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大美中國】古今交融 煥發生機

由 公冶爾藍 釋出於 休閒

二十四史書院 汪正冬攝

美麗鶴湖 袁鳳霞攝

鶴湖新居 深圳市龍崗區委宣傳部供圖

天安雲谷 深圳市龍崗區委宣傳部供圖

在甘坑古鎮遊玩的小朋友 劉麗攝

水天一色 深圳市龍崗區委宣傳部供圖

【大美中國】

“團團圓,四四方,祖祖輩輩住中央,風裡來,雨裡去,圍龍屋裡享安康。”一首傳唱經年的兒歌,道出了深圳獨特的傳統文化景象——客家圍龍屋。作為南海之濱的土地,深圳的歷史與客家先民密不可分,而位於深圳東北部的龍崗區,正是客家先民足跡最為密集的區域——遍佈著民居類不可移動文物181處。

在龍崗,人們經常有著這樣一種體驗:穿過熱鬧嘈雜的街巷,見到豁然開朗的寧靜景象——穿過碧波盪漾的月池、寬闊平整的禾坪,密密麻麻的石階、斑駁遍佈的城牆,進入肅穆莊嚴的祠堂、客家先民們曾經聚居的村落,不但可以觀賞優秀的古代建築藝術和民俗文化,更感受到古人勤勞奮鬥、開闢家園的精神傳承。

鶴湖新居、大田世居、甘坑古鎮……星羅棋佈的客家圍屋各具特色、各具風采,正是這座城市千百年來人文積澱的載體。而這些年龍崗區政府的活化利用專案,讓這些古老的文物串聯起悠遠綿長的文脈,造就了深圳最為動人的人文風景線。

如今,“九廳十八井,十閣走馬樓”的鶴湖新居,已成為全國最大的客家民俗博物館,不僅延續著200餘年的生活記憶,還將“鶴湖”塑造為文化IP,打造“鶴湖智庫、鶴湖書院、鶴湖講壇”三位一體的“鶴湖”系列文化品牌;源於明清時期的甘坑古鎮則引入華僑城集團投資,改造為薈萃深圳本土客家民俗、民間藝術、傳統美食、田園風光為一體的文化旅遊景區。

在這樣的創新活化利用之下,如今龍崗的客家圍龍屋,也成為現代文明與古老文化的交匯處——在最大限度保留原貌的基礎上,新橋世居被打造成為國內首個近零碳示範社群,整合近百項低碳技術,呈現社群居民的近零碳生活場景;甘坑古鎮旁的二十四史書院,依託《今注本二十四史》文獻材料和檔案的儲存和展覽重現了深圳歷史已久的書院文化,向人們昭示深圳並非只有蠻煙瘴雨,而是文脈蜿蜒。

若將鏡頭拉遠,環繞著新橋世居的深圳國際低碳城正是綠色低碳全生命週期管理改革試驗區,雲集的綠色能源產業、零碳主題公園讓人們充分感受綠色低碳理念在生態治理和生產、生活方式中落地生根的成果;位於中心城的重點公共文化專案“深圳·紅立方”宛如一串紅寶石熠熠生輝,包含書城、科技館、青少年宮、公共藝術與城市規劃館,融合了科技、人格、文藝、城市內涵等創新因子,彰顯著龍崗對提升文化內涵的深刻用心。

古老與現代交融,傳承和創新並進,用歷史的脈搏,鑄造城市的人文精神,讓這座城更顯勃勃生機。

(本報記者 黨文婷 嚴聖禾)

(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