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中這座島面積不足2平方公里,清朝年間便有615戶人家
導讀:
我國島嶼眾多,能夠被人們熟悉的海島也不少,尤其是南海上的海島,更是數不勝數,比如南沙群島、西沙群島、潿洲島、東極島等等,是我們所熟知的海島。但是說到湖中的島,知道名字的就不多了,千島湖被提及的最多。但是千島湖雖然島很多,但是能夠居住的卻少之又少。雖然四大淡水湖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的島也不少,能夠居住人的數量卻很有限。今天來說說位於太湖中的一座島——三山島,島的面積不足2平方公里,僅僅只有1.8平臺公里,但是島上很注重精神文明建設,歷史上平均每0.18平方公里就有一座寺廟,島上的居民安居樂業,宛若世外桃源。
一、歷史悠久,清朝康熙年間便有615戶人家
三山島坐落於蘇州市吳中區東山鎮西南方的太湖之中。為一大二小的山島,一為主島三山,另外兩座分別是澤山、厥山,主峰海拔81.2米。關於三山島的得名,也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在春秋末期,吳妃姊妹三人來太湖遊玩,被這裡的風景深深的吸引,三人決定在此定居,各居一峰,三山島因此而得名。
三山島的歷史悠久,有詳細的史料記載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漢朝。從漢朝建鄉制後,三山島一直隸屬於浙江省湖州府烏程縣管轄,古時稱為“洞庭鄉”。晉稱三山為蓬萊;明文淵閣大學士王鏊撰《壑舟園記》雲:“天會登斯閣也,如睹海上三山,靈奇滿目,又如長房縮地,身入壺中而不自知其已仙也。”清朝稱為“洞天福地”也。三山島歷史上全盛期當屬於清朝康熙年間,三山當時居住的總人口有615戶3012口,這還不包括厥、澤兩山。
二、島上名勝眾多,寺廟數量為最
三山島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環境,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冬暖夏涼,群山環繞,綠水清波,風景幽美,古時稱蓬萊,故有“太湖小蓬萊”之美譽,自古以來就是一處風景名勝。山上舊有十景之勝。現存者有姑亭,傳說是仙女的梳妝檯;板壁峰,石峭陡立,形似一天然的水石盆景;疊石,當地傳說為吳王愛女的別館所在地;環太湖岸邊的岩石,有十二生肖石,出自大自然之手,鬼斧神差,惟妙惟肖;其餘尚有香爐石、牛背巖等等。除此之外,還有歷史上數量最多寺廟。
歷史上面積僅僅只有1.8平方公里的三山島,島上平均每0.18平方公里就有一座寺廟,原有寺、廟、庵十座。這些寺、廟、庵有些已廢,但仍有殘存景物。根絕史料記載,在唐威通十三年(872年),島上建有三峰寺,傳說有超過1008間房屋。明曹熙《三峰寺莊田記)雲:“三峰古剎也,四面皆平湖,……是山屹乎其中,孤絕而巧,世人呼為小蓬萊,勝概甲吳中。”在五六十年代,島上還有二十餘間寺廟,山峰寺基本上毀於1966年,直到2004才得以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