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阿富汗國家博物館,戰火中倖存的歷史寶庫

大家好,我們的鵬舉說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編者按】阿富汗於2月22日進入為期一週的“減少暴力”階段,衝突各方承諾在此期間保持克制。美國表示,如果7天內各方能夠剋制武力,將在2月29日與塔利班簽署一份協議。這個訊息對於坐落在喀布林郊區,從來未能在戰火中置身事外的阿富汗國家博物館而言,是喜是憂呢?
在喀布林偏遠的西南角,興都庫什山的雪頂和遼闊的喀布林河之間,坐落著阿富汗國家博物館,那裡藏有世界最偉大的文物收藏之一。從史前文物到伊斯蘭藝術,博物館的藏品跨越50000年時光,展現了阿富汗作為古代文明交匯點的悠久歷史。更重要的是,建館89年來,從蘇聯入侵到塔利班掌權,它的藏品經歷了一次又一次天災人禍。
訪阿富汗國家博物館,戰火中倖存的歷史寶庫
阿富汗博物館歷經了戰爭和導彈攻擊,一身滄桑
“阿富汗有許多古蹟和雕刻。”博物館館長法希姆·拉西米領著我走過博物館昏暗的一樓,我跟他走上前往二樓的樓梯,看到陳列中既有4世紀的希臘文物,也有12世紀統治阿富汗的伽色尼王朝的伊斯蘭藝術品。“阿富汗連線著中亞、南亞和中東。所以來自不同文化的人群都在這裡留下了他們的精神和物質遺產。”
然而,正因為這些收藏不可估量的價值,以及正巧靠近喀布林地標之一達魯拉曼宮的位置,多年來,博物館一直面臨阿富汗政權爭奪和交替所帶來的威脅、掠奪和毀壞。1979年蘇聯入侵期間,博物館藏起了1世紀的黃金珠寶、武器和錢幣。1989年蘇聯撤軍之後,博物館又陷入了1990年代上半葉聖戰者聯盟所帶來的交火之中。1993年,一枚火箭擊中了博物館的屋頂,毀掉了一副4世紀的畫作,許多古代陶器和青銅器也化為一堆瓦礫。1997年,第二枚火箭命中了博物館。到了1990年代末,博物館百分之七十的藏品要麼被掠走,要麼被毀。
“每個方向都有不同的軍隊湧來,混戰不休,而博物館就在戰火中心。”拉西米敘述著當年蕩平喀布林的暴力場面,“博物館員工根本沒法保護藏品,甚至沒法來博物館。”
不過,還是要感謝英勇的博物館員工,他們在1979年到1989年的蘇聯入侵期間和塔利班統治前夕秘密轉移和藏起大量文物,使它們免遭毀壞。
據拉西米介紹,蘇聯佔領期間,博物館方面說服了政府將三分之二的博物館收藏放入銀行保險庫以及位於喀布林市中心的資訊文化部後的倉庫,防止聖戰者的攻擊。後來,在1992年到1996年的聖戰軍隊在喀布林交戰時期,博物館的大部分建築成了廢墟,剩下的部分也沒有水電供應。
1994年,趁著暫時停火,儘管沒有報酬,博物館員工還是回到已關閉的博物館,藉助煤油燈的照明,用卡車將500多箱的數千件文物秘密運送到喀布林酒店(如今的喀布林塞雷納酒店),保管起來。
1996年,塔利班奪權之後,戰鬥有所停止,但塔利班政權對該國文物帶來的破壞卻是空前絕後的:塔利班毀掉了所有被他們認為是反伊斯蘭的東西。2001年3月,塔利班炸燬有3000年曆史的,世界最高佛像巴米揚大佛,震驚了全世界。然而,他們對阿富汗國家博物館的破壞卻鮮為人知。在2001年2月,塔利班官員進入博物館保險庫,並用斧頭和錘子砸毀任何帶有人體和動物形象的文物。幾次之後,幾千件無價之寶被毀,其中歷史最久的可以追溯到兩千年前。
一位叫阿斯夫的博物館工作人員回憶道:“有幾周時間,他們不停地來,不停地破壞在展的和在倉庫中的雕像,其中包括許多佛像。”
訪阿富汗國家博物館,戰火中倖存的歷史寶庫
40年來,博物館員工沒有放棄從戰火中拯救博物館的收藏
阿斯夫為博物館工作了40多年,只在蘇佔結束的一段時間裡而不得不逃往國外。“回到阿富汗後,我發現博物館裡不剩下什麼了。戰爭期間我們好不容易保下的文物又被塔利班給破壞了。”
阿斯夫和他的同事們不想袖手旁觀,眼睜睜看著國家的珍貴歷史毀滅,每次塔利班走後,他們都將文物碎片收集起來。“員工們當時把這些碎片撿起來,藏在垃圾堆底下,或塔利班不會去的房間裡,由於這些努力,我們現在可以修復它們了。”拉西米告訴我。
博物館於2004年重新開放後,員工們秘密保管的文物開始在博物館中展出。現在,一小支由阿富汗和國際專家組成的團隊在修復專家法比奧·哥倫布的帶領和芝加哥東方學院的資金支援下,正在修復阿斯夫和他的同事們在塔利班戰士眼皮子底下搶救出來的文物碎片。這也是由芝加哥東方學院和美國政府支援的合作專案的一部分,該專案計劃修復博物館藏品中的2500件佛像和陶器的碎片,這些佛像和陶器大部分來自阿富汗的哈達遺址,2500年前起,它就是一處佛教中心,法顯和玄奘也曾訪問過這裡。
訪阿富汗國家博物館,戰火中倖存的歷史寶庫
如今,一個國際團隊正在修復這些佛像
“1930年代,法國的考古團隊發掘了哈達遺址。部分文物被帶到了法國,剩下的則留在喀布林,直到2001年被塔利班破壞。”阿斯夫說,給我看一長溜桌子上擺放的7500多件文物碎片,有的僅有米粒大小。專家們就在博物館的這幾個房間中把這些碎片都拼合起來。 哥倫布花了一年時間來分析這些碎片以為這個四年專案評估一個預算,2020年晚些時候,這個專案的成果將在博物館中展示。
拉西米說,當年法國的考古學家在哈達遺址發掘出了近20000件佛像,後來,阿富汗考古學家也從該遺址中發掘了更多寶藏。“實際數字我們永遠不可能知道了,在內戰和塔利班統治時期,檔案遺失了。”他說。
在博物館地下室,人們找到了幾份1960年代和70年代的清單檔案,為專家們的修復工作提供了視覺上的參考,雖然也不算多。“這就好像有30個拼圖遊戲的碎片都混在了一起,還沒有拼好的參考圖給你看。”哥倫布說。儘管如此,整個團隊還是決心儘可能多地修復這些雕像。
訪阿富汗國家博物館,戰火中倖存的歷史寶庫
薩伊費是這個修復團隊的一員
修復工作結束後,哈達遺址的出土文物會在國家博物館展出,來講述阿富汗佛教史上的重要一章。“佛教在公元前三世紀的阿育王時期傳入了阿富汗。同時,此時的阿富汗也受到了希臘化的大夏王朝的影響。所以,在哈達出土的那些美麗而雅緻的雕像上,我們不難看到這兩種文化對當時的阿富汗的影響。”拉西米解釋道。
然而,對於從2002年開始便輾轉於阿富汗的數個考古遺址和歷史修復工程的哥倫布來說,哈達並不是最重要的。“阿富汗的歷史豐富多彩,不過現在我們還是有人身安全問題。”他說。“我希望這個專案能為有志於考古事業的阿富汗人帶來機遇。有一兩代人可以透過這個專案得到訓練。比如修復專家、考古學家、藝術史學家,甚至工程師和建築師,他們都能充中學習、獲益。”
訪阿富汗國家博物館,戰火中倖存的歷史寶庫
一份找到的舊時文獻
目前,哈達保護專案中的每個成員依然對目前的政治形勢非常擔心。2月29日,美國將與塔利班簽署和平協議,結束他們之間長達19年的衝突。博物館方面擔心,這意味著塔利班有可能重獲權力,如果這樣的話,他們多年的心血可能又會毀於一旦。
“我們對自己的伊斯蘭曆史非常自豪,但我們也必須保護伊斯蘭之前的豐富歷史遺產。”拉西米說,“讓我們的下一代去學習、瞭解這段多姿多彩的歷史和他們的文化傳承非常重要。”
哥倫布則充滿期待。“現在,阿富汗人看待歷史和考古學的眼光已經有了很大改變。”他希望自己可以幫助培訓阿富汗的文化管理部門來保護這個國家的過去,“有整整的一代人已經錯過了機會。我們需要鼓勵年輕一代,並給他們機會在這個領域工作。”
(本文編譯自BBC記者魯齊·庫馬爾的報道《在塔利班破壞下倖存的阿富汗寶藏》)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953 字。

轉載請註明: 訪阿富汗國家博物館,戰火中倖存的歷史寶庫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