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海拔千米的人工湖!水域面積2000多畝,如今已是4A級景區

由 司空梓瑤 釋出於 休閒

說到湖泊陝西當然不能和南方省份相比,湖北、湖南、江西任何一個省份只要出一個湖泊,可能就足以打敗陝西,然而,在高原上建人工湖,卻是南方人從未見過的 "瘋狂",海拔千米的人工湖,水域面積2000多畝,如今已是4A級景區。

前兩天,黃先生和家人去陝西渭北買春貨,當地朋友很熱情,帶我們去他的家鄉參觀,第一站是海拔950多米的高原上的一個人工湖,自豪地告訴我們,這是他們縣的4A級景區,很受歡迎。

這就是渭南市白水縣的臨高湖,原名臨高水庫,臨高湖在白水縣城西約25公里處的一個叫臨高鎮的地方,渭河以北屬於高原地區,再往北就是延安市黃龍縣,進入陝北高原地區。

臨高鎮的街道在臺地上,海拔達到950多米,從比臨高鎮街道低800米左右的臨高湖出發,要下到湖邊,然後到達一個群山環抱的山坳,可以看到煙波浩渺的湖水。

第一眼看到臨高湖,讓人覺得很自然,沒有 "人工 "的痕跡,湖區四周都是低矮的山丘,山上的積雪、湖邊的無葉樹、沙沙作響的蘆葦,都給人一種冬日的氣息,就像一幅水墨畫,深淺分明。

臨高湖現有水域面積2000多畝,水深4米,蓄水量3000萬立方米,與西安市滻灞生態區相當,是陝西省的一個大湖,特別是在乾旱的渭北地區,穿越一望無際的旱臺地,突然遇到這麼大的水面,還是很讓人吃驚的。

這裡曾經是白水河的一段,臨高河流入這裡,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為了對臺地進行引水,提高糧食產量,白水縣發動全縣力量修建水庫,由於技術和工具落後,水庫先後兩次修建,歷時近10年才修建成功。

第一次是1958年4月開工,1962年2月建成,當時是大躍進時期,縣裡沒有水利的經驗,馬不停蹄的方法,全憑一腔熱血,高峰期13000多人同時工作,花了近4年時間建成了臨高湖 "第一代"--"躍進渠",結果水庫幾天就滑坡泥石流,第一期基本報廢。

儘管第一次失敗,但白水縣人民並沒有氣餒,1964年,白水縣總結第一次失敗的經驗和教訓,先請陝西省水利廳地質隊進行勘探、勘察和設計,經省計委批准,於1966年4月再次修建水庫和主渠,至1971年12月才整體完工。

當時,水庫不像現在有挖掘機、卡車等基建工具,全靠人抬和土車推,整個工程施工僅有100多輛車,共出土318.7萬立方米,石料5400立方米,我們看到這個湖,可以說是白水人一點一點挖出來的。

當時,臨高水庫的大壩是人們扛著石夯一點一點地夯土而成的,大壩最寬的地方,是人們反覆拉著兩噸重的石滾子做成的,千千萬萬人類的力量匯聚在一起,創造了渭北高原上的這一生態奇蹟。

臨高水庫的建設是對白水人民的獻禮,它不僅充分發揮了灌溉功能,灌溉了周邊12萬畝農田,還成為白水人的飲用水源。

水庫建成近50年,周邊的生態環境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從衛星圖上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水庫周邊的植被比周邊更加茂密,原來的旱臺地變成了連片的溼地。

這裡也是國家一級保護鳥類黑鸛的棲息地,這次,黃曉煌雖然沒有看到黑鸛這樣的大型水禽,但看到成群的水禽在湖面上巡遊,給寒冷的冬天增添了不少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