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閻河人家
圖片來源:影像中國
地處大別山腹地的閻家河鎮,是湖北省麻城市的古鎮。今天的人們更習慣稱它為閻河。
閻河因其境內有唐代的柏子塔、明代李贄講學的釣魚臺和十里桃林春色而聞名遐邇,也曾是遠近聞名的貧困鎮。到2014年,閻河的貧困發生率還超過百分之二十。經過連續多年的脫貧攻堅,這裡的貧困面貌發生了根本改變。2020年4月,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麻城退出貧困縣序列。
如今,走進一戶戶閻河人家,眼中所見皆是新生活的火熱場景,耳中所聞都是振奮人心的時代變遷……
劉世衛家的新房
劉世衛是麻城市閻家河鎮閻家河村六組村民。時隔一年多,我們再次相見時,他正在給新建的房子整理院落,為喬遷作最後的準備。
我問,怎麼不聲不響,就蓋起一座新房了?劉世衛放下手裡的鐵鍬,說這房子是去年開建的,慢慢修整,直到現在才基本完工。他向我們介紹說,房子上下兩層,有兩百多平方米,總共花了三十萬元,一部分是找開公司的舅哥借的,另一部分是這兩年跑運輸和妻子打工賺來的。
我們去劉世衛的老屋轉了轉。老屋離新房只有兩百多米,也是兩層小樓,外牆的紅磚都裸露著,有的發黑,有的長滿了青苔。雖然如此,屋內的地面卻乾淨整潔,桌椅等傢什收拾得整齊有序。
這老屋我來過三次,每次都沒見到女主人。這一次才問清,二十年前,劉世衛的媳婦就經人介紹,到廈門打工去了。劉世衛留在家中,除了種好承包地,更主要的工作是在附近跑短途貨運。雖然有爺爺奶奶搭把手,但劉世衛還是得既當爹又當媽,料理家務,照看孩子。
令劉世衛欣慰的是,他的三個孩子都很爭氣,每個學期都要為他拿幾張獎狀回來。他們相互比拼著,拿回了一張又一張獎狀,慢慢貼滿了老屋的兩面牆壁。
2015年年初,一場大雪覆蓋了遠山近嶺和周邊大小村莊。貨運跑不成了,劉世衛就趁著下雪在家歇息。沒想到在家歇著,人卻突然暈倒了。送醫院一查,是心肌炎,麻城治不了,轉到武漢同濟醫院。這一年,他十八歲的大女兒正好考上大學,已經十一歲的一對雙胞胎兒女也在上小學五年級。他這一病,不僅花光了家裡本就不多的存款,連經濟來源也斷了。透過精準識別,他在這一年成了建檔立卡貧困戶。
得益於政府對貧困戶的政策支援,劉世衛的醫藥費報銷了大部分。大女兒上大學,申請到每年五千元的助學貸款,一對雙胞胎也獲得了每人每年一千多元的國家助學金。雖然三個孩子的生活費等開銷,還要靠他們夫婦提供,但最大最急的問題已經解決。出院以後,劉世衛需要休養,幹不了重體力活,村裡就給他提供了相對輕鬆的公益崗位,還為他申辦了四萬元的小額信貸。待到2017年,劉世衛感覺身體好多了,就籌錢買了一臺二手車,重新幹起貨運。
沒有合適的運輸活計乾的時候,劉世衛家的收入怎麼辦?生活會不會受影響?面對我的疑惑,劉世衛不假思索地回答,那不會,不跑運輸的時候,還可以做其他的事。村裡鎮裡對建檔立卡貧困戶都很關照,站崗守卡、消毒消殺、打掃衛生、分發物資之類的有償崗位,都儘量安排貧困戶來做。
我說,那你就是一個堅定的脫貧戶了。劉世衛點頭道:“對,堅定的脫貧戶!”說完又笑了,那麼自信。
合作伙伴成了親家
驅車來到涼亭村時,接待我們的村婦女主任說要帶我們去看一戶特別人家。我問,他家有什麼故事嗎?她說,他的本事大著哩!
故事的主人公曾紅文,是該村八組人。1967年2月出生。他看上去身材魁梧,談吐清晰,要不是婦女主任介紹,我真不知道,坐得端端正正、睜著一雙大眼的曾紅文是個完全失明的盲人。
曾紅文的妻子比他小八歲,也有殘疾在身。加上曾紅文八十三歲的母親十年前也突然失明,這個家庭祖孫三代五口人,三人有殘疾。令人寬慰的是,這對殘疾夫婦生養的一兒一女都身體健康。
2015年,曾紅文家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麻城市、閻家河鎮和涼亭村派來三名幹部,正式與他家結對子,進行幫扶。他們為曾紅文家爭取到了政策範圍內的最大扶持——他家每月享受低保,又因有三個殘疾人,還有額外困難補助和重殘護理補貼。
曾紅文以前曾為生產隊放過牛。我聽說過盲人操琴、盲人說書、盲人按摩,但“盲人放牛”卻是第一次聽說。曾紅文喜歡結交朋友,而且遠近還真有幾個夠意思的朋友。於是就有做牛生意的朋友,在交易空檔期,將牛委託給曾紅文放養,每次給他四頭牛,一天的工錢就有八十元,放養週期三個月。一年下來,曾紅文放牛的收入就有七千多元。
嚐到甜頭的曾紅文又想,能不能在替人放牛的同時,賒兩頭小牛自己養呢?至於賒牛的錢,可以等到賣牛時再扣。揣著這個想法,2019年開春後,曾紅文找到了閔集鄉海行新村的袁緒寶。袁緒寶家也曾是貧困戶,靠買牛賣牛脫了貧,經營的牛逐漸多了,也願意找會養牛的貧困戶來幫忙。袁緒寶同意賒給曾紅文兩頭小牛,但見他是盲人,終究有些不放心,於是有事沒事就過來看一下。一來二去,就像走親戚一樣,有時袁緒寶一個人來,有時夫妻兩個一起來。到曾家來多了,曾紅文出落成人的女兒,引起了他們的注意。袁緒寶有個兒子,二十六歲,初中畢業就去廣東打工了,還沒有女朋友。於是袁緒寶夫婦就起了兩家結親的心思。兩家的兒女交往後,也都願意結這門親。養牛的合作伙伴就這樣成了親家,算得上是脫貧路上的一段佳話。
現在,袁緒寶仍然只賒給曾紅文兩頭小牛,這是要親兄弟明算賬的。但作為親家,他又另外送給曾紅文兩頭小牛,這是分文不取的。再加上自有的母牛,曾紅文已經養了五頭牛。扶貧政策幫扶再加上放牛養牛的收入,曾紅文終於在2019年實現了脫貧。
宏亮汽車修理店
我們來到鎮區邊的一家汽車修理店。店的主人叫胡威,是閻家河鎮桂花村五組村民,1986年6月出生,今年才滿三十五歲,卻已經幹了十多年的汽車修理。
胡威八個月大的時候,家中失火,燃燒的尼龍蚊帳落在他稚嫩的臉上,面部受傷,一隻眼睛的視力和一隻耳朵的聽力也嚴重受損。不幸的遭遇沒有擊倒胡威,反倒讓他自立自強的念頭更加強烈。他讀完初中後,就想拜師學門手藝,自己養活自己。麻城市區的一位汽車修理師傅接受了他。就這樣,胡威正式拜到師傅門下,當上了汽車修理學徒。
胡威勤奮好學,加之天資聰穎、手腳勤快,深得師傅喜愛,師傅精心傳授技藝,胡威心滿意足,對師傅更是心存感激。學滿三年後,胡威按規矩可以出師,但為了報答,他又幫師傅幹了四年。待到胡威回到閻家河自立門戶,輾轉幾個地方後,終於下決心,辦起了自己的汽車修理店。
胡威能夠成功開店,還得感謝黨和政府給他的扶持。胡威和媳婦都是殘疾人,他家在2015年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享受了低保和傷殘護理補貼。修理店開在他自家新蓋的房子裡,蓋房開店的錢,也多虧了老家房子的危房改造補助,還有鎮裡幫著申請的小額貸款。再加上親戚朋友的借款,才把這個店辦起來。店址選在進出閻家河鎮的主幹道邊,這裡車來車往,是個搞修理的好地段。房子的一樓是修理店,可以同時容納兩臺小汽車。二樓住人,三樓主要用來放雜物。
現在的胡威,有自己的樓房和修理店,日子過得簡單安穩,充實而又幸福。每天,除了接送孩子,他都守在店裡,接待新老客戶。他說,他要靠過硬的技術和優惠的價格,吸引車主。
閒聊中他還告訴我,2019年,他還清了貸款,實現了脫貧,還被評為閻家河鎮脫貧先進,到鎮裡的大會上領回了一個大大的獎牌。
臨走時,我才看清他的店名是宏亮汽修。問其來由,胡威說,師傅的店名中有個“宏”字,“亮”是他兒子胡亮的名字,所以就叫宏亮汽修了。從店名看得出,胡威對師傅真是一往情深,也看得出他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嚮往。
這是個有情有義的人。願他的日子越過越好。
幾戶閻河人家,只是麻城五萬七千多個脫貧戶的縮影。脫貧摘帽,正是他們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柳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