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軍蟻是著名的螞蟻類群,這類螞蟻以雄壯的行軍佇列而聞名,被譽為“終極獵手”。可以想象,一個擁有2000萬士兵的蟻群,當它像潮水一樣向前移動時,會給對手帶來什麼壓力,而大多數動物只會逃跑。有人甚至說,行軍蟻可以“追趕並殺死所有比它們慢的動物”。有了這樣的事實基礎和一些真假的文學誇張,行軍蟻被形容為極其兇猛。“蟻兵”陣陣橫掃的區域綿延數公里已成死寂,只留下許多骨頭。然而,這樣的描寫可能有點誇張,如果有這樣的螞蟻群,世界上就沒有其他動物,甚至人類了。
行軍蟻的特徵
在昆蟲綱膜翅目中,行軍蟻屬行軍蟻亞科。截至2019年,世界共記錄到行軍蟻6亞科696種(含119個亞種)。我國則記錄有行軍蟻亞科、雙節行軍蟻亞科和粗角猛蟻亞科共3亞科5屬43種(含4亞種1變種)。
不同行軍蟻群的螞蟻數量從幾萬只到幾千萬只不等。超級群體的平均數量遠高於其他螞蟻,這與大多數螞蟻不同。例如,由於大量產卵,蟻后變得非常臃腫;工蟻對視力的要求大大降低,大部分不再有眼睛;週期性的取食和狩獵交替的生活方式等,一般來說,行軍蟻具有以下特點:
(1) 它們幾乎完全以大規模行動所獲得的獵物作為食物;
(2) 他們的狩獵佇列從駐地不中斷的一直延伸,而且至少有一個這樣的佇列;
(3) 巢穴生活是週期性的,並且經常遷移;
(4) 是否遷徙往往取決於巢穴的大小、種類、年齡、卵和幼蟲的情況;
(5) 新巢穴的建立方式是一個新新蟻后帶走一部分工蟻而形成兩個或多個子巢穴。
行軍蟻亞科中的大多數螞蟻都有這些特徵,其他一些螞蟻也有類似的特徵,但並非全部。大規模的蟻群活動使軍蟻能夠獲得其他螞蟻無法獲得的資源——小型脊椎動物和其他社會昆蟲,而這些獵物幾乎是小群螞蟻無法獲得的。
為何遊獵四方
根據基因分析,大約1.1億年前,行軍蟻的祖先開始與其他螞蟻分道揚鑣。大約6000萬年前,遊蟻亞科演化成功;另一個行軍蟻亞科在5000萬年前演化成功;雙節行軍蟻亞科則稍晚,演化的具體時間還有待進一步的驗證。毫無疑問,他們每個人都是獨立進化成功的,也就是說,同一祖先的後代經歷了不同的環境,但最終,他們幾乎走上了同一條道路。
在亞洲、非洲和歐洲,行軍蟻亞科螞蟻和雙節行軍蟻亞科螞蟻佔據優勢地位,其中行軍蟻的巢群中的螞蟻數量可達2000多萬隻;而遊蟻亞科螞蟻則活躍在美洲大陸,遊蟻的群體規模可達大約100萬隻,群體規模似乎小了很多,但該亞科螞蟻兵蟻那巨大的上顎給人極為深刻的印象。
那麼,為什麼相隔重洋的行軍蟻最終選擇了同樣的遊獵的道路?
如果我們考慮到另一種能與行軍螞蟻相匹配的切葉蟻,我們似乎就能得到答案。切葉蟻只分布在美洲大陸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它們的巢群可以達到數百萬個體。但這些螞蟻是“素食者”。他們只收集樹葉。成蟲切葉蟻從樹葉中吸取汁液。剩下的大部分葉子被咀嚼,用來培養真菌。然後他們用真菌實體“蘑菇”餵養幼蟲。
如果龐大的蟻群不想吃草,就必須走掠奪性發展的道路。固定的捕食區域很快就會耗盡資源,行軍的螞蟻必須轉移到其他地方。所以,這些擁有龐大巢群的後代們,雖早已老死不相往來,最終還是不約而同地選擇了相同的生活方式,這就是趨同進化。
行軍蟻的生活
布氏遊蟻是被人類研究得最徹底的行軍蟻之一,在巴西、秘魯和墨西哥的雨林中有大量存在。布氏遊蟻的一天從黎明開始,這時候整個群體還抱成一團,工蟻和兵蟻用腿腳將彼此連線起來,形成外圍保護層,蟻群的核心是一個蟻后和數千個不成熟的幼蟲個體。在特定的季節或許還有一些雄蟻和沒有交配過的蟻后。這樣的集團是頭一天天黑之前形成的。隨著陽光穿過雨林縫隙,光照強度的增加,“蟻團”開始解體,倒下的部分迅速匯聚成一股“螞蟻流”,螞蟻流可以沿著一個或幾個方向每小時前進20米。整個過程沒有螞蟻下達命令,所有的個體都在後繼部隊的鼓舞下信心滿滿地前進,每一條前進的路線都像大樹一樣分出枝杈,“樹冠”是第一股力量,如果他們與獵物接觸,就會一擁而上殺死獵物並運回營地。當太陽下山後,所有的螞蟻都回到營地,再次建立起“蟻團”,為第二天積蓄力量。
蟻群會在一個固定的地方生活大約2-3周。在這個階段,交配後蟻后的體形發生了變化。蟻后的腹部開始膨脹並開始充滿卵。在第一週,蟻后可以產卵55000-65000個。在接下來的幾天裡,蟻后進入了生長的高峰期。蟻后將下10-30萬個卵。幾天後卵會孵化成幼蟲。新增加的幼蟲使種群對食物的需求呈直線上升,周邊資源消耗迅速。現在的蟻后在產卵後已經變得苗條了,是時候啟程了。在隨後的2-3周內,該蟻群體四處遊蕩,尋找新幼蟲的食物,直到出現一批新的工蟻,蟻后肚子裡又充滿卵時,蜂群就會在一個食物資源豐富的地方定居下來,進入下一個週期。
兵臨城下的眾生相
行軍蟻是一種真正的超級捕食者,但仍有獵物能夠逃脫這種飢餓蟻群的攻擊。其中有的是利用通常的方式逃脫,如蒼蠅飛走,蚱蜢跳開,有的則進化出了特殊的“行軍蟻防禦技術"。
一種逃避機制是利用行軍螞蟻的眼盲,但它需要極大的勇氣和內心的平靜。當面對數以百萬計的螞蟻時,蛞蝓將完全靜止;如果它動一下,行軍蟻將立即檢測到震動併發起攻擊。甲蟲也用同樣的方法和自己的防護裝備,靜靜地等待螞蟻軍的透過。
黏液
當行軍的螞蟻遇到其他群居的昆蟲時,雙方不可避免地會發生爭鬥。在面對面的衝突中,行軍蟻很可能獲勝。當然,如果對手是一隻同樣擁有百萬大軍的切葉蟻,行軍蟻就會撤退。但是大多數螞蟻,包括許多切葉蟻,都沒有這麼強大的“軍事力量”。它們的兵蟻不得不鞠躬盡瘁,戰鬥到最後一息,才能爭取到一點寶貴的時間讓全隊撤離。在實地考察中,有學者曾看到過被雙行軍蟻驅趕而無家可歸的捷蟻。直到行軍蟻離開後,它們才會回到原來的家。還有白蟻利用建了多年的蟻山來抵禦行軍蟻的入侵,也能保得一域平安。
受害最大的群居昆蟲可能是造紙巢的黃蜂,數量有限,又無險可守。幸運的是,它們能飛,逃跑是它們的一般反應,但有些會在敵人接近之前發出警報。如有入侵,
大批黃蜂會駐守在蜂巢入口,瘋狂地拍動翅膀振動蜂巢,警告蜂巢中的同伴;還有一些黃蜂會把頭伸出蜂巢,敲打它們的上顎,發出嗡嗡聲,遠遠就能聽到。更具攻擊性的黃蜂會試圖在軍隊蟻群中飛行,選擇個別螞蟻並將它們扔到遠處,但這並沒有什麼用。一些黃蜂會聚集在一起,用它們的身體堵住蜂巢的入口,但它們很快就會被螞蟻拖走殺死。
行軍蟻的力量太大,這常常導致獵物的罕見行為:在西非,大型蚯蚓發現行軍的螞蟻面對面而來,它們會進入土壤嗎?不,它們會溜上最近的樹。有些蝸牛會吹泡泡,足以掩飾並保護自己,即使是脊椎動物也不能倖免:非洲尖頭老鼠的長腿和驚人的跳躍能力就是為快速逃避行軍蟻群而發展出來的,可以迅速逃離行進中的蟻群。
有受害者也有受益者。行軍螞蟻的行為擾亂了大量的小動物和昆蟲,但也有掠奪者。有些鳥總是飛在行軍蟻群的前面,殺死那些逃命的小昆蟲。一些螞蟻和甲蟲則偽裝成行進的螞蟻隊伍來分享他們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