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鄉村運營師,讓風景更有“錢景”

由 費玉榮 釋出於 休閒

杭州臨安鄉村,從不缺少美。

初夏時節,我們來到臨安天目山鎮月亮橋村,農田裡綠色的波浪翻滾。乾淨的道路兩旁,各具特色的民宿開門迎客。幾十公里外的湍口鎮,八都老街上的洪嶺饅頭、湍口燙畫、三聯索麵店,吸引著遊客。此外,近年來臨安打造的紅葉指南、文武上田等村落景區,都顯現“村在景中、景在村中”的意境。

但發展的瓶頸也一度困擾這裡,鄉村建設過度依賴財政投入,產業培育缺少專業人才,美麗風景難以轉化成美麗經濟。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如何將鄉村建設與經營結合起來,如何高質量發展鄉村經濟?2017年開始,臨安決定面向全社會招募鄉村運營師,吸引人才進村,促成了17個村落景區與12個團隊簽約,探索“鄉村市場化運營”模式。

兩年來,鄉村運營師們帶來了哪些奇思妙想?他們能否承擔起鄉村業態引入、產業升級的職責?近日,記者來到臨安,觀察田野村舍裡,正在發生的變化。

既獨特,又富有挑戰--

用奇思妙想開啟鄉村試驗

小村石門,坐落於臨安、餘杭與安吉的交界處。我們沿著盤山公路進入高虹鎮石門村,兩側青山環繞,溪水潺潺,像是不見人煙的“人間秘境”。老酒坊、豆腐坊……我們轉進修舊如舊的石門老街時,又看到一番生活氣息濃郁的場景。一些遊客正在其中體驗磨豆子和釀酒。

過去,因為地理位置所限,石門村的發展一度受限。而它的改變,離不開婁敏的迴歸。

婁敏是高虹鎮石門村人,年少出村到城裡辦公司,已創出一番事業的她,保持著每月回村看望老人的習慣。

石門村並不缺旅遊資源。明清時期的老街、經營百年的藥店、杭徽古道驛站等,至今留存。但時過境遷,偏遠村莊變得落寞,成為只有20餘位老人留守的空心村。婁敏的外婆,就是其中一位。

一開始,臨安文旅局副局長陳偉宏找到婁敏,讓她負責運營高虹鎮石門村,婁敏拒絕了:“我一個做生意的,可管不好村子。”往返路上,婁敏一遍遍勾勒鄉村的模樣,說不了解石門,但她心裡是有點數的。

2017年初,為建立浙江全域旅遊示範市,臨安著手整合美麗鄉村,打造村落景區。石門村與相鄰的大山村、龍上村被規劃為“龍門秘境”景區。環境整治、房屋外立面改造、旅遊集散中心建設……短短几月,專案緊鑼密鼓推進,資金也投入不少,小村逐漸顯現新氣象。

但吸引遊客、聚攏人氣,並不容易。村裡的3家農家樂,除節假日和週末,平日頗為冷清。滿山的竹林與茶園,因少人打理,許多都荒廢了。“太可惜了。”婁敏不由感嘆。

石門呈現的,正是臨安甚至是全省鄉村建設遇到的普遍困境。10餘年來,當地打造的美麗鄉村,雖有美麗的外殼,卻沒有造血的功能。一些村莊缺少產業植入,對遊客吸引力不強,農民增收缺乏持久動力。一些村莊,專案建好、業態引入後,交給村委會運營,但村委會卻無力維持,發展難以為繼。

“歸根到底是缺人。”陳偉宏覺得,無論是發掘鄉村生態、生產、生活價值,還是推動傳統產業向文旅、農旅融合等現代產業轉變,都需要能夠統籌資源、整體策劃的綜合人才,“鄉村建設,不可能依賴政府無限投入,鄉村經營,靠村幹部和村民本身也遠遠不夠,必須把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

“不管村子,只管運營。”深思熟慮後的陳偉宏再次找到婁敏。

“哦?什麼模式?”這一次,婁敏有了好奇和期待。

鄉村運營的模式,聽起來既獨特,又極富挑戰。運營師與村集體自願簽約,雙方組建合資公司。村委會管理村莊事務,運營師則負責旅遊產品打造、主題活動舉辦等,形成具有一定盈利能力的鄉村業態,最終收益按照公司股份分成。每年底,臨安區裡還將組織第三方機構開展績效考核,對考核合格的鄉村運營師實行20萬元至100萬元不等的獎勵。

當年年中,臨安文旅局牽頭召開首場“鄉村運營師招募會”,吸引20多名旅遊、文創類企業代表參加。同時,他們向社會發布“招賢令”,邀請具備策劃文創能力、集聚資源能力、市場運作能力以及兼具鄉土情懷的人才,投身鄉村事業。

在旅遊市場摸爬滾打近20年的章小云、從事戶外產品外貿行業的唐曉丹、媒體編匯出身的胡益波、太湖源鎮白沙村老支書夏玉雲……兩年多來,12名運營師陸續到來,用他們的奇思妙想,開啟了一場與眾不同的試驗。

既要發現美,又要把資源變成產品--

看政府與市場如何優勢互補

與其他村落景區相比,太陽鎮雙廟村有些平凡,山不夠深邃、水不夠靈動、林不夠秀麗。但運營師唐曉丹不這麼看,大山谷套小山谷的地理特徵、村口綿延3公里的杉樹林、前田後屋的鄉村景觀、淳樸良善的民風,在她眼裡都是亮點。

剛到村裡,唐曉丹就提出要帶我們逛一逛。“別看這是個不起眼的小村子,但裡面蘊藏很多寶藏。每家每戶,我們都深入其中挖掘特點,打造鄉村遊的節點。”正說著,我們來到畲族文化傳承人藍大叔的家門口,梅乾菜的味道飄香四溢。“他的梅乾菜是一絕,我們也開發出來,成為鄉村旅遊體驗的一個專案。”唐曉丹說。

2018年10月,當臨安向她伸出橄欖枝時,這位80後都市女性欣然應允,與村裡合股成立杭州慕仁文化創意發展有限公司,個人佔股65%,村集體佔股35%。

唐曉丹給自己定了個“小目標”:兩個月組建團隊、摸清家底、作出規劃。

越發掘,越驚喜。會做木工的羅師傅、種田達人羅阿姨……逐戶訪談中,村民隱藏的手藝,讓人腦洞大開。唐曉丹帶著團隊,為雙廟村量身打造一條長4公里的路線,串聯山谷與水庫,佈置豆腐坊、酒坊、油坊、花園餐廳、龍蝦餐廳等業態,並透過鄉村集市、音樂節、釀酒節等活動聚攏人氣。

“做鄉村運營,既要有發現美的眼光,也要有把資源變產品的創意。”唐曉丹說,未來的雙廟村,不會是特別賺錢的景區,但一定是具有美感的鄉村生活空間。

清涼峰山腳下的楊溪村裡,運營師章小云則在思考另一個命題:如何實現鄉村業態可持續發展。

事實上,早在2014年,村裡就與章小云所在的臨安旅遊集散中心有限公司有過合作。依託郎氏祠堂、韓世忠墓等,他們共同開發了“忠孝學堂”課程,每年吸引1萬餘名學生遊玩,體驗忠孝文化。

“但仔細盤算,除了入場費,真正給村莊帶來的收益不多。這些年,桐廬、建德等地古村落建設發展很快,市場競爭也更加激烈。”花兩個月時間,調研遊客與村民需求後,章小云拿出了運營方案--拉長產業鏈,拓展新市場。

“忠孝學堂”課程內部,加入做麻酥糖、編草鞋、農耕體驗等活動,將原本半天的行程,延長至一天甚至兩天。同時,利用村落景區建設資金,打造全新的體驗基地,增加小火車、土灶頭、戶外運動區等業態,吸引學生以外的遊客群體。

“以前,村裡做專案,要麼缺少特色,要麼種類單一,看不到持續收益。現在不一樣了,運營師比我們更擅長用市場角度想問題,遊客喜歡什麼,就針對性地投什麼,用好了資金,升級了產業,村莊發展也更有生命力。”楊溪村黨支部書記楊建政說。

與章小云和唐曉丹的“輕資產”運營模式有所不同,高虹鎮裡,婁敏的行動,更為大膽。

此前,與高虹鎮簽約,成為“龍門秘境”村落景區運營師時,婁敏曾為自己做過清晰的職責定位:農產品包裝開發、農家樂整合提升、營銷活動策劃舉辦。

“但一切成立的前提,是村莊有人氣。”婁敏說,入村不久,她就發現依靠現有農家樂吸引大規模遊客不現實,必須充分盤活山水資源,才能形成完整的產業鏈,鄉村才能真正留得住人。

單點改造見效慢、招商引資不順利,婁敏索性將此前公司的大半收益投了進來。兩年時間,她累計投入3000餘萬元,流轉閒置農房、土地,打造“壟上行”民宿、菊花基地、高山蔬菜基地。

如今的她,身兼運營師和投資商雙重身份,管理投資專案的同時,也統籌著景區整體運營活動,邀請設計師改造農家樂,打造共享竹林、共享酒吧,千方百計讓資源活起來。

在臨安鄉村運營顧問錢昌欣看來,不管是先運營後投資、先投資後運營,還是單純運營,這場實踐最大的價值在於,改變了政府“大包大攬”的做法,鄉村運營師承擔村莊發展規劃、產品開發、旅遊營銷等職責,村集體協助運營、協調村民關係,政府負責配套建設、規範引導,三者各司其職、優勢互補,為鄉村可持續發展提供基礎。

既要留住遊客,又要吸引年輕人返鄉創業--

啟用鄉村發展內生動力

我們剛走進龍門秘境村落景區,一股香味撲面而來。村裡的空地上,10多組村民起鍋、燒油、倒進牛肉和辣椒等……臺下,遊客們望眼欲穿,想要品嚐第一口醬。伴隨著濃濃的香氣,一道道秘醬燒製完成。

今年的“五一”假期,因為一場“龍門秘醬節”,龍門秘境村落景區裡,迸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千餘名浙江、安徽、江西等地遊客慕名而來,人們到這裡品嚐特色美食,體驗鄉村生活。

婁敏告訴我們,兩年來,透過市場運營、活動宣傳以及梯田、花海等整體景觀打造,偏遠山村實現逆襲,遊客數量達到5萬餘人次。石門、龍上和大山3個村村集體經濟分別達到10萬元、17.5萬元和20萬元。

線下火爆的同時,線上也很熱鬧。今年年初,藉著太陽鎮入選“省級農業強鎮”建立名單的契機,唐曉丹的團隊聯合全鎮10餘位農業大戶,開發了“暇暇農”平臺,設計了“田地認養”“農產品銷售”“村民有話說”等版塊。

這些天,微信公眾號與小程式一經上線,便吸引不少人關注。雙廟村村民羅秀珠怎麼也想不到,自己種的米,經過設計包裝,竟能賣出10元一斤的價格。靠在民宿和餐廳幫忙、賣農產品,去年她的收入增加了1萬餘元。

更有意思的是,“村民有話說”的版塊裡,10多位村民定期釋出音訊,向粉絲傳授種田、釀酒的經驗,竟引來不少點贊,成了雙廟村的“網紅”。做木工的羅師傅好奇不已,一邊參與網路討論,一邊琢磨提升自己的手藝,為村莊景觀節點打造了木鞦韆、竹平臺等物件,看起來越發精巧、充滿意趣。

在唐曉丹深入挖掘鄉土人才、引導他們重新認識鄉村時,天目山鎮月亮橋村裡,運營師陳聰將目光聚焦大山以外的青年。2018年開始,他著手盤活村民閒置的11棟農房,對外招引投資商。11個青年團隊先後入駐,打造了民宿、木藝坊、雕塑館、美術館、玫瑰莊園、四季果園、天河酒坊等業態,玫瑰精油、玫瑰醬、天目茶盞等文創產品也相繼推向市場。

在陳偉宏看來,這些也正是臨安想方設法招募鄉村運營師,而不是投資商的關鍵原因,“相比投資商只負責專案在村莊的實施和盈利,考慮遊客數量和經濟回報,運營師更注重整個村落的資源利用和多元業態打造,更關心村民觀念轉變,更關注如何吸引年輕人返鄉創業,因此也更能啟用鄉村發展的內生動力。”

據統計,兩年多來,臨安17個村落景區,累計以商招商22家、落戶專案35個,總投資達1.67億元,吸引文創、電商等專業人才98人,吸引返鄉村民85人,為鄉村振興注入鮮活力量。

為此,去年底,臨安提出進一步深化“鄉村市場化運營”模式,在招募優秀鄉村運營師、推動人才“上山下鄉”、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等方面發力,打造以“八線十景”為重點的示範型村落景區。

因為年度考核中,楊溪村集體經濟翻番、農民收入提升20%以上的好成績,章小云如今又成了湍口鎮3個村的運營師,被賦予新的職責。

眼下,她正計劃以湍口老街為突破口,在全鎮每個村選一項非遺或一道美食,打造豆腐坊、索麵坊、燙畫坊等各具特色的體驗店鋪,展示村莊文化的同時,也為村民帶來收益。

“與單獨一村不同,一個鎮的運營更需要考慮整體統籌、差異發展,也更需要鎮、村支援參與。”章小云說,把資源變成創意,再將創意變成產品,並不容易,“但新生事物成長總會有挑戰,如果誰都能做、隨便就能成功,不就變成一件普普通通的事了嗎?”

看來,對於湍口的未來,她已滿懷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