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認為獅子能“食虎豹”,現實中獅子並不以虎豹為食
對於華夏來說,獅子是舶來品,古時由西域諸國進獻而來,據正史記載,最早可以追溯到東漢章和元年,即87年,由當時的西域月氏國進獻給中原天子,第二年又有安息國遣使獻獅子,後來獅子逐漸被國人所知。
由於當時的民間,甚至連一些貴族對獅子都不甚瞭解,只知道這種動物十分兇猛,實力不下於本土猛獸老虎,所以慢慢地,獅子的“威名”便傳開了,甚至不少人相信獅子“能食虎豹”,是能取代老虎獸王地位的新“百獸之王”。
由於我國本土不產獅子,所以絕大多數的人們知道獅子,尤其是東漢之前,都是透過一些文獻或者口口相傳得知,並未見過實物,從一些文獻中,我們就看出了古人對獅子的描述十分失真,比如張九齡在《獅子贊序》中是這樣描述獅子的:“仡立不動,已九牛相去;眈視且瞋,則百獸皆伏。所以肉視犀象,孩舞熊羆。其餘瑣細,不置牙齒。”
其實關於獅子能“食虎豹”的傳言有很多版本,先秦文獻《爾雅》中第一次描述了獅子,稱:“狻麑,如虦貓,食虎豹。”晉郭璞注《穆天子傳》中提到“狻猊即獅子也,出西域。”晚清學者文廷式也曾寫道:“狻猊即獅子,非中國獸也。”而狻猊是被認為以虎豹為食的。獅子能“食虎豹”的傳言可謂是由來已久,那麼現實生活中,中國古代的獅子真的能夠捕食老虎、豹子等頂級的猛獸嗎?
中國的獅類動物:楊氏虎
我們都知道,中國自古以來都不產獅子,但這句話有一個先決條件,那就是這裡的獅子指的是現代獅,如果從廣義上面來論,其實中國古代是存在獅類動物的,那就是“楊氏虎”。
楊氏虎雖然名字上帶有一個“虎”字,但是它卻不是老虎的一種,甚至連虎類動物都算不上,準確地說它是一種獅類動物,由原始獅演化而來。原始獅由東非草原四處擴散,進入亞洲東北部的成員逐漸演化成了楊氏虎。
楊氏虎的分佈範圍主要是包括周口店在內的中國東北部,時間節點是距今約35萬年前。
1934年,在周口店考古挖掘中人們發現了楊氏虎的化石,根據齒列特徵,古生物學家裴文中院士將其描述成了一個獨立於現代獅、虎之外的新物種,原因就是楊氏虎的下頜骨基部突起,在本質上就與現代虎差異很大,另外,在尺寸上有小於獅子。根據化石特徵,研究演員們復原出了楊氏虎這一物種形象。
從外形上看,楊氏虎沒有如今獅子那樣的長鬣,與古代美洲獅的關係較近,屬於無鬃獅那一類,國人之所以會將它稱作楊氏虎,主要是“Panthera youngi”翻譯的問題,目前學術界主流的觀點是認為楊氏虎屬於獅類動物的一種,如果說中國古代有獅子能食虎豹的話,最大的可能性就在楊氏虎身上。
不過根據對現代虎的研究,發現這一物種相當年輕,在楊氏虎大量分佈在東北部的時候,現代虎還未出現,所以自然不存在楊氏虎吃老虎的現象。
楊氏虎以什麼為食?
那麼楊氏虎究竟是怎樣一種動物呢?依據現有的化石推斷,科學家們猜測楊氏虎只比洞獅、美洲擬獅小那麼一點點,雄性楊氏虎體重約為400千克左右,比起最大的貓科動物東北虎來說,體型還要大一些,這樣的猛獸放在當今世界裡面,絕對是霸主級的存在,但在更新世期間,周口店範圍內生活著大量大型史前猛獸,比如洞熊、鋸齒虎、碩鬣狗等,它們都有能力與楊氏虎一爭高下。
由於楊氏虎的化石資料比較少,所以目前人們對它的研究還處於初級階段,其在更新世與各動物的生態關係還不明確,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楊氏虎生存的時代中,擁有大量猛獸,如劍齒虎類,若非食物短缺期,這些猛獸之間的交鋒機率並不大。
透過對周口店出土的化石情況來看,當時的楊氏虎極有可能以腫骨鹿、普氏原羚、野豬、草鹿、葛氏斑鹿、納瑪象幼崽等有蹄類動物為食,尤其是腫骨鹿,極有可能是當時眾多猛獸最主要的捕食物件之一。
說起周口店,最著名的還是“北京人”,在楊氏虎生活的年代,正是北京人迅速發展的時代,依據目前出土的資料來看,當時的北京人已經具備了獵殺楊氏虎等大型猛獸的本領,但由於狩獵工具及方式極為原始,北京人在對陣楊氏虎等食肉猛獸時,並不具備絕對的優勢,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當時的楊氏虎,對於北京人來說,是噩夢般的存在,命喪“虎”口的北京人不在少數。
獅虎豹的實力比較
既然中國古代的“獅子”並不能“食虎豹”,那麼我們將範圍放大來看,放眼世界範圍內,獅子究竟能不能“食虎豹”呢?
獅子與豹子的生境存在很大範圍的重疊,現實生活中也不乏獅子捕殺豹子的案例,以非洲花豹為例,成年雄性花豹體重多為40-90千克,雌性花豹體重多為28-60千克,而非洲獅雄性體重多集中在155-200.01千克之間,雌獅多為90.5-143.52千克;
另外根據動物學家斯蒂芬·羅發表在《生命科學》上的一篇論文來看,花豹的咬力商為94,獅子的咬力商為112,咬力商指動物咬力除以其體重的商的迴歸,我們可以簡單理解為單位咬力,有了咬力商這一概念,不同物種、大小之間的咬力資料便能直觀對比了。
從上面的資料上看,花豹的咬力商明顯比獅子低,換言說花豹的咬力遠遠遜色於獅子,所以無論在戰鬥實力,還是體重優勢上面,獅子都是碾壓花豹般的存在,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獅子能捕食豹子。
那麼獅子能不能捕食老虎呢?照例我們先從理論層面上對獅虎的戰力進行分析,由於獅子分8個亞種(東非獅、南非獅、西非獅、剛果獅、安哥拉獅、開普獅、巴巴里獅),虎分9個亞種(華南虎、東北虎、孟加拉虎、印支虎、馬來虎、蘇門答臘虎、爪哇虎、巴里虎、裡海虎),不同亞種之間體型差異較大,如東北虎的體型幾乎是蘇門答臘虎的一倍左右,所以這裡我們拿在全新世期間,有著同域分佈的亞洲獅與孟加拉虎、裡海虎之間相互比較,如此既符合現實情況,又避免了亞種差異之爭。
如今孟加拉虎是世界上最常見的老虎,數量居世界之最,全球野生孟加拉虎數量為2603-3346只,主要分佈在印度及孟加拉國,歷史上孟加拉虎是僅次於東北虎的第二大虎,雄虎體重為200-261千克,雌虎體重為116-164千克;
裡海虎體型接近,但略小於孟加拉虎,雄虎體重為170-240千克,雌虎體重為85-135千克,它們在更新世末期及全新世初期,分別在印度次大陸、中西亞地區裡,與獅子存在大量交集。
現代獅子起源於東非,在非洲發展壯大後於2萬多年前由北非迅速擴散至南歐,接著向東繼續擴散至印度次大陸一帶,所以早先的時候,在俾路支斯坦、阿拉伯、南高加索等地均能看到大量的獅子。
長期的地理隔絕讓進入亞洲的獅子逐漸形成了新的亞種,稱之為“亞洲獅”,與非洲獅相比,亞洲獅體型更小,雄獅身上的鬃毛也更稀疏、更短。成年雄性亞洲獅體重為160-190千克,雌獅體重為110-120千克。
依據斯蒂芬·羅等人的論文資料,體重186.9千克的老虎犬齒咬力為1525牛頓,咬力商為127,大於獅子,所以同等條件下,老虎的咬力要大於獅子。
無論是在體型上還是在咬力上,亞洲獅與孟加拉虎、裡海虎相比並不具備優勢,加上老虎擁有更多的戰鬥技巧,所以整體上來看,即便獅子與老虎相遇了,獅子也不具備捕食老虎的能力。
現代獅虎不具備頻繁交戰的條件
迴歸現實討論,雖然在更新世末期至全新世初期的長時間段裡面,獅子與老虎在中西亞、印度次大陸一帶長期生活在同一地區裡,但實際上它們能夠見面的機會並不多,更別提發生爭鬥或者捕食事件了。
這裡面的原因除了貓科動物具備趨利避害的天性,實力相當的兩種猛獸不會輕易發生激烈打鬥之外,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即便在大範圍上看獅虎存在大量同域分佈,但細究到微生境上,二者所生活及日常活動的場所卻截然不同。
老虎是森林生態系統下的旗艦物種,是獨居動物,常採取伏擊的方式捕獲獵物,在森林生態系統下,眾多的草木為老虎提供了天然的遮蔽物,使得老虎狩獵成功率顯著提高。
而獅子是草原生態系統下的王者,是群居動物,常採取團隊作戰的方式捕獲獵物,在稀樹草原上,由於地形十分開闊,獅子團隊狩獵的好處盡顯,單隻獅子的狩獵成功率可能不止15%,可一旦成群捕獵,其狩獵成功率就能夠達到35%以上。
從生活方式我們可以看出,一旦老虎進入草原或者開闊地帶,就會生存無力,同理,獅子一旦進入密林,其團隊狩獵的優勢將蕩然無存,並且由於森林生態系統下的獵物,遠遠無法滿足獅群的生存所需,所以進入密林的獅子,其受到的生存壓力要遠遠大於來到草原的老虎。
所以在各自領域食物充足的情況下,無論是老虎還是獅子,都不會越界到對方的領地去,那麼自然也就不會發生衝突了。
非洲的獅子生活在稀樹草原上,亞洲的獅子生活在草原草甸及林中的開闊地帶,無論哪一種獅子,都不會進入密林中生活,而無論哪一種老虎,都無法在開闊地帶上生存,所以即便是在獅虎有著大量同域分佈的階段裡面,這兩種動物就像是兩個鄰居,能夠見面,但不會到對方的家中住下。
另外,獅子對水源的依賴性很強,進食之後需要大量飲水,而老虎主要的分佈地亞洲內陸地區,常年降雨量較少,對於獅子來說也是一個不利的因素。
綜上所述,不管是35萬年前在中國東北部廣泛分佈的楊氏虎,還是由西域諸國進供而來的現代獅,亦或是在全新世初期與老虎棲息地大量重疊的亞洲獅,都沒有足夠的能力和條件捕食老虎,所以無論是原始的獅類動物,還是現代獅子,都無法做到以虎豹為食,但個例爭鬥的輸贏不在考慮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