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勢恢宏、洩流磅礴,探尋運河水利之美

“國家漕運江南四百萬,寄徑於山東漕河一線”

歷史上,大運河(山東段)

一直是溝通南北方經濟的

重要生命線

而氣勢恢宏、洩流磅礴的運河水利樞紐

更是承擔著防洪、灌溉等

至關重要的水利任務

今天就與小編一同

沿著魯運河北上

開啟水利文化之旅

探尋水利遺存

感受運河魅力

臺兒莊運河樞紐

氣勢恢宏、洩流磅礴,探尋運河水利之美

臺兒莊運河

是京杭運河中

唯一完全東西流向的一段

擁有京杭大運河

僅存的最後3公里古運河

被世界旅遊組織稱為“活著的運河”

氣勢恢宏、洩流磅礴,探尋運河水利之美

臺兒莊古城依運河而建

因運河漕運而興

是有名的江北水鄉、運河古城

重建的臺兒莊古城

遵循“留古、復古、揚古、用古”的理念

保留著古運河的脈絡和痕跡

氣勢恢宏、洩流磅礴,探尋運河水利之美

組圖|臺兒莊古城

一船一櫓一伊人

一水一城一夢鄉

置身其間

仿若身處江南水鄉

南旺分水樞紐工程

圖|網路

南旺分水樞紐工程

位於濟寧市汶上縣南旺鎮

為明朝永樂時期始建

至今已有600餘年的歷史

它位於京杭大運河的最高點

被稱為“水脊”

是中國大運河的關鍵工程之一

圖|網路

其上、下閘聯合執行

實現了南北分水的定量控制

七分向北流,入漳、衛

三分向南流,進黃、淮

“七分朝天子,三分下江南”

便由此而來

戴村壩旅遊區

圖|東平旅遊

戴村壩

始建於明朝永樂九年

是京杭大運河的心臟工程

有"天下第一壩"之譽

大壩雖歷經數百年

任洪水千磨萬擊,仍巋然不動

圖|東平旅遊

大壩氣勢雄偉

像巨蟒、若長龍

橫臥清、汶兩水之間

如銅牆,似鐵壁

把清、汶兩水豁然分開

夏秋之際

白浪翻滾,漫壩而洩

聲若龍吟虎嘯

“戴壩虎嘯”亦成為東平新八景之一

東平湖旅遊區

圖|今日東平報

東平湖

是《水滸傳》中描述的

八百里水泊的唯一遺存水域

西近京杭大運河

東連大汶河,北通黃河

是我國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

一個重要輸出口

圖|@我是大名鼎鼎

東平湖古稱“大野澤”

秦漢時稱“鉅野澤”

宋代稱“梁山泊”

這裡青山環繞、碧波盪漾

早在唐代就有“小洞庭”之美譽

圖|@我是大名鼎鼎

“更須月出波光淨,臥聽漁家蕩槳聲”

宋代文學家蘇轍

夜過東平湖(梁山泊)

為“小洞庭”美妙的夜色所陶醉

留下了這一美好的詩句

張秋古鎮

張秋古鎮

位於陽穀縣城東20公里處

有“小蘇州”之稱

“南有蘇杭,北有臨張”

這“張”便是指張秋

元代開會通河穿鎮而過

鎮內設立都水分監衙門

張秋於是成為運河上一重鎮

張秋荊門閘

數百年前

漕船如鯽,順流而下

在荊門閘下等待透過

閘上是閘官、閘夫的吆喝聲

隨著一聲巨響

巨大的閘板緩緩上升

水流噴湧而下

組圖|運河學研究院官網

全盛時期城垣有九門九關廂

七十二條街、八十二胡同

“鎮當南北孔道,水路要津

船艫雲集,輪蹄紛沓

五方商賈輻輳”

清康熙年間撰修的《張秋志》

便描繪了當時繁榮之象

七級鎮

圖|今日陽穀

七級鎮

位於聊城市陽穀縣東北部

古運河穿境而過

後因運河碼頭

建有的七級臺階而得名

七級古渡遺址

是運河山東段唯一經過

科學考古發掘的碼頭遺址

也是目前所知儲存最為完整的運河碼頭

圖|大眾網

明清時期

漕運興旺,商賈雲集

鋪面相連,生意頗盛

“冠蓋風雲集,樓船日夜通”

從詩句中便可

一窺當時繁華之貌

聊城運河博物館

圖|網路

聊城

依水而建,因水而興

與運河有著

割不斷的歷史淵源

素有“江北水城”“運河古都”之稱

“漕輓之咽喉,天都之肘腋”

漕運的迅速發展

為其帶來了數百年的經濟繁榮

積澱了豐富的運河文化資源

圖|中國運河文化博物館官網

聊城運河博物館

東臨古韻悠長的大運河

西依美麗的東昌湖

集文物收藏、保護研究

陳列、宣傳教育於一體

是國內第一座

以運河文化為主題的

大型專題博物館

圖|中國運河文化博物館官網

在這裡

於件件文物之中

再現輝煌歷史

品讀運河文化

探尋中國運河文明

四女寺水利樞紐

圖|網路

四女寺水利樞紐

位於德州市武城縣四女寺村東北

始建於1957年

為南運河德州段的起點

岔河、減河、運河交匯之地

是障衛南運河中下游重要的防洪控制樞紐

有“北方葛洲壩”之稱

圖|網路

四女寺水利樞紐

兩岸垂柳成蔭、公園花草繁茂

河內碧波盪漾

風光秀美,甚為壯觀

已然成為南運河上

一顆璀璨的明珠

來源:文旅山東

編輯:大陽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535 字。

轉載請註明: 氣勢恢宏、洩流磅礴,探尋運河水利之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