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訊釋出• 美食旅遊 • 房產投資• 商業宣傳 |
有溫度、有內涵的新媒體;榆次15萬人都關注
如今,在晉中市榆次區有兩個同名的小山村,名字相同,際遇相似,近年來都取得了矚目成就,像一對鄉村振興的“雙子星”,深入推進改革、實現鳳凰涅槃,在三晉大地上發出喜人的獨特光輝。
它們是榆次區東趙鄉後溝古村和烏金山鎮後溝村。一塊塊閃亮的金字牌匾亮麗奪目、熠熠生輝:東趙鄉後溝村先後榮獲“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中國美麗休閒鄉村”“中國最美村鎮” “山西省旅遊名村”等榮譽稱號,成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烏金山鎮後溝村更是在去年榮獲“山西省首批100家3A級鄉村旅遊示範村”稱號。
兩個後溝的歷史與前貌
從村名上看,榆次這兩個後溝村顯然稱不上位置優越,一個“後”字、一個“溝”字生動地告訴人們,村子地處偏僻,交通閉塞,生產生活條件相對艱苦落後。雖然,大自然也賦予了它們得天獨厚的資源,但它們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而是幾經坎坷,一度瀕臨絕境……
東趙鄉後溝古村一個很不起眼的小村落,位於龍門河上游河谷幽僻深處,有農戶75戶,全村265人,總面積1.33平方公里。先前,這裡的村民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民風古樸,雞犬相聞,基本上過著較閉塞的自給自足的農耕生活。2002年底,時任中國民協主席的馮驥才先生一行來榆次考察,一到後溝村就被這個黃土坡上的小村落深深吸引。專家們一致認為,這裡是難得一見的中國歷史文化遺產群村落,濃縮儲存了千百年來黃土旱塬農耕文明的傳統經典。在2003年元月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的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新聞釋出會上,中國民協宣佈:榆次後溝村被確定為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的古村落農耕文化遺產示範基地。此後,香港鳳凰衛視、山東衛視等新聞媒體又進行了採拍宣傳,榆次區委、區政府及時進行了大規模的保護性開發,並於2005年對外開放,被歷史塵封的後溝村逐漸為世人所知。然而,由於管理體制和執行機制等方面的原因,一些問題和矛盾日漸凸顯加劇,景區設施得不到投資維修,經營連年虧損,每況愈下。
20多公里處的烏金山鎮後溝村,位於烏金山麓的東側,全村不到百戶人家,200多口人,全都住的是土窯洞,依山坡而居,被稱為現代版的“山頂洞人”,全村可耕地400多畝,分成300個地塊,唯一的農作物是旱玉米。雖然自上世紀80年代起,有幾座鄉鎮煤礦陸續在這裡建成開採,村中將近一半勞力可以到礦上打工掙錢,但村容村貌沒有得到太大改變。進入本世紀後,隨著煤礦關閉,許多村民不得不常年外出謀生,村裡人心渙散。
盤活資源
村民從窯洞住進了“別墅房”
烏金山鎮後溝村
轉機首先出現在烏金山鎮後溝村。2014年10月,在外打拼了十幾年的陳佔傑擔任村黨支部書記,面對當時的狀況,在苦水裡泡大的他,深知家鄉父老鄉親們的冷暖所求,煤岩層裡磨礪出來的他,練就了鋼鐵般的意志和力量。他懂得,成功的事業,要靠血汗、苦幹打拼出來。
2015年春天,陳佔傑帶領村民打響了整理清理烏金山旅遊公路的第一仗。清涼美麗的烏金山國家森林公園已於2009年對外開放,與森林公園僅一山之隔的通往後溝村的旅遊公路兩側卻是垃圾成山、汙水成河。經過幾個月的治理,公路兩側乾淨整潔,綠蔭成行,面貌煥然一新。看到透過填埋整理出幾十畝河灘平地時,陳佔傑把目光投向了全村坡坡梁梁,他意識到,開啟致富全村的金鑰匙找到了。他認為,土地是農民賴以生存的根本,用不好就會受窮,用好了就是財富資源,農民就能過上好日子。
在以後的幾年時間裡,村裡共整理出440餘畝土地,耕地面積猛然增加了一倍。全村村民承包地450畝,分為300餘塊,分散不連片,難以成為高效農田。陳佔傑和村幹部決定,成立農業合作社,將原先零散的土地全部流轉到村集體。這樣,村集體便擁有了890畝可耕土地。村民以各自的承包土地入股,由村農業合作社統一經營管理,村民足不出戶即可得到租金,新增土地的收益又成為人口收益的股金,到合作社打工還可掙得薪金。村裡還打井、架線,送水送電,鋪設管道,把現代化農業配套設施一步配備到位,還引進了以藍莓、櫻桃採摘為主的天地祥和農業合作社,引進了以百果園、百香果園、櫟樹園、獼猴桃園為特色種植的晉中康源聚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和晉中宏藝園林綠化工程公司,為後溝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吸引周邊遊客紛至沓來。
後溝採摘產業園
——山溝出奇跡,農民住上別墅度假村。全村260口人分散居住在6個自然村的七道山樑上,村民祖祖輩輩住在土窯洞,出門不是上大坡就是走深溝。2016年8月起,陳佔傑帶領大家將舊村97套危舊窯洞全部拆除,投資4000萬元,進行了新農村建設。一年半後,120套藍頂白牆、造型別致、風格迥異的二層小樓拔地而起,掩映在青山綠水間。上下水、天然氣、強弱電、網線配套、汙水排放一應俱全,全村無一根電線杆,太陽能路燈等現代化生活設施應有盡有。從土窯洞出來的鄉親們做夢也想不到能住進這樣的高階住宅。一些來烏金山景區的遊客,還以為這裡是烏金山公園的療養度假村。這裡可能是全國獨一無二的度假村,既有高檔的現代化一流生活設施,讓農民舒適地生活,還建有適合農民勞作的晾曬場,統一存放農具的庫房以及黨建中心、服務中心、健身娛樂中心。
科學騰換
古村煥發新生機
東趙鄉後溝古村
東趙鄉後溝古村也發生了鉅變。懷著一種厚重的歷史使命感和強烈的時代責任感,企業家李傑把關注的目光投向了東趙鄉後溝古村。2016年11月,山西振鵬置業有限公司控股晉中榆次後溝古村文化旅遊開發有限公司,接管了經營不善的後溝古村景區,後溝古村自此掀開了嶄新的一頁。李傑進行了大量縝密細緻的調查論證和思考,他走遍了後溝村的犄角旮旯、溝溝窪窪,把後溝村民當親人,和村民一起探討後溝的現狀和未來,並多次向專家學者諮詢請教,終於得出一個全新獨有、完整可行的發展思路和規劃方案並付諸實施。
李傑在古村外1公里處,投資6800萬元,建起了後溝新村,佔地56.7畝,建築面積2.5萬平方米,114套整齊劃一的二層小別墅及單元樓,置換了舊村裡70餘套院落產權。新村內,路、水、電、暖氣等所有現代化高質量的一流生活設施配套齊全,後溝村民笑逐顏開。村民張金葉說:“做夢也想不到能住上這麼好的房子,這既是祖輩留下的恩惠,更是新時代帶來的福氣。”
與此同時,李傑又投資500萬元對古村進行了全面修繕,修舊如舊,鼓勵後溝的民間藝人和經典院落的老人繼續居住在古村落,使得古村落的原生態建築形態、生活生產方式和民俗民情得到了完整保留保護,同時也滿足了村民謀求發展,嚮往現代生活的願望。各得其所,相得益彰。設施完備,造型新穎的一流新村新居,與保護完整的古村落遙相呼應,成為鄉村旅遊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景區還引導村民大力發展農家樂和特色民宿產業,培育壯大醋坊、酒坊、油坊等後溝特色產品產業,現已有20%的村勞力被景區安排在管理服務崗位上,進一步拓展了增收渠道。2019年,全村人均收入達到18186元。
在對後溝文物進行收集時,找到了後溝張姓祖先張崇暉的墓誌銘實物,使後溝古村可考歷史從600年延伸到1200年,搭建了古村千年歷史文化框架。此外,還發現一塊石牌,同時刻有明末起義軍領袖李自成“永昌”年號和明末崇貞皇帝年號,以及將軍院牆壁上刻有神秘圖案的磚雕,這些未解之謎的發現,更增添了古村的魅力,使後溝古村文化有了更深厚的內涵。
從2018年開始,李傑又投資1億元實施了景區提檔升級工程。遊客接待中心、景區賓館、龍門河景觀綜合治理,龍門河跨河大橋、沿河電瓶車專用旅遊道路,中國文化遺產搶救工程紀念館,古村修繕等大專案的全面鋪開,拓展了景區的核心區域,滿足了遊客吃住行遊購娛的需求,使後溝古村景區成為發展鄉村旅遊振興鄉村經濟的引領區和先行者。遊客突破30萬人,門票收入年增長30%以上。後溝古村猶如浴火重生的鳳凰,向世人盡顯自己的美麗和神奇。
來源:節選自晉中日報
如果您有好的資訊線索聯絡我
直播晉中媒體,新鮮呈現,旗下有晉中美食,晉中旅遊,晉中房產等欄目;立足晉中,記錄晉中城市發展新貌,風土人情,解讀大眾話題,公益慈善,幫弱助困,弘揚社會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