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張傑
冬寒已遠,春風正起。封面新聞自1月25日誠意發起“全球徵集·三行家書”活動,面向全球徵集三行家書,致敬異鄉親人。社會各界朋友們反應踴躍。同時,封面新聞廣邀名人名家,藝體界明星以及企業掌舵者們率先執筆,作為活動首席“代言人”,真誠表達自己對“家”的理解和對家人的牽掛。
自活動上線以來,已有多位名人名家、藝體界明星以及企業掌舵者們執筆。這些優秀家書正在封面新聞APP、華西都市報以及成都春熙路等線上線下平臺集中展示。
詩人、散文家蔣藍寫的三行家書是給女兒的:
“女兒,你磕磕碰碰16歲了。
你還是要努力做一個好人,不要放棄夢想,
當你獨自遠行時,夢想比爸爸管用。”
熱愛散文、喜愛非虛構的讀者都不會不知道蔣藍近些年的努力和作品。阡陌縱橫式的勘察,定點鑽探式的深挖,高屋建瓴、見微知著的判斷,由此展現的思想魅力,讓很多讀者信服。他善於拓展人跡罕至的領域,奠定了他在歷史地理人文創作方面獨特的地位。
蔣藍在文學寫作上的成績與他生活的蜀地分不開。身為四川自貢人,蔣藍對蜀地自有一份特別的稔熟和熱愛。他的作品涉及大量蜀地風物,既有對古代筆記的嚴謹考據,又有用現代眼光對風物的重新釐定。
如今雖然定居成都多年,但蔣藍每年春節期間必回自貢老家。家裡有年邁的老母親一個人生活,“有母親在的地方,才是家,才是真正的心安之所。”
對文學、歷史的熱愛,與父親對蔣藍的影響也有關。蔣藍父親畢業於民國政府設立於四川灌縣的空軍幼年學校,第五期學員,學號1411。這是當時中國唯一的“空幼校”,“他差不多讀了10年,他的夢一直在天上。記得父親在一個回憶片斷裡寫到過,空軍幼年學校是1939年國民政府在都江堰蒲陽鎮成立的,主要為抗戰培養空軍預備人才。學校仿蘇美空軍預校模式,招收小學畢業或初中肄業的學生,1939-1945年在灌縣蒲陽鎮招收的學生共6期,約2000人。但好像父親從沒有與同學聯絡過,也許,時過景遷,就淡了。”有一次,蔣藍父親來成都治病時,希望蔣藍開車送他去蒲陽鎮、簇橋(另一校址)看看。“我揪心的是,這個如此平凡的願望,在我眼皮下竟沒有為他實現!”這也成為蔣藍心中的一大遺憾。
女兒今年16歲了,蔣藍對女兒也有愧疚,承認自己在照料女兒方面,“力不從心”,他對女兒的期待很簡單,“要努力做一個好人,不要放棄你的夢想,當你獨自遠行時,夢想比爸爸管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