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三百年的風吹雨打,依舊儲存完好,中西合璧的嶺南古鎮

距開平中心城區12公里,有一座擁有350多年曆史,具有濃郁嶺南特色和深厚文化底蘊的古鎮,赤坎古鎮。古鎮沿潭江而建,南岸是鄉村,北岸是市鎮,清一色的騎樓,龐大的洋樓群。廣東開平是一個僑鄉,這裡的騎樓建築也是由西洋建築演化而來的,騎樓與碉樓相互輝映相得益彰。

歷經三百年的風吹雨打,依舊儲存完好,中西合璧的嶺南古鎮
赤坎有著數百年的歷史傳承,古鎮中主要的居住族群有關氏跟司徒氏。據史料記載,北宋中後期,第六代的關氏族人遷徙到此,感覺此處對振興家族有莫大關聯,故此定居於此,從此關族人在赤坎繁衍生息。而北宋末年靖康之變之後,司徒家族由邯鄲遷徙至珠璣,之後移至開平赤坎北部生活。因為兩大家族不斷的壯大,也開始了爭鬥,為了避免更大的衝突,最後兩家定下了以塘底街下埠橋為界,把古鎮一分為二,西邊的上埠由關氏家族控制,東邊的下埠由司徒家族控制。

歷經三百年的風吹雨打,依舊儲存完好,中西合璧的嶺南古鎮
赤坎鎮總面積61.4平方公里,其中鎮區面積5平方公里。其平面的形象一片海棠葉。95%屬潭江沖積平原,潭江以南有護龍小海等管理區,小部分土地是山地丘陵。赤坎先後獲得過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中國特色小鎮、全國重點鎮等榮譽稱號。赤坎也是著名的僑鄉,旅居海外的僑胞佔據一半以上人數。

歷經三百年的風吹雨打,依舊儲存完好,中西合璧的嶺南古鎮
經歷過宋、元、明、清以及法國殖民統治和民國時期的赤坎,每個時代獨特的建築風格,有著歷史的印記,各種舊建築,古典民族風格、歐陸風格、南洋風格、民國風格、甚至前蘇聯風格的都有,簡直就是建築藝術的博物館。除開五大會館那典型的明清時代建築風格外,在大通街、中興街一帶,許多舊時客商的宅第、商鋪至今仍儲存完好,裡面的廂房天井佈局嚴謹,屋簷桁梁結構精緻,雕樑朱漆依然斑駁可辨,集中體現了赤坎古埠民居的特點。這些樓房雖然經過百多年的風風雨雨,但依然風韻不減。

歷經三百年的風吹雨打,依舊儲存完好,中西合璧的嶺南古鎮
堤西路,被稱之為“電影街”也有人稱之為“歐陸風情街“,沿路商鋪建築風格儲存良好,充滿20年代的味道。早年旅居歐美的華僑帶回國外的建築圖紙融合本地的傳統建築風格,建造出了一批中西合璧的樓房。綿延300多米的騎樓街、儲存完好的600多座古老的騎樓而深得影視界人士青睞,認為這裡具有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舊廣州、舊香港的韻味。

歷經三百年的風吹雨打,依舊儲存完好,中西合璧的嶺南古鎮
當年居住在此的兩大族群司徒氏跟關氏也分別在堤岸兩頭各自建了一座圖書館。其中司徒氏的圖書館建於民國十四年,在下埠江邊落成,該圖書館為歐式風格,樓高三層,樓頂有一座大鐘樓。館內藏書一萬有餘,藏品還包含慈禧的題字。受到司徒氏的影響,關氏也在兩年之後在上埠堤西河畔與司徒氏圖書館相望之處建築了關氏圖書館,採取了葡萄牙的建築風格,樓高也是三層,同樣在樓頂建築一座大鐘樓。近百年來,兩座圖書館的大鐘同時給赤坎定點報時,分秒不差的鐘聲,奏響了赤坎古鎮永不落幕的“二重奏”。

歷經三百年的風吹雨打,依舊儲存完好,中西合璧的嶺南古鎮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080 字。

轉載請註明: 歷經三百年的風吹雨打,依舊儲存完好,中西合璧的嶺南古鎮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