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遺址和大足石刻正式組團出道,16日可到金沙遺址看大足石刻

今年6月,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和重慶大足石刻研究院簽訂《學術文化交流備忘錄》,標誌著巴蜀兩大文化遺產正式牽手,在文化遺產保護、學術科研交流、展覽交流、文物保護、宣傳推廣、社會教育、公眾服務、文創開發、智慧博物館專案等多領域開啟合作。

經過一個多月的籌備,兩家博物館今天(8月2日)官宣正式出道,攜帶著獨特的巴蜀文化基因,給遊客帶來“點石成金”的文旅體驗。

據紅星新聞記者從金沙遺址博物館瞭解到,8月16日,兩館合作舉辦的《天下大足——大足石刻的發現與傳承》特展將在金沙遺址博物館開幕。

金沙遺址和大足石刻正式組團出道,16日可到金沙遺址看大足石刻

合作海報

點石成金組合 千年前就有互動合作

位於成都市區的金沙遺址,是中國進入21世紀後第一個重大考古發現。遺址出土了大量金器、玉器、青銅器、石器和成噸的象牙。其中,金沙出土金器200餘件,是國內同時期出土金器最多的遺址。

三千多年前,生於斯長於斯的古蜀金沙人,披沙揀金,鑄造太陽神鳥金飾、黃金面具等聖物,托起對日月神靈的崇拜。除了耀眼的金,古蜀先民還收集美石,精雕細琢。遺址祭祀區出土的12件石跪坐人像,是目前我國發現的時代較早、製作最精的一批立體圓雕石刻藝術作品,為巴蜀地區燦若星辰的石刻藝術奠定了基礎。

金沙遺址和大足石刻正式組團出道,16日可到金沙遺址看大足石刻

石虎 金沙遺址出土 

時間流走一千餘年,兩地匠人通力合作,將石刻技藝發揮得爐火純青。從初唐至明清,金石撞擊之聲響徹重慶大足山崖,越千年而不絕。雕刻家們揮錘鑿石,5萬餘尊造像躍然崖壁之上,讓石壁成為了信仰的休憩所,空谷梵音至今迴響。特別是兩宋時期,儒、釋、道“三教”在大足相遇,經巴蜀人融會貫通,成就了具有中國風格的石窟藝術典範——大足石刻。

金沙遺址和大足石刻正式組團出道,16日可到金沙遺址看大足石刻

千手眼大悲像龕 大足石刻寶頂山大佛灣石窟第8號 

1999年,大足石刻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在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石窟類遺產中,大足石刻代表了公元9~13世紀世界石窟藝術的最高水平,是石窟藝術史上最後的豐碑。

金沙牽手大足,正是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戰略合作背景下結出的碩果之一。今年4月,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重慶市文化和旅遊委共同簽署了《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合作協議》和《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文物保護利用戰略合作協議》等一系列合作協議,兩地將協同打造巴蜀文化旅遊走廊。

組合出道“首秀”大足石刻最大規模外展落地金沙遺址

近年來,古蜀文明遺址的申遺程序備受關注。2006年,包括金沙遺址在內的“古蜀國遺址”被國家文物局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此次簽約,讓兩個世界級文化遺產首次牽手。據金沙遺址博物館副館長王方介紹,大足石刻已經申遺成功20餘年,無論是文物保護,還是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等方面都為古蜀文明遺址申遺提供了豐富經驗。

金沙和大足“點石成金”組合的“出道首秀”即將上演。8月16日,兩館合作舉辦的《天下大足——大足石刻的發現與傳承》特展將在金沙遺址博物館開幕。

展覽將透過大足石刻研究院藏60餘件(套)宋代至明清石刻藝術精品,集中展示以北山、寶頂山、南山、石篆山、石門山石窟為代表的大足石刻造像,呈現大足石刻獨特的審美藝術,精湛的雕刻工藝以及先進的文保成果。

金沙遺址和大足石刻正式組團出道,16日可到金沙遺址看大足石刻

釋迦摩尼涅槃像 大足石刻寶頂山大佛灣石窟第11號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覽是大足石刻研究院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外展,屆時將有迦牟尼佛像、觀音坐像等多件重量級鎮館之寶亮相,還有數字化技術營造的沉浸式展廳。這樣一份誠意滿滿的“出道首秀”,本月16日,金沙遺址無疑將引人注目。

紅星新聞記者 胡敏娟 編輯 李學莉 圖片來自主辦方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407 字。

轉載請註明: 金沙遺址和大足石刻正式組團出道,16日可到金沙遺址看大足石刻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