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敢於仿效宮廷建築格局及裝潢的府邸或豪宅、或園林或莊園。那麼這建築的主人都無外乎要麼是皇親國戚、要麼就是和官府交好的富賈豪紳!再者、就是當朝皇帝御賜或封賞的。建築群落的外部大都氣勢恢宏,內裡精雕細琢,無不彰顯了皇家氣派與極盡奢華......但是,敢於稱宮的可就是鳳毛麟角了......
而在重慶的江津,就有這樣一座始建於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且歷時五年才修建好的坐南朝北、三進複式四合院大宅。而這座建築建成之初既被命名“北定宮”,而在於公元1680年,也就是建成後的第三年,便更名為“會龍莊”。整個莊園佔地2萬多平方米,建築面積約5300多平方米,耗資白銀95萬餘兩,摺合當今人民幣多達6.3億元之多。從這一數字看來,這可以算的上是正兒八經“豪宅”了。
可在當時來講,讓人非常驚訝的是,交通道路的不發達和不完善,很難將數量龐大且眾多的建築裝修材料運至深山密林之處。在雖不算久遠的三百多年前,也沒有大型工程機械可助於建造。其用時之長、用人之多與艱難程度和耗資之巨,就不難想象了。
而有據可查的是,從修建起初到修建完工,共用人力近六百餘人,光是人工勞資費用,就佔了整個費用的大頭。而這其中的六百餘人中,有近三分之一的人數是正在服兵役士兵。那麼問題來了,是誰肯花費如此巨資建造了這會龍莊?又是誰可以有調兵遣將的能力,來召集士兵參與到會龍莊的工程之中?而在這深山密林中、又是在當時江津人口不多的情況下(據考,江津地區在清康熙六年人口最少時僅有數千人)可以找到這麼多能工巧匠?而最大的謎團則是,這會龍莊的主人到底是誰???
連專家都解不開的謎,咱就不在這裡討論了。在這裡就以我參觀過會龍莊後,所拍到的一些圖片來看看,這到底是是一座怎樣極盡奢華與氣勢恢弘龐大的莊園吧。從人們冠以的名號來看,有“西南第一莊”和“重慶小故宮”這樣的稱謂,而當地人則稱其為“深山紫禁城”。不管怎樣稱呼,都說明了這座建築群落的規模龐大,與謎之一樣且神秘存在的背景。
一走進莊園大門,便見一寬綽的院子,寬敞的面積足有百多平米。院落正中位置應該是祠堂,回身可以看見倒座的戲樓位於建築的二層,兩側連廊形成了戲樓的看臺。從戲樓的細節之處可以看出,廊簷上的木雕和繪畫依舊清晰可見。無論從彩繪處的顏色和雕樑處的描金,都可以顯現出工匠們的手藝精湛以及用工用料上的考究。據說,建築中的主材全部用的是上等的珍貴楠木,足見其奢侈程度。
而康熙帝御賜的牌匾"祖德流芳”,則掛在廳堂上方正中央。這不禁讓人產生了一些聯想,是怎樣的一位御前紅人,才能獲此殊榮?又是怎樣的一個官人能有如此能力和雄厚的財力在博得了聖上萬千寵愛之時還能以皇家御用木料作為建築的主材料?足見此人極富權勢!
而三進院落的會龍莊內更是有著多達16所院落、18口天井、202間房、308道門、899個窗戶。這些,也只是地面上眼睛可以看見但是卻數不過來的。而隱藏在地下的暗道機關,更是縱橫交錯有如迷宮!據說有的部分已經被坍塌掩埋,而尚存暫未坍塌的暗道就達數十千米之長。當然在暗道中還佈置了數量眾多的機關......
而整個莊園中最高的建築,碉樓,則有五層大約40米之高。其功能,自然也和防範匪兵治亂與居家自保有關。據傳,清中期以來江津地區局勢動盪不安,匪患嚴重。會龍莊附近有“湖南果後大營”碑,果後營為曾國藩的湘軍部隊。咸豐年間,果後營曾入川追剿石達開部隊,在咸豐二年還曾協助江津知縣剿滅過合江土匪......
沿青石板路繼續往裡走,主要是賬房、玉皇樓、糧倉、碉樓和下人居住的地方;右面分佈著私塾、百草堂、鴛鴦亭、老爺居室、少爺居室、小姐閨房、新婚房等房間。而每間房的外部石雕都是工藝精湛,且柱礎多用高浮雕技法,立體感很強。內部則是穿鬥式屋架,樑上設有細工雕刻、施金粉的駝峰。而欄杆、欄板、門窗、軒棚等構件線腳層次豐富,展現了精工細作的匠作手藝。
多重的院落組合,也凸顯了其建築功能方面的多重複合,兼具了防禦、演出娛樂、祭祀禮儀、居家住宿、休閒聚會等多重功能。而那些無處不在的鏤空雕刻技藝,超高超寬的整體設計和佈局,讓後人們不得不驚歎和佩服的同時,又很難想象在當時來講從哪裡找到了這麼好的一個施工隊伍以及這樣多的能工巧匠?而建成之後,這些人又都去了哪裡?為什麼沒有留下更多的關於莊園的主人是誰的線索,和建起這宏偉建築的又都是些什麼人?
總而言之,關於會龍莊的傳說和故事以及未解之謎,民間有多個版本或言之鑿鑿或有據可查,但都始終是眾說紛紜,真假難辨間無一定論!吳三桂所建之說也好,和珅隱居之地也罷,更有建文皇帝的避難行宮之說。以上種種都使得會龍莊的身世更加撲朔迷離!對於無人認領的會龍莊來講,謎與不謎都毫不影響會龍莊一直以來謎一樣的存在著、並向世人展示著它那遺留諸多卻又無人能解的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