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宋詞一哥蘇軾,很多人想到的都是一個灑脫文人的形象。是的,用“灑脫”2字來形容東坡是再合適不過了。
有些人的灑脫是一時的,比如一直被世人認為是灑脫代言人的李白。李白得意時就對酒當歌,失意時卻也直呼“行路難”。但與李白的失意相比,蘇軾顯然起點更高,也摔得更狠。不同的是,蘇軾不會去感嘆行路難,在他眼裡“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因為夠灑脫,所以蘇軾平時也是嬉笑怒罵皆成文,為人也是爽快得很。但是有一次,他卻扭捏起來了,這一次是為了一首《水龍吟》。
公元1081年,蘇軾已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此時他的好友章楶外出赴職時,寫了首《水龍吟·燕忙鶯懶芳殘》,這是一首詠楊花的詞。蘇軾讀完後感慨萬千,也用原韻和了一首《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蘇軾這首詞是宋詞中的經典之作,寫得很有水平,但他卻並不願意讓這首詞示人。我們先來讀一讀這首詞: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他在給章楶的書信中表示對方的詞寫得太好了,自己本不敢繼作,只是一時太感慨,才寫了一首,請章楶不要告訴別人這件事。蘇軾的原話是:“次韻一首寄雲,亦告以不示人也”。不能示人的理由,在信中蘇軾也說了,他覺得自己模仿得不好,當然這個理由顯然是託辭了。
蘇軾模仿別人的作品還少嗎?別說這位章楶的詞了,當年蘇軾還曾模仿過李煜、張志和、李白、溫庭筠,而且仿得都是經典之作。別的不說,光說張志和的千古名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蘇軾就曾一連寫了《浣溪沙》和《鷓鴣天》兩首詞來模仿。
張志和《漁歌子》的知名程度和模仿難度大家都知道,蘇軾的這兩首詞都遠不如張志和有水平,但蘇軾也沒有說自己這兩首仿作不能示人。事實上,蘇軾對模仿前人的作品,一向是很熱衷的,而且以他的性格,仿得不好他也並不會覺得沒面子。
由此分析,蘇軾當時跟章楶說的,確實是託詞。至於真實原因是什麼?四川大學文學院的專家吳臨川先生表示:“這詞讓他沒面子!所以他自己都沒臉拿出來示人”。吳先生也解釋了,為何這詞會讓他沒面子。
大家看詞的倒數第二句,這是這首詞被捧為神作的原因之一。“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這是全詞最牛的部分之一。這12個字的水平不用多說了,將春色分成三分,形象而又生動,充滿著意境之美。
但吳先生表示,這種寫法並非蘇軾首創,他是模仿別人,仿的正是唐代大詩人徐凝。徐凝的詩名叫《憶揚州》,最後兩句是“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很多文人都寫過揚州,但徐凝這兩句詩卻別具一格,成為了寫揚州詩中最經典的作品。徐凝創造性地將明月三分,靈動而又令人眼前一亮。蘇軾的分法,很顯然是在模仿。
模仿過李煜、張志和等人,哪怕失敗了,都不會沒面子。但獨獨模仿徐凝的詩,會讓蘇軾沒面子,原因是蘇軾是狠批過徐凝的。當年徐凝寫了一首《廬山瀑布》,詩云:“今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不少名家覺得寫得是很有水平的。但偏偏蘇軾認為,這是模仿李白,而且模仿得毫無水平。蘇軾為了諷刺徐凝,表示:“飛流濺沫知多少,不與徐凝洗惡詩”。這話仔細品來,不得不說東坡真的是挺狠。
讀到這大家就明白了。東坡說人家模仿李白的詩,仿得很沒有水平,這是不認可人家,但是轉身又模仿起人家的名句,這就很沒面子了。吳教授認為,這才是蘇軾不敢把這首《水龍吟》拿出來示人的真正原因。從邏輯上來分析,他這樣理解似乎並沒有什麼問題。當然,東坡到底是怎麼想的?我們也只能靠這樣猜測,畢竟我們不是他。不過對於東坡的這次模仿,大家也並沒有覺得他沒面子,畢竟他這樣一仿不但仿出了新意,也讓詞壇多了一首不可多得的千古名作。至於他和徐凝之間的事,我們只能看看便是。對此事大家怎麼看?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