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閱讀要“多吃雜糧”

楚小韓

我歷來認為,對於成長中的孩子,必須要多閱讀。多閱讀,不僅意味著閱讀量要大,還意味著閱讀面要廣。

事實上,人的閱讀也是一種進食行為。我們吃食物,是為了促進身體發育,確保生命延續和身體健康,這是一種物質生活。我們閱讀書籍,則是為了促進精神成長,提高生命質量,彰顯人生價值,這是一種精神生活。如果出現偏食行為,將會營養不良,影響精神發育和精神成長,從而導致人生缺憾。

也就是說,兒童的課外閱讀,必須要“多吃雜糧”。

曾經有人問我,倘若讀那麼雜,能記得住嗎?我想強調的是,孩子進行課外閱讀,只要能夠引發相應的感受、認識、共鳴和思考,留下大致的印象,孩子的閱讀目的,也就基本上達到了。

想進入專業化和精細化的閱讀,必須以廣泛的閱讀為基礎。沒有廣泛的閱讀積累,就沒有專業化和精細化的閱讀效果。孩子階段的主要任務,就是要“多吃雜糧”,擴大閱讀面和閱讀量。隨著認知的增長,思維的成熟,閱歷的豐富,孩子從小到大讀過的那些書籍,終會相互交融,凝聚成一股強的力量,彰顯出應有的價值。

我們在引導閱讀時,不妨讓孩子多讀這些方面的“雜糧”書——

首先是科普。我們每個人都知道,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人類社會得以發展的核心力量。科學技術的進步,離不開科普教育,離不開我們對於科普書籍的閱讀。廣泛閱讀科普書籍,能夠讓孩子獲得更開闊的科學視野,從宏觀世界到微觀世界,具有更豐富的科學知識,以及更多的科學探究精神,更多的認識世界的科學思維方式。孩子從小接觸科普書籍,奠定科普基礎,不僅能促進物理、化學、生物等課程的學習效率和考試成績的提升,更可以奠定他們科學思維的基礎。

其次是文學。文學堪稱人學,是孩子接受人文教育、提高人文素養的最重要媒介之一。大量閱讀文學書籍,對於促進孩子的精神發育和心靈成長,有著積極而深遠的影響。其中,建議孩子多閱讀的,是古今中外的經典長篇小說。一部經典長篇小說,往往也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作品,囊括著更廣的視野,更高的格局,更多的思考,更大的智慧……事實證明,一部經典長篇小說帶來的收穫和滋養,能影響人的一生。

歷史也不可偏廢。唐太宗李世民有言,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所謂“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意思就是說,將此前的歷史當作一面鏡子,可以知道歷史演變過程中的興盛和衰亡。我們今天學習歷史課程,閱讀歷史書籍,一方面是為了明晰人類社會的發展程序,更重要的一個方面,是從中總結出歷史發展的基本規律。只有掌握了這個規律,我們才能高瞻遠矚,以前瞻性的思維,去決勝未來的社會和人生。

在很多人眼中,哲學無疑是個受人冷落的“無用之學”。但事實上,哲學無處不在,任何人從出生到死亡的整個過程,都與哲學如影隨形,不可分離。比如人的思考行為,就是哲學的重要體現。一個人有著怎樣的哲學素養,就有著怎樣的思考,進而影響著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影響著為人處世的態度,影響著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很多人為什麼人云亦云,盲目跟風,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很大程度上,正是缺乏哲學素養。我們在引導孩子閱讀時,不但不能忽略掉哲學書籍,而且應該給予哲學足夠的重視。

人物傳記很重要。人物傳記的主人公,往往是人類歷史長河中出現的傑出人物,在人類社會的發展程序中做出過重大貢獻。人物傳記中,記錄著主人公的成長軌跡、輝煌成就,也反映著主人公的奮鬥精神、成敗經驗,凝結著主人公的人生智慧、思想精華……引導孩子閱讀人物傳記,意義就在於,讓孩子以主人公為榜樣,向主人公學習,從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斷超越自我。對於成長中的孩子,任何空洞的勵志教育,也比不上一部經典人物傳記產生的力量。

“雜糧”營養多,成長很需要!

來源:雲南日報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535 字。

轉載請註明: 兒童閱讀要“多吃雜糧”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