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丸君給大家推薦
顧名思義,就是讓很多已經簽約的歌手上臺表演。
聽名字你一定以為這又是個“低配版”《我是歌手》,然後各路選秀歌手PK廝殺搞比賽。
對不起,沒有PK,也沒有淘汰,官方定義,這是一檔“音樂討論節目”。
可是臺上的藝人,真的有點星光黯淡,梅丸君認識的就三位:《中國好聲音3》的毛澤少、《中國夢之聲》的朱興東,以及《中國新歌聲》的白若溪。
其它的……都不認識。
這樣看似炮灰的節目,看點就全部被臺下的專業音樂評論人承包了。
我們看看臺下坐的都是什麼人。經常上電視的音樂圈大佬畢曉世、科爾沁夫,還有老藝術家和歌唱家。
而把各路“音”雄好漢請在一起,看他們的撕X大戰,刺激程度絕對不亞於幾年前的《全能星戰》裡,給孫楠招黑無數的金武林。
第一位登場的李一哲,帶來一首自己改編《龍的傳人》。結果畢曉世立馬說:“我個人給你潑點冷水,你的聲音並不好聽。”
著名歌唱家趙力聽到此言馬上坐不住了,力挺李一哲:“你用自己的音樂當做你的語言唱出來,就很好聽!”
不僅李一哲遭到了守望者們的“炮轟”,第二個上場的楊嘉松也沒能倖免。
他是創作人,田震的《靠近我》是他的作品。結果中國音協流行音樂副主席張樹榮,直接質疑他:音樂表現力不如田震!
這麼直白的對待唱作人,讓其他大師們看不下去了。結果樹榮老師變成了眾矢之的。
但他仍然堅持自己的觀點:田震唱的太好了。
楊嘉松鼻子一酸,現場一度十分尷尬。
(這時候站在兩遍的兩位主持人竟然沒一個人說話,控場能力簡直了)
最後怎麼收場的,我建議去看看原片吧。
再介紹下第三位登場的毛澤少,因為這時候評論人之間的矛盾,不在毛澤少的演唱上,而是圍繞著“經典歌曲流行化改編”的事情上。
節目的後期剪輯不斷營造評論席上的觀點交鋒。
總體看下來,消費的並不是簽約歌手,而是音樂圈經常面臨的幾個問題:
1、經典歌曲流行改編問題
2、嘻哈音樂的咬字問題
3、原唱和唱作人的比較問題
4、組合歌手的唱功問題
看來,這節目根本沒“簽約歌手”多大事兒,舌戰“音”雄,才是這檔節目最大的看點。
對《簽約歌手》這檔中等體量的綜藝,我主要擔心的是它設定上的矛盾。嘉賓個個都是音樂大咖,而演唱者卻是名不見經傳的小明星,這些反主流的元素構成,都給這節目的看點打上了問號:
專業度足夠了,娛樂性不足怎麼辦?
當然,由於體量原因,《簽約歌手》和同類節目相比,有很多先天不足,比如在機位設計、音訊採集上都有硬傷。
評論席至少需要10+臺機位,後期不夠用
但它完全可以在可看性上繼續做文章,設計一些小儀式,彌補硬體上的差距。
比如,給評論人設計按鈕,讓他們的表態“視覺化”,紅色表示反對,藍色表示支援。在此基礎上展開音樂觀點交鋒。
進階的玩法,還可以讓每一位評論人在每一期有一次變票機會……
總之,把音樂玩起來的方法有很多,把音樂評論玩起來的辦法,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