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理市周圍皆山。在城南十餘里外的山峰上,矗立著一座白塔。白塔曾因風雨雷擊部分損毀,於1992年完成修復。因其人文厚重、景色優美,已成為會理的一處遊覽景點。
這座塔的由來,可以追溯到清代。據乾隆版《會理州志》記載,“治東南三十里葛砧山建文塔,傾頹久矣,建自何時無考。”清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時任會理知州的何咸宜於城南擇址重建文塔。因塔身白色,人們習慣稱其為“白塔”,山由此被稱為“白塔山”,“塔峰翠靄”也被譽為會理城郊的八大美景之一。
白塔塔形上小下大,為層簷式磚結構建築。底座高二米餘,用紅砂石砌成,四面各十塊,每塊表面都有浮雕圖案,其中的“龍燈圖”,形象地刻畫了會理民間傳統舞龍燈的場景,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和文史價值。塔身共九層,最底層設有一道拱門,門上方的橫額刻有“秀冠三絳”四個字。
這四個字背後,是一段有趣的會理歷史。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司馬相如出使西南夷,置十五縣。他到達今會理市黎溪鎮境內時,天空突現三片絳雲,便將這裡命名為“三絳縣”。後來,三絳縣併入與之相鄰的會無縣,消失於歷史。幾經變遷,會無演變成了今天的會理,但“三絳”這個頗具浪漫色彩的地名卻流傳了下來。(霽虹 記者 何勤華)
面
【來源:涼山州人民政府_工作動態】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