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2013年8月2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聯合行文,決定將北京市門頭溝區齋堂鎮馬欄村等全國915個村落列入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畢節市織金縣農場鎮陽光村營上古寨位列其中。2015年5月21日,貴州省人民政府公佈了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織金營上古建築群榜上有名。
一眼看見營上古寨時,就覺得自己彷彿走進了一段被塵封的歷史中,那高高的碉樓、斑駁的木屋、長滿青草的石板路,彷彿在無言地訴說著那段久遠的歲月。
營上古寨所在的織金縣龍場鎮陽光村,包含營上組和營門組,距離縣城五十六公里,矗立在三面懸崖之上。絕壁是一座巨大的石象,象背雄壯,象鼻清晰,縱橫山間,栩栩如生,被詩意地稱為“象背上的村莊”。這種定位,從地理上概括營上古寨,雖是狹義和侷限的,卻有著更多浪漫的情懷。
走向古寨,映入眼簾的,是劉家碉堡。碉堡為方形,石質,高十餘米,鮮明於周圍低矮的建築。碉堡正面留有窗戶和槍孔,頂端是木柱與青瓦構建的亭子。站在亭子上,群山萬壑,就在眼前。碉堡已有九十多年曆史,是當時的大戶人家劉昌碧所修,用來防禦匪患。百年前,劉家由織金大坪寨搬來,從此,家族的命運便在充滿靈氣的營上山水間繁衍生息。
營上古寨處於深山之中,想來古時應是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如今雖修了公路,但沿途山路蜿蜒經常塌方,我們去時前方塌方在修路,耽擱了一段時間,到達古寨時,太陽已然西下,僅天邊仍泛著亮光。
第一眼所見的就是一座高高聳立的石頭碉堡,約幾層樓高,頂端是木柱青瓦亭子,正面開有幾扇窗戶和槍孔,四面還有像鼻子一樣的突起結構,據說那是在非常時期供方便之用的廁所。
沿著碉樓向下,是一條石板路,左邊是茂密的叢林,右邊則是寨子,往前走沒多遠,右邊出現一道石頭寨門,上書”營上”兩個字,看得出來這是新建的寨門,據說舊的大門已經被拆除了。
寨門右邊是一排木建築,大門緊閉,上書”劉家大院“,斑駁的外牆、雜草叢生的地面,預示著這定是有一定歷史年代的院子。
穿過寨門,是鱗次櫛比的古民居。這裡的民居依山而建,是典型的山城,要麼是石頭房子,要麼是木屋,別具特色。相比貴州很多少數民族的民居如苗寨、侗寨等,營上古寨的民居似乎更為寬敞,佈局也更為合理一些,像是融合了漢族和少數民族的建築風格。
寨子裡的古井、古屋、房梁石柱都帶著些許歲月滄桑的氣息,見證著古寨那段塵封的歷史,一個人默默地穿行在石板路上,似乎穿越了時光長河,來到了寨子的初建年代,一家人為避戰亂,跋山涉水翻山越嶺來到這裡,遠遠地看到一座象山,地勢奇特風水極佳,於是在此安家落戶,時光飛逝寨子人越來越多,便成了營上古寨。
沿著石板路下到底時,一戶戶奇特的房子出現在眼前。只見懸崖下有個山洞,山洞裡有戶人家,石頭壘的外牆,茅草鋪的房頂,木頭做的大門,可惜大門緊閉著,據說這戶人家到貴陽了沒回來。
這戶懸崖山洞人家就是央視曾拍過記錄片的鄔家洞。據說鄔家洞出美女,當地有詩云:“山間一洞府,傳說出佳麗。願為農耕者,等待有緣人。”據說洞內別有洞天,空間寬敞,冬暖夏涼,還有一眼川流不息的泉水。與門相對的另一邊亦有一個洞口,是為鄔家洞窗戶,處於半山之中,可以俯瞰下方壩子。
從鄔家洞繼續往下走就是平坦的幹河壩子,綿延十餘里,據說春天時開滿金黃油菜花,分外美麗。從壩子裡遠遠地看著營上古寨,更覺得神奇壯觀,也才理解它為什麼叫“懸崖之上的古寨“。據說空中俯瞰時整個古寨像一頭大象,鄔家洞為象鼻,所以又稱為“騎在象背上的古寨“。
國內去過那麼多古村古鎮古寨,私以為營上古寨是給我感覺最為奇特的古寨,一座藏於深山之中、處於懸崖之上,彷彿被時光遺忘的“騎在象背上的古寨“。不知何時,它才會解開那段塵封的歷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