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唐代最花心的詩人,離了四五次婚,寫了一首詩,李白都自嘆不如

由 豆更生 釋出於 休閒

李白和杜甫是唐代最負盛名的詩人。

如果你能得到李白或杜甫的誇獎,那麼,你一定也能流傳千古。

在唐代,還真有這樣一位詩人,他私生活不檢點,“有才無行”是當時之人對他的評價。

可是,才華出眾的他,寫了一首詩,李白也自嘆不如,他就是寫就名作《黃鶴樓》的唐代詩人崔顥。

在《紅樓夢》中,林黛玉教香菱作詩,曾說道:

詞句究竟還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緊。若意趣真了,連詞句不用修飾,自是好的,這叫做“不以詞害意”。

林黛玉認為:作詩要以“意”(內容)為先,文辭格律次之,不要因過分注重辭采形式而損害了內容。

而《黃鶴樓》就是一首“不以詞害意”的佳作。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黃鶴樓》是一首七言律詩,但是,他的格律卻並不嚴明。

前四句重複出現了三個“黃鶴”,這是律詩中的大忌,可是,讀起來,卻奔騰直下,毫不拖沓。

“黃鶴一去不復返”一句幾乎全用仄聲;第四句又用“空悠悠”這樣的三平調煞尾;也不顧什麼對仗,這首詩全是古體詩的句法。

可是,正如林黛玉所說“不以詞害意”,雖然格律不嚴明,但氣象恢宏、氣概蒼莽雄大,富有繪畫美、音樂美,讀來詠歎不絕,是題詠黃鶴樓的絕唱。

南宋詩評家嚴羽在《滄浪詩話》中說: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

李白也喜歡這首詩。

元人辛文房在《唐才子傳》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話說李白來到黃鶴樓,詩興大發,準備賦詩,看到崔顥的《黃鶴樓》後,感慨寫得太好了,自己寫不過他,留下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故事很傳奇,不知真假。

但是,李白對這首詩的讚賞卻是肯定的。

李白的兩首名作《登金陵鳳凰臺》和《鸚鵡洲》,就有很明顯的仿寫《黃鶴樓》的影子。

李白頗有一種想與崔顥一較高下的樣子。

在我國,《黃鶴樓》詩家喻戶曉,有的兒童都會背,但關於作者崔顥,我們卻知之甚少。

小七必須告訴你大跌眼鏡的是,崔顥的人生,頗有一種“浪子回頭金不換”的意味。

崔顥22歲就中了進士,年輕時愛寫詩,但是,非常輕浮。

據說,當時著名的書法家、詩人李邕知道他有才名,請他到家中做客。崔顥來了之後,獻詩一首:

十五嫁王昌,盈盈入畫堂。

自矜年最少,復倚婿為郎。

舞愛前溪綠,歌憐子夜長。

閒來鬥百草,度日不成妝。

李邕一聽,大怒說:小兒無禮。拂袖而去,再不與他交往。

這崔顥也是,拜訪當世的名流前輩,寫一些輕浮的詩,怨不得人家生氣。

年輕時的崔顥還是個渣男,是個外貌協會,娶妻子,一定要選最漂亮的那一個。

但是呢,見一個愛一個,娶一個丟一個。崔顥離異非常頻繁。

《唐才子傳》記載說:凡易三四。

《新唐書》記載:凡四五娶。

四五是虛指,也可以看出崔顥離異太多頻繁,起碼也是四五次以上。

這離婚離到史官都側目的,唐代詩人,崔顥獨一份。

當時之人評價崔顥:有才無行。就是有才華,但德行不好。

這樣一個花花公子的人物,感覺和《黃鶴樓》十分不搭。

可是,有一句俗語:浪子回頭金不換。

晚年的崔顥到北方邊關遊歷一番後,詩風大變,“晚節忽變常體,風骨凜然”,讓人稱奇。

可見,環境確實可以改變一個人。

黃鶴樓作為古蹟,自古以來,無數文人墨客揮毫寫就詩作,可是,只有崔顥的這首《黃鶴樓》被評為“千古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