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水縣袁市鎮黃陵寺村因黃陵寺而得名,黃陵寺摩崖造像及石刻在此“坐鎮”,成千上萬的遊客慕名而來,成為鄉村旅遊打卡點。
據鄰水縣舊縣誌記載,“黃陵寺系南宋淳熙年間建造,在治南五十里,懸巖佛像甚多,高者長丈餘,鏤刻俱極端嚴”。1991年版縣誌則記為“宋淳熙壬寅年,在龍橋鄉黃陵山建立黃陵寺,《黃陵寺至聖會焚獻碑誌》《黃陵寺記》記有石刻及摩崖造像40尊”。現存古寺廟遺蹟和宋明時期的3龕造像、7幅古人題刻及4座巖墓,造像及石刻均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
當地人講述,黃陵寺原有“金碧輝煌的山門”、三大殿和左右廂房等建築,寺後山頂有經樓。雖然現在古建築已不見蹤影,但山頂巨石地面上和懸崖絕壁上隨處可見人工打鑿的孔洞,可見當年寺廟佛殿規模之大。
崖下路邊一石碑名《陵山記》,有字樣為“頂有古碧稽井銘,創自宋淳熙壬寅”“謹書此以記歲月……”,從碑記文字看,黃陵寺摩崖造像最早開鑿於宋代,完善於明清。從碑邊小路拾級而上二三十米,即至黃陵山摩崖的垂直巖壁下,面積約500平方米。抬頭仰望可見造像和石刻,共有3龕計42尊。最大一龕造像規模宏大,有上下兩橫排,上17尊,下18尊,共35尊。上排正中為釋迦牟尼坐佛,左右各站立一尊,兩邊還各有8位立佛。
如今,慕名到黃陵寺打卡參觀遊覽的人越來越多,當地政府也對其進行了保護性修繕和管護。黃陵寺村抓住這個發展機會,透過整合資金,改善基礎設施,發展鄉村旅遊,建設美麗新村,曾經的貧困村變成了文化示範村。
賀樊麗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鄧涵予 整理
來源:四川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