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歷來就是人文薈萃之地
攝/鄭洪根
作為千里錢塘江源頭重要節點
百里常山江在常山建縣1800年的悠久歷史長河中
也極具深厚底蘊和獨特的文化魅力
羅文富/攝
在普遍流行“宋詞”的宋代
和以“唐詩之路”著稱的千里錢塘江上
百里常山江卻偏偏以“宋詩”聞名
堪稱是一條文化史上罕見的“宋詩之河”
煙波浩淼 百里波光的歷史長河
淘洗著千年的絢爛詩歌
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讓我們和著歌聲
徜徉其中
三衢石林
唐《元和郡志》記載:“州有三衢山,故取其名”。三衢石林位於常山縣城以北13公里處,是國家地質公園和國家森林公園。
三衢山攝/楊靖
攝/肖斌
園區以喀斯特灰巖巖溶地貌景觀為主要特徵,融石林奇觀、峽谷險勝、山林野趣於一體,屬石灰岩地貌石芽石林景觀,是研究華南古生代地史的重要地區。
三衢石林雙乳峰攝/羅文富
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孕育出了千姿百態、亦真亦幻、韻味別緻的石林迷宮奇觀,掩映在綠色藤蔓中的溶溝石芽美侖美奐,在地質演變的作用下,形成了城堡石林、天井石林(天坑)、小古山岩溶凹地、紫藤峽谷、仙人洞等典型的地貌景觀,被國內外地質學家稱為“世界上罕見的地質地貌景觀”。
特有的地質環境孕育了許多藤木植物,以四季碧綠的紫藤為多,或纏繞奇巖怪石,或自成綠色屏障,葉片緊密相間,藤莖盤根錯節,頗有古韻。
宋代詩人曾幾就曾來到這裡,留下了廣為人知《三衢道中》。
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
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
短短四行二十八個字,將三衢道中梅黃杏肥、花香鳥語的場景描繪得躍然紙上。綠樹蔭濃,爽靜宜人,更有黃鸝啼鳴,幽韻悅耳。
招賢古渡
招賢古渡歷史悠久,曾是衢州至江西、徽州的交通要道,自古就有浙西名渡之美譽。
駐足招賢古渡,在百年古樟和黃連老樹的守護下,一段斑駁的石階通向泊船碼頭。極目遠望,一葉輕舟劃過千年煙雨,正緩緩駛來。
招賢渡 宋詩長廊
一路走到老街的東頭,迎面一塊大石頭,上刻宋代大詩人陸游的一首《招賢渡》:
老馬骨巉然, 虺聵不受鞭。
行人爭晚渡, 歸鳥破蒼煙。
湖海淒涼地, 風霜搖落天。
吾生半行路, 搔首送流年。
“南宋四大家”之一的楊萬里,一生多次途經常山,留下了許多寫常山的詩文,其中以寫招賢渡的詩最多。
歸船舊掠招賢渡,惡攤橫將船閣住。
風吹日炙衣滿沙,嫗牽兒啼投店家。
一生憎殺招賢柳,一生愛殺招賢酒。
柳曾為我礙歸舟,酒曾為我消詩愁。
——《過招賢渡》宋·楊萬里
黃崗山
北宋滅亡後,大批名士隨駕南渡,丞相趙鼎遷居至何家鄉的黃岡。遷徙黃岡前,趙鼎居住附近“水淺易涸、無木可採”,常有薪水之憂。到了黃岡,水甘柴足,再也無此煩憂,遂作《經年薪水困行朝》一詩,以讚譽此地山清水秀,實乃宜居宜業也:
經年薪水困行朝,一日歸來百念消。
決決溪流鳴枕下,丁丁谷響應山椒。
小安課伐猶多事,無復移居莫見招。
老矣羞為吳市隱,買田從此混漁樵。
黃岡山,被稱作“三清山的母親山”,是一處遠近聞名的、集名勝古蹟、自然風光於一身的、大自然賜予人類的福地。
拾級而上,可以順利到達黃岡山萬壽寺。途中有棵千年古樹,樹圍10來米,高近50米,雖然歷經了千年風雨,但依然蒼翠挺拔。古樹後有座“萬壽塔”是衢州地區唯一儲存完好的 “和尚塔”。
攝/李志強
據《常山縣誌》記載:“永年寺,在縣北三十里,唐大中十年間建,宣宗賜額,曰容車,宋雍熙改元更萬壽羅漢寺,祥符六年改賜今額,趙鼎、魏矼、範沖避地南來嘗寓此寺。”名相趙鼎就曾寓居於此。
草坪驛站
白石鎮草坪村位於連線浙江、江西兩省的常玉古道,擁有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因獨特的區位優勢,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南宋時期,被《宋史》譽之為“中興賢相之首”的趙鼎在此曾賦詩一首:
才過常山到草萍,驛亭偏喜雨初晴。
麥畦水漲黃雲重,柳絮風吹白雪輕。
身世自今忘俗慮,宦途從此快吟情。
魏公已輟江西鎮,猶有甘棠頌政聲。
——《題草萍驛》宋·趙鼎
在這裡,你可以參觀古驛站和古軍營,體驗軍旅文化,感受江南鄉村的靜謐,回味“萬里秋風嘶戰馬,千山斜日度徵旗”的金鼓連天。
金源古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