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鍾書毓 周安娜 汪鵬翀 丁一涵
在一切電子化、工廠流水線化的今天,傳統手作顯得彌足珍貴。
江蘇泰興的黃橋古鎮,是被譽為“中國提琴產業之都”的“東方克雷蒙娜”。在這裡,孕育出了許多優秀的提琴手藝人。
一代代匠人的探索和付出,造就了這個小鎮獨有的提琴文化。這其中,鳳靈集團的首席技師徐小峰就是為提琴事業奉獻青春的匠人代表之一。
踏入提琴製作行業已有近20年,自始至終,他一直用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來詮釋“如何做好一把琴”。為了製作出更好的樂器,徐小峰仍在這條路上探索。
匠心琴韻二十載
土生土長的黃橋人徐小峰和小提琴的淵源由來已久,作為"提琴產業之都",小提琴文化在這裡已經深入人心。徐小峰說,十幾歲的時候,小提琴上面每一個部件都能脫口而出。
2001年,徐小峰考入上海音樂學院提琴研製室,系統地學習相關理論,尤其小提琴的歷史、美學等理論,為後來的小提琴製作打下了基礎。
2004年,徐小峰又去中央音樂學院深造。經過十多年的歷練,他的提琴製作水平已達國內一流,三次參加世界級提琴及琴弓製作比賽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得到國際讚譽。
(圖說:徐小峰在製作小提琴 圖源:受訪者供圖)
在提琴的製作工藝上,徐小峰從未停止探索。在他剛進入鳳靈集團進行小提琴製作的時候,每個月差不多要做2萬把。
而隨著現在人們對藝術方面的追求越來越大,對中高檔琴的追求也與以往不同,因此,徐小峰同自己的老師一起組成了一個團隊,專門研製中高檔提琴的製作。
木材之考究,鍛鍊於世博
中高檔小提琴的純手工製作,考驗著個人的耐心和細心。每把提琴製作成形,小到琴頭、弓弦,大到琴盒、琴板都有嚴格的製作工藝標準,每個零部件的質量都關係到整個產品的質量和信譽。
作為鳳靈的首席制琴師,徐小峰對提琴質量有著嚴格的把關。對於定製或者演奏級的小提琴,徐小峰從選材開始就格外仔細。這類小提琴不像量產的練習琴,材質的影響並不大。
中高檔的定製小提琴,特別"挑"木材,因為這可能會影響到它的音質、存放時間等。徐小峰舉例介紹,在義大利,有些人都說小提琴製作需要三代人,爺爺輩存放的木材,一直要等到孫子輩才能來加工製作。
一個好的素材,需要自然風乾10年或50年以上,這樣的木料在製作小提琴的時候,才不易變形,並且能更好地傳遞音色,如此製作出來的琴質量也會很好。
(圖說:徐小峰在製作小提琴 圖源:受訪者供圖)
除了材質外,手工提琴的製作過程也會遇到許多困難。地處長江中上游的泰興黃橋鎮,首先遇到的問題就是氣候比較"潮",而小提琴製作的材料最需要的就是"幹"。
對此,徐小峰也要將木材容易熱脹冷縮的特性考量進去。另外,提琴製作所需要的膠水,在不同季節下,也需要調節到一個適宜的的溫度。
在這樣的製作過程下,徐小峰對於每一把琴的態度都是一絲不苟的。而其中讓他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在2010世博會上製作的一把琴。
在他的回憶裡,這把琴是他耗時最長、並且製作環境比較艱難的一次。2010年世博會,徐小峰與當時的團隊一起在現場為國內外前來參觀的客人展示小提琴製作工藝。
在製作小提琴的過程中,由於世博會場館的侷限性,許多過程只能透過相對古老的手藝製成——在現場無法使用電鑽等方式打孔時,徐小峰就利用手搖鑽把板子上需要的孔眼打出來。
傳承技藝,擴大黃橋文化影響
在踏入小提琴工藝世界的這些年裡,徐小峰載譽滿滿。2008年,獲得泰州市總工會"金牌工人"稱號;2017年獲得"江蘇製造工匠"稱號。
紮根小提琴製作近二十載,相比於“大師”、“首席”這樣的榮譽稱號,徐小峰更覺得自己只是一個手藝人,而一個手藝人的使命便是打磨和傳承技藝,既不標新立異,也不墨守成規,在繼承中發展。
如今,他也在思考如何將手藝傳承給更多的人,讓黃橋提琴文化的影響不斷擴大。"做這個東西,相對來說年輕人很少,想要在國內有一定影響力的話,要帶出更多的優秀工匠。"
(圖說:徐小峰在指導自己團隊的工匠們製作小提琴 圖源: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