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江,共飲一灣水

點選觀看《東江,共飲一灣水》

東江,珠江水系幹流之一,發源於江西省尋烏縣椏髻缽山,自東北向西南流入廣東。

東江,共飲一灣水

新豐江,東江水系最大支流,發源於韶關新豐縣海拔1434米的雲髻山。

58歲的潘希創是雲髻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的護林員。小時候,他隨大人到山上玩耍時,發現一種特別的植物,葉子很綠會發光,開出的花很漂亮,結出的果實像蓮花一樣,裡面藏有紅色的籽。

東江,共飲一灣水

2019年,科研人員在對保護區內最高峰阿婆髻一帶開展資源巡護過程中,在西南坡向發現了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厚葉木蓮,種群數量達到300株,樹齡在400年左右。

厚葉木蓮在全球僅中國廣東才有發現,雲髻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內分佈範圍最廣、數量最多。其天然分佈區的範圍非常狹窄,屬極小種群。

東江,共飲一灣水

潘希創和同事們一週要巡山兩次,每一次需要在野外工作6個小時。除了巡護植物,還有更重要的責任就是保護新豐江的水源。“這裡水質非常好,我們平時都不用帶水巡山。”潘希創驕傲地說。

東江,共飲一灣水

新豐江在流經連平縣後,在東源縣流入萬綠湖,又名新豐江水庫,是華南地區第一大湖,因四季皆綠,處處皆綠而得名。隨後在於河源市區匯入東江,繼續向南流往惠州。

東江,共飲一灣水

惠州城,東江畔,一人,一桶,一篩,惠州民間藝術大師劉漢新的目光不停掃過河灘,期待能找到幾塊上好的顏料。砂石做顏料,是他的得意之處。自小在惠州長大的他,在西湖岸邊玩耍,在羅浮山腳學做彩瓷,在合江樓旁讀東坡詩句——“蓬萊方丈應不遠,肯為蘇子浮江來”。

東江,共飲一灣水

如今,劉漢新已創作了“惠州西湖”“惠州老宅”“惠州古村落”“東江河邊風景”等多個系列作品,屢獲獎項,但他最愛做的事,還是一有時間就去東江邊,再淘上幾塊石頭,繼續用他的方式,向更多的人講述這裡的故事。

東江,共飲一灣水

東深供水工程,水源取自東江,北起東莞橋頭鎮,南至深圳水庫,再至港島,全長68公里,連貫三地,承載著莞深港數千萬居民的生活。

東深供水工程見證著珠三角的改革開放。起初,東江沿線製造業迅猛發展,汙水偷排時有發生。隨著政府以及民眾對生態環保意識的加強,東江水開始恢復清澈。

東江,共飲一灣水

鄧雷是粵港供水公司橋頭部水質室副主任,他和同事們平日的工作就是在東江上巡護。領略過冬天的江風,經受過夏日的酷暑。除此之外,他們也奔走於河水兩岸的村莊、學校,動員百姓齊心護水。

如今河道兩旁再不見偷排暗渠,成群水鳥在江面上嬉戲。歷經半個多世紀的東深供水工程,靜靜地守護著三地百姓,為經濟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生命之水。

東江,共飲一灣水

東江的另一頭,在珠江三角洲東岸的大地上蜿蜒流淌,最後從廣州黃埔區和東莞麻涌鎮之間的水道流入獅子洋。

東江,共飲一灣水

【來源:東莞日報社i東莞】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151 字。

轉載請註明: 東江,共飲一灣水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