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辛稼(1909-1991),名國樞,字星階,別署“霜屋老農”江蘇蘇州人,1973年更"星階"為“辛稼”。早年師事虞山名畫家陳摩,初學山水,後改習花鳥,聲聞吳中。及長,遍臨歷代名家佳作。於青藤、白陽、八大、虛谷、伯年、昌碩研究尤深。
他的花鳥多有明媚春光或風情雨意的氣氛,賦彩鮮豔明麗,筆墨自然流暢,造境生動有趣,畫面生機盎然,極富生活氣息。
他是近現代寫意花鳥畫之大師。辛勤耕耘於硯田半個多世紀,潛心繪畫創作,取得極高的藝術成就而享譽於中日畫壇。
他謙遜灑脫,對弟子關愛倍加。一生栽培了眾多的學生,為傳承中國的傳統藝術而誨之不倦。
張辛稼自幼喜繪事,早年從師虞山陳摩,初習山水,後專攻花鳥,二十歲出頭已負盛名,延為滄浪美術教授,與藝壇銘流吳梅、張仲仁、吳子渾、朱梁任、顏元諸前輩過從甚密。
先後組織過娑羅畫社、中國畫研究社、怡園畫廳等藝術團體,對繁榮吳門畫壇和培養藝術人才起了很大的作用。建國後,曾於滬上執教數年,後回蘇重返畫壇,為蘇州國畫館畫師,並任擴建後的蘇州國畫院的院長。五十年代後受海上畫派明麗畫風的影響,並注重寫生,畫風為之一變。
七十年代,他每年要數往光福、東山等地寫生,徜徉於青山綠水之間,對眾生萬物做細微的觀察,尤對群芳於陽光照耀下之斑斕色彩感受良深,便萌生將明暗變化引入花鳥畫創作之意。然中國傳統花鳥畫一般並不強調明暗,故歷代畫家均無此法。
但他認為,只要不離開中國畫筆墨的基本特徵,可“自我而創,自我而變”,遂使用彩色來表現物象變化的明暗,用筆用墨來打破框框,經過大膽探索,反覆實踐,終於創出一種別具一格的花鳥畫,如人們所熟知的《櫻花燕子》,《東山銀杏林》等。
在書畫藝術上的種種論述,張辛稼有著自己實踐後的體會:
“功夫應在畫外,
在勤奮學畫的同時,
一定要提高自身的內涵素養,
對祖國的文史、哲學,
尤其是詩詞要多研究,
以此來充實自己的文化底蘊,
人品高,才會畫品高。”
“學畫首先要學做人。”
“創作要防止形式的程式化,
它會影響作品的表現力,
要使表現形式在題材和內容上時出新意。”
“寫意畫的要點是求‘意’,
既是事物的精神特徵,
也是發揮自己思想情感和氣勢力度。”
“中國畫用墨很重要,
但不應拘於一法,
使之有侷限性,
不妨吸取西畫的‘色’與‘光’,
以及肌理斑彩效果,
使之更豐富多彩而有新意。”
“評價畫的好壞,
線條很重要,
不管是濃墨線還是淡墨線,
線條要畫得“假痴假呆”,
也就是用筆有力但要自如,
隨意但不失形態。”
張辛稼一生胸懷坦蕩、不求名利,熱愛生活、樂觀豁達,這從他給自己做壽墓一事上可見一斑。
注:本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大家共同分享學習,如作者認為涉及侵權,請與我們聯絡,我們核實後立即刪除。
聽說轉發文章
會給你帶來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