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1日 佛學研究網
你為什麼會去寺院?不同的人會有不用的答案。對那些在寺院發心做志願者的居士而言,寺院有著特殊的意義。
“退休後,願意天天來拖地 ”
周先生在廣告公司上班,忙起來經常需要熬夜加班,“看我頭髮就知道了。”生活的壓力避無可避,就非常需要一個排解的方式。周先生來到寺院做志願者,被隨機分配到殿堂值班,主要工作是維持秩序,保持殿堂的清潔衛生,“今天下雨嘛,遊客進出殿堂,會把雨水啊、鞋印啊之類的留在殿堂裡,一會呢我就拿拖把去拖一下地”。
這些簡單的勞務給他帶來了極強的治癒力。“這裡沒什麼壓力,環境也好,我就站在門口看看雨水,看看建築,看看草木,看看往來的行人,心情總是很好的”,“說實話,我要是退休了,願意天天來這拖地。”
寺院暫停開放的這段時間,周先生透過抄經的方式調解自己,“我在家每天抄一部經,通常是《吉祥經》《大悲咒》或《心經》”。學佛這些年,潛移默化中,他的想法也發生了一些改變:“這次疫情真是顛覆了以往的很多看法。之前單位發半薪,我一開始也為此爭執過,後來自己想通了,思想上放下了,對這件事也就接受了。身體健康就已經是極大的福氣了。”
“在寺院裡是不一樣的”
劉女士從事銷售工作,她想著週末報名志願者人數較多,所以,她特地和同事換班,好在工作日前來。“我平時會有點浮躁,工作上也有一點壓力,這時候就會想來寺院上支香,拜一拜。”在劉女士看來,在寺院發心相當於給自己一個心理上的調節。
“我在家也會做功課,但在家裡和在寺院是不一樣的。”“在家裡,心終歸沒那麼靜,尤其是生活或工作中遇到一些沒辦法的事情,就感覺找不到一個更好的方式來排解。”“或許跑步和健身能夠緩解身體上的疲憊,可是心裡的疲憊卻很難得到治癒。”
“我想學佛的人,大概都挺能宅的”
王先生是一位美術老師,年初剛回上海的時候,需配合小區防控自行隔離,“我先去買了一星期的食物,回家燒飯,畫畫,寫毛筆字,唸經,打坐,一天就過去了。一週過完了出門再買一週的菜回來……”像這樣單曲迴圈的生活一直持續到了單位復工,寺院恢復開放後,就來發心做志願者。“生活變化是有的,但感覺自己心態上起伏不是很明顯,大概我就是比較能宅。我想學佛的人,大概都挺能宅的。”
“十幾年來遇到過很多來求治癒的人”
寺院暫停開放以前,沈阿姨常來寺院,基本是一週一次的頻率,這個習慣已經持續了十幾年。多年來受到佛法的薰陶,沈阿姨生活和處事的心態都保持得很好,“寺院不開放的時候麼,我就在家做功課,念念經,買買菜,燒燒飯,日子過得也很快。”“誦完經把功德都回向給那些受疫情影響的人。”“寺院恢復開放了,就回來發心做志願者,發心的功德也是要回向的。”
在她看來,與不同的人打交道也是修行,“以前遇到過一個人說我有病,我想要是爭起來可能沒完沒了,那好吧,我說我是有病,他也就不說別的了。”不管遇到什麼樣的人和事,“修行人就是要管住自己的情緒和行為。”
這些年,沈阿姨在寺院裡遇到了各式各樣的人,多數遊客來寺院禮佛,是祈願平安健康的,也有人是遇到了難事,來這裡尋求心靈治癒。她也曾用自己的行動溫暖了很多人。“我記得有個人家裡遇到了難事,一直哭,我就跟他說,你別哭了,有什麼事跟觀音菩薩好好說,菩薩能幫的忙總歸幫的。然後他就開始跟我說他的事,我就聽著他講,安慰幾句。人的情緒就是這樣,講出來了,就舒服一點。”
寺院裡有一股治癒人心的力量,它雖無形,卻如清蓮幽香,真實、和善、美麗,滋養著每一個來到寺院的人,近來,寺中蓮花開得正好,歡迎你常回來看看,把這股真、善、美的治癒力傳遞開來。
*本網站對所有原創、轉載、分享的內容、陳述、觀點判斷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僅供讀者參考,釋出的文章、圖片等版權歸原作者享有。部分轉載作品、圖片如有作者來源標記有誤或涉及侵權,請原創作者友情提醒並聯系小編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