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的忠告“餵狗別餵飽”,其實下半句才是經典,可惜做不到

狗狗是人類最忠誠的夥伴,並且存在的歷史已經很長了,很久之前就被馴化並且幫助著人們操持家務,看門護院都不在話下,靠近現代的時期還開發了很多的新功能,比如說幫助主人去牧羊放牛,或者是被馴化為導盲犬服務於社會。

更加聰明的狗狗還能夠成為破案小能手,比如說緝毒犬和搜救犬,都是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的。

老祖宗的忠告“餵狗別餵飽”,其實下半句才是經典,可惜做不到

所以說,在如此漫長的馴化歷史中,我們的老祖宗也得出了很多關於餵養方面的知識,比如說這句“餵狗別餵飽”,就是告訴我們在餵狗的時候一定不能讓它吃的太飽,這究竟有什麼特殊的意義呢?而且這句話還有下半句,其實下半句才是經典中的經典,大家知道是什麼嗎?

首先我們來聊一聊關於這句“餵狗別餵飽”的原因,結合一直以來發生過的歷史事實還有老祖宗的經驗教訓,以及從中分析出的人生哲理,我們可以把原因大概分成兩個部分。

家庭條件不允許,吃太飽了咋幹活?

在古代的封建王朝之中,雖然看起來兵強馬壯人民富足,但實際上大部分的金銀財寶都掌握在達官貴人們的手中,說破了天,所謂百姓們的繁榮富足也僅僅出現在皇城腳下,在那個缺少通訊方式的古代,天高皇帝遠的偏遠地區,百姓們的生活可不見得有多好。

老祖宗的忠告“餵狗別餵飽”,其實下半句才是經典,可惜做不到

而且古時候養寵物可還沒有盛行,就算有人養寵物,養的也都是一些稀有的動物,比如說《左傳·閔公二年》中記載的,“衛懿公好鶴,鶴有乘軒者”;《晉書·王羲之》中記載的,“王羲之性愛鵝”,雖說都是寵物,而且也都是非常寵愛的。

但是這些小動物都是在當時比較奇特的,也比較高貴的,可以凸顯當時文人雅士的風情,但是小狗在那個時候可不是達官貴人們的心頭肉,大部分還是生在尋常百姓家裡。

而且用處也就是看家護院,有的還會被當成獵犬培養,帶著它們上山去砍砍柴、抓點小動物來貼補家用。

所以我們可以見得,那時候養狗的人家,家庭條件都一般,大多數都面臨著自己也要餓肚子的風險,怎麼會有多餘的糧食讓一條狗吃的飽飽的呢?在他們眼中,狗嘛,只要能有兩口吃的就可以了。

老祖宗的忠告“餵狗別餵飽”,其實下半句才是經典,可惜做不到

退一萬步說,那時候的小狗可不是單純是為了陪伴主人,和主人一起玩耍的,更不可能像現在一樣有很多的貓奴狗奴,把寵物的生活規劃的比人類的還要幸福和健康。

那時候的小狗是要幹活的,如果說吃的太飽了的話,反而會影響它作為一隻狗的靈活性,換句話說很可能影響到它的工作效率,這對於養狗的主人來說,絕對不是什麼好事,所以說才不能讓小狗吃的太飽。

餵狗別餵飽,對人別太好

老祖宗總是教育我們,做人一定要給自己留幾分餘地,當你和別人交往的時候,絕對不能因為對方和你的關係好,就掏心掏肺的去和人家交朋友,不管是誰,都沒有自己值得信任。

當足夠的利益放在大家面前的時候,誰也沒有那個決心說一點都不會動心,更何況我們又不是鬼谷子那樣的識人之術的專家,看錯人是經常會發生的事情。

老祖宗的忠告“餵狗別餵飽”,其實下半句才是經典,可惜做不到

最怕的就是你付錯了人,把一腔熱血都交給了一個不值得信任的人,這時候如果被反咬一口,可就不是損失一些經濟的問題了,很有可能會賠了夫人又折兵。

所謂“畫皮畫骨難畫心”,還有一句話是“知人知面不知心”,這都是非常有人生哲理的話,人心隔肚皮,你永遠都不知道坐在你對面的人心裡究竟在想什麼,就算是真的關係非常好,在很多事情上,也都是要顧忌自己的切身利益的。

這個世界上的白眼狼太多了,《警世通言》中寫過“夫妻本是同林鳥,巴到天明各自飛”,這就是說本來是世界上最親密的夫妻,在面對很多的困難的時候,都會出現紛爭和矛盾,很有可能就此別過,因為利益問題而放棄了個人的感情。

所以說,在這個世界上我們絕對不能夠盲目的去信任一個人,當你把一條狗喂的太飽的時候,很有可能會被沒有良心的那種一口咬回來,更有可能發生的是,你下次並沒有給它喂的太飽,這就會招致麻煩,這絕對是我們不願意看到的事情。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488 字。

轉載請註明: 老祖宗的忠告“餵狗別餵飽”,其實下半句才是經典,可惜做不到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