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從荒山禿嶺到千山一碧

由 南門語山 釋出於 休閒

在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響河流域登高遠望,一行行油松側柏為山坡披上一層青褐色的地毯,遠處的梯田如鏈似帶層層疊疊在山間延展。春夏時節,這裡滿山蒼翠,綠意盎然。

很難想象,這片土地曾是荒山禿嶺、不毛之地。安定民謠曾唱道:“山是和尚頭,雨水順溝流,滿山都是荒坡地,下籽十升打一斗。”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留住了水和土,就留住了生命的希望和生存的根基。數十年來,定西市把水土保持生態建設作為改善農業生產條件、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措施常抓不懈,走出了一條改善生態環境的脫貧致富之路。

定西市位於甘肅省中部,屬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梁峁起伏、山多川少、氣候乾旱、暴雨集中,全市水土流失面積1.63萬平方千米,佔土地總面積的83.2%,年均剝蝕土壤3.9毫米,流失氮、磷、鉀養分190多萬噸。夏季一旦出現強降水,還可能導致暴洪肆虐、家園盡毀。脆弱的生態扼住了定西發展的咽喉。

1983年,安定區列入全國八片水土保持重點治理區域之一。安定區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開始以小流域為單元,山、水、田、林、路統一規劃綜合治理。

小流域綜合治理,採取“山頂造林戴帽子、山坡種草披褂子、山腰梯田繫帶子、山下建棚圍裙子、溝底打壩穿靴子”的治理模式,即山頂山坡種樹種草,山間修梯田,山下發展設施農業,山底構築淤地壩攔泥蓄水。這套綜合防護體系能夠有效遏制水土流失,實現“土不下山,泥不出溝,清水長流”的目標。

在安定區張家場骨幹壩,記者看到兩山之間蓄起一灣碧水。“治理水土流失要生態措施和工程措施齊抓共管。”安定區水土保持站工程股股長董俊天說。如今,定西市陸續建成淤地壩379座,控制水土流失面積833.8平方公里,有效減少了入黃泥沙。

“小時候夏天一下暴雨,那洪水的隆隆聲近在耳旁,像是下一刻就要衝進家裡。多少年了,這聲音再也沒有聽到過。”安定區水土保持站高階工程師李繼忠說,他從事水保工作23年了,見證著定西的生態環境年年向好。

安定區是黃土高原地區治理水土的成功樣本。經過數十年努力,定西市現有的各類水土保持措施每年可攔蓄泥沙3265萬噸、攔蓄徑流2.6億立方米,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蓄水保墒能力明顯增強。各流域內林草覆蓋面積增大,區域小氣候得到有效調節。截至2020年年底,定西市累計完成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有效面積9463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達65.1%,森林覆蓋率達12.1%。

二牛抬扛,人背肩挑……安定區水土保持科技展覽館內,一幅幅照片展示著20世紀定西人民的耕作生活場景。落後的耕作技術加上酷劣的生態環境使定西這方水土難養一方人,人們“吃的是救濟糧,喝的是泥水湯”。

“家裡兩口子,一個在家看娃,另一個就提著馬燈連夜去修。”安定區青嵐山鄉大坪村的“鐵姑娘隊長”劉玉秀回憶起20世紀70年代修築梯田的那段燃情歲月,依然歷歷在目。

為了破解當地群眾靠天吃飯、廣種薄收的局面,定西市從20世紀60年代拉開了梯田建設的序幕。定西人民發揚“領導苦抓、部門苦幫、群眾苦幹”的“三苦”精神,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堅強毅力,硬是靠著鐵鍬钁頭把一塊塊陡坡地修成了水平梯田。

幾十年來,定西市先後經歷了人工興修水平梯田、人機結合興修水平梯田、機修梯田和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階段,並配套完成了水保林、生產道路、田間道路和截排水溝等基礎設施建設,形成了完整的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體系。

透過大規模梯田建設,定西全市基本實現了梯田化,農村人均佔有梯田2.8畝。梯田使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變成了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徹底結束了“種一坡、收一車、打一斗、煮一鍋”的艱辛歷史。

“過去靠馬鈴薯救命,現在靠馬鈴薯致富。”劉玉秀說。近年來,大坪村馬鈴薯種植面積連年保持在1000畝以上。2020年年底,大坪村人均純收入達到9830元。

生態興則百業興。定西人民治理水土流失的歷史,也是解決溫飽奔向小康的歷史。定西人民擺脫貧困的經歷,正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註腳。

大規模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特別是坡耕地改造、淤地壩建設等,為定西農業特色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基礎支撐。定西深入開展現代絲路寒旱農業優勢特色產業三年倍增行動,構建優勢特色產業標準化體系。資料顯示,定西市馬鈴薯、中藥材種植面積分別達到300萬畝、180萬畝,多年生牧草留床面積穩定在360萬畝,優勢產業總產值達到925億元,中國薯都、中國藥都、中國西部草都建設取得新進展。

“定西市編制完成了‘十四五’和‘中長期’兩個水土保持規劃,劃定並公告了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和重點治理區。”定西市水保總站副站長張永勝介紹,“十四五”期間,定西市謀劃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專案共11類51項,力爭近五年完成投資達到14.3億元。依託各類專案,定西市力爭到2035年末,水土保持率達到70%以上,全市水土流失狀況從根本上得到治理。

光明日報記者 王冰雅 宋喜群

《光明日報》( 2021年12月24日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