛”、“福壽”等,除此之外,極少見其它落款。

瓷器底部正式書寫帝王紀年款的做法始於永樂朝,但與後世相比,仍然不普遍。

宣德時期,皇帝喜愛誇耀張揚,並且在“仁宣之治”形成的盛世氛圍籠罩之下,個人的慾望頗為膨脹。所以這一時期瓷器上面的款識不僅數量多而且無固定位置,於是有“宣德款識滿器身”之說。

空白期(正統、景泰、天順)卻與宣德時期形成了巨大反差,這一時期未見屬正規官窯年款的瓷器,具體原因尚不得知。

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隆慶以及萬曆時期瓷器書款已沿襲成制,萬曆三十六年,御窯廠停燒,傳統意義上的官窯不見生產,民窯瓷器成為主流,其質量也有了大幅進步,甚至遠超之前的官窯產品,但是,這一時期的瓷器底部沒有官窯紀年款,一些質量較好的民窯多書寫偽託款。

明朝歷代官窯瓷器款識詳解,細說藏家沒接觸過的知識盲區

明天順 青花荷蓮大碗

明代官窯書寫帝王年款有一個明顯的產生、發展、演變的過程,其型別、風格和排列方式直接影響了清代官窯瓷器的生產製造。

二、 明代官窯底款的類別與特徵

總的來說,根據出土和傳世的明代官窯瓷器來看,其底款滿足如下特徵:“永樂款少、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雜”。

永樂年款的瓷器,無論是出土文物還是館藏品,皆是鳳毛麟角。而且,不管是刻款、印款、亦或是青花款,基本都是四字或六字的篆書款。明代《博物要覽》載:“壓手杯,坦口折腰,沙足滑底,中心畫雙獅繡球,球內有篆書“大明永樂年制”六字,或四字,細若粒米,此為上品;鴛鴦心者次之,花心者又其次也;杯外青花深翠,式樣精妙,傳世已久,價亦甚高”。略有不同的是,單色釉瓷器一般為印款和刻款。

明朝歷代官窯瓷器款識詳解,細說藏家沒接觸過的知識盲區

“永樂年制”四字篆書雙獅繡球款

明朝歷代官窯瓷器款識詳解,細說藏家沒接觸過的知識盲區

“永樂年制”四字篆書花心款

明朝歷代官窯瓷器款識詳解,細說藏家沒接觸過的知識盲區

“永樂年制”四字篆書鴛鴦款

宣德時期多為青花楷書款,又以“大明宣德年制”六字雙行款為多;較為特殊的例如書於碗心的“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單行款,書於口沿的四字和六字款,書於罐子肩部的六字款等等。單色釉瓷器繼承了前朝特點,以印款或刻款為主;宣德時期生產的出戟蓋罐書寫有“大德吉祥場”的款識,也是官款的一種。

明朝歷代官窯瓷器款識詳解,細說藏家沒接觸過的知識盲區

“大明宣德年制”六字雙行款

明朝歷代官窯瓷器款識詳解,細說藏家沒接觸過的知識盲區

“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單行款

明朝歷代官窯瓷器款識詳解,細說藏家沒接觸過的知識盲區

“大德吉祥場”款

成化官款以“大明成化年制”六字青花楷書款為主,外圍雙圈或雙框;其中,臥足杯和小酒杯多書寫雙方框底款。此時的民窯瓷器也大量開始寫款,這些器物除了寫“大明成化年制”外,還出現了“成化年造”、“大明成化年造”、“大明年造”的樣式;成化時期最為著名的“天”字罐,底部會寫一個青花楷體“天”字。著名陶瓷研究學者孫瀛洲老先生曾經將成化時期的六字款編成一段要訣:“大字尖圓頭非高,成字撇硬直到腰,化字人匕平微頭,制字衣橫少越刀。明字日尖年肥胖,成字三點頭肩腰。”

明朝歷代官窯瓷器款識詳解,細說藏家沒接觸過的知識盲區

“大明成化年制”六字青花楷書款

成化瓷器的落款部位一改宣德時期的隨意之風而變得逐漸規範化和程式化,其款識大多在器底,少量書於器口邊緣,另有高足杯,款識寫在高足的裡面環繞一週。成化款識字型風格獨具特色,被認為是皇帝親筆所寫,字型飽滿碩大,與外圍框線幾乎貼合。

明朝歷代官窯瓷器款識詳解,細說藏家沒接觸過的知識盲區

“天”字罐

弘治時期的底款髮色與成化一致,但字的形狀與大小略有不同,整體風格更顯秀氣,字與字之間的距離較大,字的邊緣也不像成化的那樣緊貼著外框。此外一些小細節也應注意,比如,“弘”字的右半邊與左邊“弓”字旁上方半部分近乎平齊;“治”的三點水略低於右半部,並且“口”字最後一橫多出來一點。弘治朝還有一種黃釉把盞,在內底心書寫有“弘治年制”四字篆書青花款。

明朝歷代官窯瓷器款識詳解,細說藏家沒接觸過的知識盲區

“大明弘治年制”款

正德瓷器的款識特別工整,間架結構挺拔有力。這一時期多流行四字楷書款和礬紅彩底款,基本不見暗刻款和模印款;而且,四字款識中“年”字不寫豎畫而多寫一橫,被稱作“四橫年”。正德時期官窯的青花顏料不止一種,早期使用的是平等青,髮色淡雅,和成弘時期的青花風格類似,中期開始試用石子青,髮色灰暗深沉,晚期使用石子青加回青的配方,髮色藍中泛紫,不同青料書寫的底款也各不相同。根據這些特點,我們可以對正德時期的青花瓷進行再細分。

明朝歷代官窯瓷器款識詳解,細說藏家沒接觸過的知識盲區

“正德年制”款

明朝歷代官窯瓷器款識詳解,細說藏家沒接觸過的知識盲區

“大明正德年制“款

嘉靖時期的款識字型較粗,顏色深紫凝重,髮色猶如藍寶石一般。每個字的筆鋒特別明顯,尤其是每個款字之中的撇和捺的收筆近似水平,獨具特色。其他特點比如早期款識“靖”字左邊的“立”字與右邊“青”字的上半部分平齊,中期以後,“立”字的位置逐漸下移,這些細節方面的特徵有時候需要更加重視。

明朝歷代官窯瓷器款識詳解,細說藏家沒接觸過的知識盲區

“大明嘉靖年制”款

此外,我們常說嘉靖款雜,主要是因為嘉靖的款識不止有紀年款,還有天干地支款,堂號款、吉語款也很多見,種類之多,內涵之豐富為歷代之最。

明朝歷代官窯瓷器款識詳解,細說藏家沒接觸過的知識盲區

嘉靖“富貴佳器”款

隆慶時期存世的瓷器實物較少,所見年款多寫作“大明隆慶年造”,六字雙行;極個別的亦有四字雙行雙圈款,以“制”字代替“造”字。一般碗、盤、瓶、罐和洗之類,書款於底足;大瓷缸,則書款於器裡口沿之下。

明朝歷代官窯瓷器款識詳解,細說藏家沒接觸過的知識盲區

“大明隆慶年制”款

萬曆在位時間為明代最長(1573年-1620年),一共48年。其中“萬”字有兩種寫法,萬曆早期,字首倒八穿過首橫;中晚期倒八字不過首橫;且“萬”字下半部分“禺”字中間的一豎與草字頭的橫相連線。若你手上有珍品藏品困於出手,想找正規無費用公司拍賣,有緣者可與筆者聯絡;一八八二、四二七二、四七二。不成交無前期費用。總的來說,萬曆時期的底款與嘉靖的相似,但種類較為單一,僅見有紀年款,且以六字雙行楷書款,外圍雙圈為主。較為特殊的有:六字三行楷書款,外圍青花雙圈;六字雙行款和六字單行款,外圍雙方框。書法風格頗似“顏體”,敦厚剛勁,端莊工整,撇捺轉折處頓挫有力。

明朝歷代官窯瓷器款識詳解,細說藏家沒接觸過的知識盲區

萬曆早期“大明萬曆年制”款

明朝歷代官窯瓷器款識詳解,細說藏家沒接觸過的知識盲區

萬曆中晚期“大明萬曆年制”款

通常情況下,青花類的底款所使用的青花料和該時期的彩繪鈷料是一致的,但是也有個別的例外情況,尤其是底部的年款,比如宣德的一些底款所使用的鈷料就不是髮色藍豔的如寶石一般的進口料,而是國產料,原因是進口料暈散嚴重,不適宜寫字,或者是出於節約成本的考慮,才使用更為常見的國產青料。若你手上有珍品藏品困於出手,想找正規無費用公司拍賣,有緣者可與筆者聯絡;壹捌捌貳、肆貳柒貳、肆柒貳。不成交無前期費用。正德時期,繪畫用的料和寫款用的料也不一樣,因為這一時期的原料種類本身就特別多;值得注意的是,正德時期瓷器底部由於燒成氛圍不一致的原因,多呈現青中泛藍的現象,相應的底部款識的髮色也略有不同。

三、 後仿款的差異與鑑定

鑑定一件瓷器,著眼點和依據有以下幾方面:造型、紋飾、胎、釉、彩、款識,這六個方面,每一點都蘊含著豐富的資訊,其中,因為款識往往是區分使用者身份和地位以及窯口性質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官窯紀念款,故而後仿者多從此方面入手,對底款進行深度模仿。但是,後仿的畢竟不是“原生態”的,總會蘊含有模仿者所處時代和社會的痕跡,只要稍加細心,充分了解仿款的型別與特徵,那麼,許多鑑定方面的難題就會迎刃而解。

明朝歷代官窯瓷器款識詳解,細說藏家沒接觸過的知識盲區

清雍正仿“大明宣德年制”款

後仿款的型別主要分三種情況,第一種是明朝中期仿前期,例如成化仿宣德款,這也是最早的官窯後仿款;此外還有正德和嘉靖時期仿宣德與成化的款、萬曆仿成化款等等。第二種是清三代時期仿宣德和成化的款,尤其以康熙中前期和雍正前期居多。第三種情況是民國之後仿明朝的款識。仿款鑑定過程中,可根據青花髮色,字型寫法並結合器型與紋飾來區分。

明朝歷代官窯瓷器款識詳解,細說藏家沒接觸過的知識盲區

成化仿宣德款

後朝仿前朝款識的表現形式大致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是底款與造型、紋飾、胎、釉、彩均仿效前朝;第二種是隻仿底款而不管其他,但是,有一些特點是無法模仿的,例如,明代款的青花顏色若用放大鏡看,多是深厚下沉,清初仿款也大致如此,道光以後的仿款青色則散渙,而且淺淡上浮。此外,除了瞭解不同時期款識特徵之外,還要深諳瓷器的整體風格,這樣在鑑定過程中才會更加嚴謹與準確。

明朝歷代官窯瓷器款識詳解,細說藏家沒接觸過的知識盲區

碗心書“大明宣德年制”楷書款

後仿款的目的也各不相同,成化仿宣德是因為宣德時期是中國製瓷史上第一座巨峰,“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書款是當時最先進瓷器製品的品牌宣言和最優質產品的標誌,正德以後歷代工匠仿宣德和成化年款大多也是基於這一原因。

第二種原因,康熙前期不書款識,多仿成化官窯年款,原因是康熙帝認為將自己的年號寫在瓷器上,一旦瓷器破碎,會特別不吉利。即“蓋以瓷器易毀不願將一代年號委諸糞土中”。所以,我們可以發現康熙時期的很多瓷器署的卻是成化年款。

第三種,清代民窯大量仿寫明代官窯款,可能是為了表達對前朝的思念,這種寄託哀思的款識被稱作“寄託款”,寄託款最早見之於成化,以後日益增多,至清代極為盛行,寄託款內容最早的為洪武,以後各朝皆有。對比分析真品瓷器的年款和後仿瓷器的款識特徵,並注意總結不同時期仿製款的形成原因、發展過程和呈現出的特點,這些是鑑定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工作。

明朝歷代官窯瓷器款識詳解,細說藏家沒接觸過的知識盲區

清“大明成化年制”寄託款

四、總結

明朝每個時期官窯的款識各有其特點,後世雖多有仿款,但由於青料的使用和窯工字型風格都不相同,其形成的總體面貌也與真品相異。熟練掌握不同時期官窯年款的風格與特點有利於對瓷器進行分期斷代和鑑偽識真,也有助於我們研究瓷器生產分工制度,窺探不同時期窯工的技能與水平。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研究瓷器底款將會成為一門真正的顯學。

縱使青花千萬件,多看真品莫走偏。

萬里得一當為幸,青料底款需細觀。

若問筆者何處尋,細看文中有答案。

【來源:高達進娛樂】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4509 字。

轉載請註明: 明朝歷代官窯瓷器款識詳解,細說藏家沒接觸過的知識盲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