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修好了,村莊又活了!
楊家堂村村景。資料圖
清晨,一到浙江麗水市松陽縣三都鄉楊家堂村,記憶就被眼前的景象勾回兒時。村口一棵遮天蔽日的大樹與樹下一座土坯小屋相互映襯。沿著石頭砌成的小路順勢而下,可以走進村子的核心。
整個村莊順著山勢建起“階梯式”民居,層層疊疊錯落有致。“一到週末和節假日,遊客把村道擠得水洩不通。”三都鄉黨委副書記張旭軍說,幾年前,村裡一位90後小夥把日常生活場景拍成短影片在網上釋出,吸引了一大撥客人。
保持遊客常來不斷的秘訣,不光是網路上的流量,村子也培育著內生的能量。
楊家堂村的房子是典型的徽派和閩派建築的綜合體,馬頭牆和土坯牆相互交融。隨著人們對生活質量要求的提高,老房子的用水、供水等設施顯得滯後,村民也陸續搬遷出去,楊家堂村逐漸變成了一個空心村。
2014年,楊家堂村走上古村落保護利用之路,透過實施省級美麗宜居專案、國家級傳統村落保護專案等,村落整體風貌修復全面推進。2016年,松陽縣成立“名城古村老屋保護髮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具體的保護工作。這給楊家堂村恢復往日光景增加了不少信心。
老屋修復好了,村莊又活過來了!原來村子裡只有六七十名留守老人,看到村裡條件改善,年輕人陸續回村。不僅如此,村裡獨特的風貌也吸引了不少外來投資,如今楊家堂村有6家民宿,每年可為村集體經濟增收10餘萬元。此外,旅遊業的發展帶動了農副產品的銷售,每年也帶來30餘萬元的增收。
“這裡的房子很有層次,給人的感覺是原生態和古樸。”來自上海的鄭女士被村裡靜謐的環境所吸引,原本打算三天兩晚的行程,她臨時決定再多停留兩天。在她看來,這裡是真正難得的古村落。
對於村子的發展定位,張旭軍和同事們有著清醒的認識:“修復老屋,要的不是仿古,而是原生態呈現傳統生活場景。”因此,在對村落整體風貌修復的時候,他們特別注意修舊如舊,不做面子工程。在民宿引進中,也注意與周邊環境匹配,儘量不破壞村落原有的風貌。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的發展,不少地區面臨傳統村落走向衰敗的困境。松陽縣以保護古村落為契機,讓楊家堂這樣的空心村逐漸成為人們鄉愁的寄託,也為鄉村振興戰略找到了一條滿是生機的路徑。(鄭亞麗 李震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