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海軍 攝
石 斌
在湘西武陵苗疆,有一個古老的苗寨,背靠巍巍蓮花山、腳踏滔滔兄弟河,左挽神駿文筆峰、右抵蕩雲摩天嶺,寨子正前方是茫茫的萬畝梯田。這個苗寨在以“地無三里平”著稱的雲貴高原武陵山脈腹地,也算是一個地域開闊、田土肥沃、宜居宜業的好地方了。這個苗寨就是久享盛名的花垣縣麻慄場鎮金牛苗寨。
一
金牛苗寨是聞名遐邇的魚米之鄉。
金牛苗寨前方是一大壩梯田。這些梯田,層層疊疊,密密麻麻,一丘接一丘,一塊連一塊,高低起伏,錯落有致地展開來,一眼望不到頭。梯田面積最大的有幾畝,最小隻有分把面積,形狀也不統一,有的是規規整整的四方形,有的是秀氣嫵媚的月牙形,有的是不規則的三角形……
如果站在高山之巔,俯瞰這連成一片的梯田,不管是一片蔥鬱或是一片金黃,都是一幅讓人震撼的絕美風景,可以和雲南的元陽梯田媲美。
得益於蓮花山腳下的廣車水庫的灌溉之利,金牛苗寨的每一丘梯田都有充沛的水源,一年四季都是水汪汪的,都是旱澇保收的良田,都是種植水稻的絕佳之處。梯田,是金牛苗寨先人們披荊斬棘歷經千辛萬苦開墾而成的,如果沒有他們世代卓絕的勤勞,沒有他們歷經苦難的堅韌,沒有他們追求美好生活的執著,沒有他們對生命的敬畏,莽莽荒野就不可能變成洋溢著稻香的豐腴之地。
所以,金牛苗寨的後人們珍惜每一丘稻田。他們精耕細作,捨得施肥,勤於管理,加上有得天獨厚的灌溉之利,金牛苗寨的水稻以面積廣、品質優、產量高的特點在武陵苗疆享有盛譽。
在饑荒年月,缺衣少食,有的山寨成群結隊外出逃荒,有的人鋌而走險為盜為匪,這些在金牛苗寨都是沒有的。因為有祖上留下的萬畝良田,加上自己的辛勤勞動,金牛苗寨的日子即使過得困難些,但糧食也能夠果腹。憑著“家有餘糧”的底氣,金牛苗寨的鄉親們都能生存得有自尊、有自信。
在艱苦歲月,萬畝良田是生存的依靠。平日裡,要把日子過得更加滋潤,也要在這萬畝稻田上做文章。
每年臨近端午,插秧已經基本結束,金牛苗寨的萬畝稻田披上了綠裝,一派生機盎然。在煙雨迷濛中,在杜宇聲聲中,鄉親們將一桶桶魚苗倒進自家的稻田。在接下來的日子裡,魚兒在稻田裡無憂無慮地生長,自由自在地在田裡吃著水蛭、螺螄和其他浮游生物。隨著秧苗的拔節、分櫱、開花,魚兒就吃著大片大片的稻花,一天天在長大、長胖、長肥。因此,魚兒就被喚做“稻花魚”。
待到秋風送爽稻穀金黃的時節,稻花魚也到了可以收穫的時候。除了留下部分自己食用以外,這些魚大部分被用茶油煎成魚乾、被裹上糯米放進罈子醃製成酸魚,最後變成商品透過不同渠道銷售。金牛苗寨的稻、魚雙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經濟收入,讓鄉親們的生活更加寬裕。
與擁有礦藏的苗寨相比,稻田養魚的收益實在算不了什麼。可在艱苦年代裡,魚稻混養確實解決很多人的實際問題,讓金牛苗寨群眾的生活相對滋潤。以至於在很長的一個時期內,金牛苗寨的適婚男子,在討媳婦的時候,都比周邊其他苗寨的男子有優勢。因為萬畝良田、萬畝稻穀、萬畝稻花魚的名聲,周邊三村八寨的鄉親們都願意將女兒嫁到金牛苗寨來享福。
世事變幻、歲月變遷,白雲蒼狗、時光荏苒,時光的腳步行進到了二十一世紀,金牛苗寨的萬畝稻田、萬畝水稻、萬畝稻花魚也鳳凰涅槃,重現生機,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偉大工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作用。
現在,一年四季都有遊客到金牛苗寨欣賞梯田美景,一年四季都有遊客到金牛苗寨購買優質稻米,一年四季都有遊客到金牛苗寨品嚐購買正宗的稻花魚,金牛苗寨魚米之鄉美譽散發出無窮的魅力,推動著金牛苗寨在決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康莊大道上越走越遠、越走越穩、越走越有勁。
二
金牛苗寨是聲名遠播的崇文尚禮之鄉。
金牛苗寨崇文尚禮已經成為一種傳統,沉澱到金牛苗寨每一戶、每一家、每一個人的血液和靈魂中。
古語云“倉廩實而知禮儀,衣食足而知榮辱”。或許是苗疆魚米之鄉的福澤,金牛苗寨的鄉親們天然地親近斯文,天然敬重讀書做學問的人,舉手投足都彬彬有禮,有謙謙君子之風。金牛苗寨村民父子之間父慈子孝,兄弟之間兄友弟恭,鄰里之間謙讓互助,親友之間團結友愛,這一切都是重視培養子弟的結果。
據上了年紀人的回憶,歷史上金牛苗寨習文成風,蔚為大觀:有錢的富戶會請塾師教育他們的子弟,從小接受文化的薰陶;窮家小戶也會把自家的子弟送到請塾師的富戶家裡“附讀”。富戶和請來的塾師一般都來之不拒,欣然接受。那時的金牛苗寨還有個傳統:請塾師的富戶承擔“附讀”的束脩,而且還視為一種應盡的道義和責任。
因此,金牛苗寨的子弟都基本上接受了私塾教育,文盲現象在金牛苗寨基本上沒有。孔夫子提出的“有教無類”的教育理念,在金牛苗寨得到踐行,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需要說明的是,金牛苗寨的孩子們接受的私塾教育,並不是有的人想象的“讀死書”。他們專攻儒家經典,兼修道釋學問。透過系統教育,金牛苗寨的孩子們一般都能透過精研儒家經典揚正氣,透過研修道家學問育大氣,透過涉獵釋家典籍化怨氣。於是,金牛苗寨的孩子們身上通常呈現出勇於擔當、大氣包容、敦厚謙遜的品德。
金牛苗寨計程車子們讀書用功也是很出名的。在塾師的敦促和教導下,金牛苗寨的子弟們頭懸樑錐刺骨,發奮用功,世代都有很多青年才俊脫穎而出,為金牛苗寨增光添彩。
清朝光緒年間,金牛苗寨石庭琛、石庭珪兩兄弟先後考中舉人,風光無限,被譽為武陵苗疆莘莘學子的翹楚。從此以後,金牛苗寨的子弟們繼續焚膏繼晷,效仿先賢,用湘西人的血性和苗族人韌性,砥礪前行。金牛苗寨代代都出俊傑,輩輩都有良才,這些人,或從政,或從教,或經商……遍佈各行各業,燦若星辰,相互輝映,成為金牛苗寨鄉親們的驕傲。
進入新時代以來,有遠見的金牛苗寨鄉親們仍然繼續努力踐行耕讀傳家的傳統,繼續把精力、時間放到子弟教育方面,把教育子弟讀書成才視為人生最大的成功、最大的成就和最大的樂事。
現在,僅僅金牛苗寨石氏一族,透過刻苦讀書在外工作的子弟就有百餘人,幾乎每家每戶都有一兩個在外面工作的人。這些透過刻苦讀書走出大山的人,被鄉親們喚做“出門”人。現在,“出門”人仍然是金牛苗寨莘莘學子的“燈塔”和努力趕超的目標。
所以金牛苗寨有一個奇特的現象:雖然村裡有別墅洋樓,但很多有“出門人”的家庭卻往往居住在小院子裡。有的住別墅洋房的人,因為外出打工賺到了錢,但是疏於對孩子的管理,孩子的學習不盡如人意。久而久之,他們放棄了督促孩子學習,卻也因此陷入了深深地自責和內疚。相反,那些房屋陳舊或老舊,有的甚至破舊寒酸的家庭,很多都透過讀書學習,用知識改變了命運,在山外大世界開始了新的生活。
有的人或許會說,這種崇文尚禮的行為帶有很大的功利性。但是我認為,積極的教育觀並不是壞事,不僅不妨礙崇文尚禮傳統的發展,反而還可以幫助鄉親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增強凝聚力。因此,這種文化、信念,是值得傳承的。只要引導得當,“出門一人,脫貧一家”的社會效應就會對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甚至鄉村振興,起到穩定的長效的促進作用。
三
金牛苗寨是聞名遠近的武術之鄉。
金牛苗寨的武術就像一本厚實的古書,細說起來,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如果要追根溯源,據說金牛武術的創始人是中華人文始祖蚩尤,金牛武術源於古代苗民的體育遊戲——“角抵”。
“角抵”是摔跤的前身,是一種實用性較強的攻防格鬥術。蚩尤逐鹿中原戰敗之後,率“三苗”、“九黎”部屬被迫南遷。在南遷過程中,蚩尤將“角抵”術運用於戰爭,取其精華,剔除糟粕,因地制宜,創造了這種適用於山地山區作戰技擊格鬥的武功,又被稱為“蚩尤拳”,其特點是拳風凌厲、招式剛猛,一招制敵、適用戰陣。
近現代以來,金牛的武術分為石氏武術和向氏武術。多少年來,金牛苗寨石氏家族、向氏家族世代習武,深得金牛武術精髓,他們將蚩尤拳發揚光大,奠定了冷兵器時代金牛苗寨在武陵苗疆武林中的泰山北斗地位。
在歷史的歲月長河中,金牛武術並沒有故步自封,仍然和其他武術切磋交流。經過時間的沉澱,金牛武術在實踐中發展,愈發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
說起金牛武術,就不能不說歷史上的金牛武術。每當國家民族有難,金牛武術就會挺身而出。
明朝嘉靖年間,倭寇作亂東南沿海,朝廷徵召湖廣士兵抗倭。金牛苗寨的勇士精忠報國、踴躍從戎,轉戰東南數省,和倭寇浴血搏殺,不可一世的倭寇在金牛武術面前不堪一擊,為扭轉東南抗倭戰局、“東南第一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清朝康乾盛世末期,武陵苗疆爆發了苗民起義,石三保、吳八月、石鄧柳豎起起義的大旗之後,金牛石氏、向氏的苗族勇士們紛紛加入起義大軍。金牛苗寨武術宗師石宗四擔任義軍武術總教頭,在戰爭中把金牛武術的作用發揮到了極致。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抗日戰爭爆發,國民革命軍陸軍第三十四師在嘉善血戰七晝夜,雖然陣地幾易敵手,但重創了日軍,還拖延了日軍進取嘉興和蘇州、杭州的時間,成為淞滬會戰後期最成功的一次戰役。在這場戰役中,金牛苗寨的勇士們拋頭顱、灑熱血,和日寇貼身肉搏,再次讓無數日寇身首異處,建立了卓著的功勳。
說起金牛武術,不能不說現代金牛武術。金牛武術是在實踐中誕生和發展的,到了現代,金牛武術已經褪下了戰陣搏殺的功能,迴歸了技擊健身的定位,成了武陵苗疆人民的寶貴財富。
這些年來,武術大師石仕貞和其入室弟子石興文等人對金牛武術進行了挖掘整理,編撰出版了《蚩尤拳》,受到了廣大武術愛好者的喜愛。在挖掘整理的同時,金牛苗寨還下大力氣開展了武術傳承工作。
在傳承武術方面,金牛苗寨的武術大師們心胸坦蕩,開放包容。他們敢於刀刃內向,勇於革除囿於門派、地域侷限等一切讓金牛武術停滯不前的陳規陋習,對前來拜師習武的武術愛好者敞開山門,擇賢授徒。
金牛苗寨的武術大師授徒,注重從嚴把握入口,首先是把武德教育做好。“習武先修德,習武重品性”是金牛苗寨傳授武術、選擇徒弟的規矩和原則,品性不端的人是沒有機會在金牛苗寨學習武術的。其次是嚴格授徒。在金牛苗寨習武,不吃苦是不行的。師傅認真教,徒弟認真學,透過“冬練三九、夏練三伏”,透過師徒、師兄弟相互實戰切磋,透過自己勤修苦練和悟性,透過個性化的教學和分階段的考核,金牛苗寨弟子不僅基本功紮實,技擊技能都能達到一定的水平,而且還得到了各級武術協會的認可,很多人都獲得省級乃至國家級的拳師資格認證。第三是文武兼修。在金牛苗寨習武的子弟,師傅不但要傳授武術技能,還要傳授基本的國學文化,確保在習武過程中,做到“以武修德,以德揚武”。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武術大師們以身作則,踐行習武正確理念,為子弟樹立了“以技服人、以德服人”的標杆。現在,在金牛苗寨的弟子哪怕擁有奇技,都謙遜敦厚,沒有絲毫的暴戾之氣,從未發生恃技凌人有悖武德的現象,在武陵苗疆一直被人稱道。
近年來,金牛武術傳承事業成效顯著,能人輩出,多次參加縣、州、省以及周邊省市區組織的武術大賽,榮獲了數不勝數的榮譽。金牛苗寨的子弟也勇於走出山門,推介金牛武術,產生了諸如石巖生、石興儒、石興文等一大批縣級、州級、省級武術傳承人,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走遍中國”欄目也曾經對金牛武術進行專訪並播出,讓更多的人瞭解金牛武術,使金牛苗寨的武術旋風颳得更加強勁。
更令人欣喜的是,金牛武術現在還與時俱進,和時代對接,在金牛苗寨形成了武術文化產業鏈條,在助推該村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據瞭解,現在透過精研武術成才的武術健兒們,有的在各地武校當教練,有的開了武館,在打響了金牛苗寨武術品牌的同時,也實現了他們的人生價值、創造了巨大的財富。“習武一人、脫貧一家”的良好效應有力地推動該村精準扶貧和精準脫貧工作,“金牛武術”現象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積極評價和充分肯定。
金牛苗寨,現在猶如一隻不用揚鞭自奮蹄的“金”牛,乘時代東風,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征程上負重辛勤耕耘。可以預見,明天的金牛苗寨將更加美好,前程更加燦爛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