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邑同
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少年時尤愛讀李白,覺得人生一遭,活成那個不問紅塵、仗劍四方的“謫仙人”才過癮。
長大後才讀懂杜甫,因為其實我們大多數人的生命都像他一樣,於平凡中努力開花。
天才固然可貴,但畢竟滄海一粟,更多的是芸芸眾生。
人生的前半場,杜甫也曾是個仗劍走天涯的瀟灑遊子,風光霽月,豪情萬丈,他的心高氣傲不輸李白;
在人生的下半場,日漸衰微的國運,入不敷出的家境,讓杜甫開始正視現實,走進世俗生活。
也正因這些經歷,杜甫才真正將自己的生命融進詩歌,貼向了黎民百姓,貼向了黃土大地,也貼向了人生的本質。
多少人的一生,都濃縮在這8首詩裡!
01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杜甫《望嶽》
杜甫出身於官宦世家,他的爺爺杜審言也是當時的大詩人。
在書香門第長大的杜甫七歲能詩,出口成章,年紀輕輕就揚名洛陽,甚至是岐王李範府中的座上賓,前途無限。
風華正茂的杜甫,登上五嶽之尊,發出“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吶喊。此時的杜甫,不正像極了每個年少時期的我們?
曾經,我們都覺得自己能成為最了不起的人。
但當觸到複雜的社會,融進困頓的現實,才發現:其實啊,成為一個普通人、安安穩穩度過一生已實屬不易。
02
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杜甫《贈李白》
長大後,杜甫參加了科舉考試,但沒考上。年輕的杜甫絲毫沒放在心上,那時候的他覺得人生很長,自己有的是時間肆意揮霍,於是仗劍辭親,出去漫遊了。
公元745年,杜甫在洛陽結識了名滿天下的大詩人李白。同樣的仗劍遠遊,不融世俗;同樣的才高八斗,詩情萬丈;同樣的懷才不遇,躊躇滿志。
兩個人一見如故,飲酒論詩,把酒臨風,其樂融融。
人生中一定要有這樣一個朋友,同悲歡,共喜樂,能舉杯暢飲,也能靜坐抒懷,不問世俗,只問真心。
無論日後風雲怎樣變幻,無論多年後身在何方,總有一人,讓你一想起來便覺得溫暖。
03
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
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
——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唐玄宗執政後期漸漸昏庸,整個朝政被奸相李林甫把持。
他大權獨握,閉塞言路,在他的一手操縱下,多年的科考竟無一人錄用。而杜甫正是落選者之一。
年少成名的杜甫,卻在人生的後半場看盡冷眼、吃盡冷飯,其中滋味,實是一把辛酸淚。
但也正是這段經歷,讓他徹底拋去了曾經的裘馬輕狂,真正走向了成熟。
葉嘉瑩說:莫向人間怨不平,相期鳳凰浴火生。甘苦與共,是浮生茶,也是人生路。
如果苦難不可避免,那就改變自己面對苦難的態度,不卑不亢,不折不撓,在苦難中開出一朵花來。
04
老妻寄異縣,十口隔風雪。
誰能久不顧,庶往共飢渴。
入門聞號咷,幼子飢已卒。
吾寧舍一哀,里巷亦嗚咽。
所愧為人父,無食致夭折。
——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幾經波折,杜甫終於謀得一個小到不能再小官職,類似於弼馬溫,負責管理倉庫和馬匹。
當他假期去探望遠在奉先的妻兒時,一進門便聽到嚎啕大哭,才知道小兒子被餓死了。
悲莫悲兮生別離,人生的最痛莫過於親人的離開,但杜甫把失去兒子的悲痛,化作寫作的力量,在詩歌中揭露社會的黑暗,換取更多家庭的的團圓。
董卿說:同情心最彌足珍貴的地方,是可以讓我們始終對傷害持有戒備。
我們知道痛苦是什麼,從而努力避免別人再經受同樣的痛苦。
將自己的悲憤,化為關愛別人的力量,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氣度。
05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
——杜甫《月夜》
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了,叛軍打進長安,能逃的都逃走了,官輕人微的杜甫,不幸成為了俘虜。
又是一箇中秋節,本該月圓人團圓,杜甫卻與妻子分隔兩地,無法團聚。但是啊,即便遠隔千山萬水,即便夜晚更深露重,仍知道有一人在想著自己,念著自己,盼著自己。
遲子建說:
愛人是兩粒團聚在人間的塵埃,讓家升起煙火;愛人是兩片彙集在天邊的流雲,共穿一件綵衣。
茫茫天地間,有這樣一個人與你同歡喜、共悲歡,江河皆可渡,山海也可平。
06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杜甫《春望》
公元757年,唐孝宗長子李俶率兵收復長安城,杜甫也回到了闊別多年的舊鄉。
昔日的長安城,燈火盈門,笙歌迭奏,如今卻亂草叢生,破敗不堪,這哪還是當初那個風華旖旎的盛唐?
國破家散,黍離之悲,相思之苦,一齊湧上心頭,杜甫提筆寫下《春望》。
一場戰爭,讓一個國家徹底衰敗,讓黎民百姓流離失所,讓無數家庭妻離子散,就是現在,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經歷過戰亂,方知和平的可貴。
我們不是生在一個和平的年代,只是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國家。
願世間再無戰火,願和平永駐人間。
07
安得廣廈千萬間,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風雨不動安如山。
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
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安史之亂後,杜甫帶著妻兒來到成都,在親友幫助下,蓋了一間小草堂,暫時安頓下來。
到了秋天,一場突如其來的狂風把小屋上僅有的幾層茅草掀走了。連綿的夜雨,露天的屋頂,溼冷的棉被,讓杜甫一夜未眠。
天亮後,一首《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一氣呵成。
屋漏偏逢連夜雨本是人間至苦,他卻譜成了歌;自己的屋頂還在漏雨,他卻牽掛著天下黎民。
人活一場,如果只考慮自己的喜樂,這樣人生太狹隘,能為他人做些什麼,為這個世界留下些什麼,才不枉此生。
漫漫紅塵中的我們,雖然如螻蟻般渺小平凡,但我們的靈魂可以俊美如神。
08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杜甫《登高》
公元768年的秋天,在杜甫生命的最後兩年,56歲的他獨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臺。
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遊。
經歷了歲月的風刀霜劍,再次登高的杜甫再無當年寫下《望嶽》時的滿腔熱血,當年裘馬輕狂的少年已然變成了垂垂暮者。
每個人都會變老,但歲月能帶走的只是皮相,帶不走骨子裡的優雅,帶不走靈魂中的芬芳。
既然無法避免,那就坦然面對潮漲潮落,花謝花開,在人生的後半場,留給自己一份從容,留給世界一抹美麗。
翻開一本杜詩,我們能讀出人生的不易,從而珍惜每一寸時光,用心地生活;
翻開一本杜詩,我們更能讀懂生命的堅韌,進而從容面對苦難,在最狹隘的石縫裡開出一朵花來。
尼采說:一切文學,餘愛以血書者。
杜甫便是如此,他用生命寫詩,一生飽經風霜,飢寒交迫,卻留給後人最溫暖的啟示。
*作者:邑同。不期名滿天下,但尋一邑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