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一夫:旅遊、電影有所恢復,能否帶動大消費復甦?

  中新經緯6月29日電 題:旅遊、電影有所恢復,能否帶動大消費復甦?

  作者 付一夫 星圖金融研究院高階研究員

  2023年的端午假期,中國消費市場的表現可圈可點。文旅部的資料顯示,端午節假期,國內旅遊出遊1.06億人次,同比增長32.3%,按可比口徑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112.8%;實現國內旅遊收入373.10億元,同比增長44.5%,按可比口徑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94.9%。其中文旅消費、民俗文化消費、夜間經濟等領域表現搶眼。

付一夫:旅遊、電影有所恢復,能否帶動大消費復甦?

 

  付一夫

  另有幾組資料同樣引人注目:電影票房方面,端午檔票房收入為9.1億元,處2011年以來同檔期次高位,僅略低於2018年的9.12億元。零售方面,商務部監測顯示,2023年端午節恰逢畢業季,促消費活動增多,節慶商品消費大幅增長。其他方面,美團、大眾點評資料顯示,端午假期前兩天,生活服務消費額同比增長60%,跨地市遊客日均消費同比增長190%。

  總體上看,人們出行意願依舊強烈,消費市場的復甦也是有目共睹。但從人均的角度審視,2023年端午假期國內遊客人均消費支出為351.98元,不及2019年同期。這意味著,雖然端午假期出行的人變多了,但其中相當一部分人在“窮遊”,側面反映出人們消費意願依然不強的現實。

  縱觀近幾個月的統計資料,消費需求確實是偏弱的。以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例,4月和5月,中國CPI同比增速分別為0.1%和0.2%。而近期彩票銷量的大漲,以及618期間低價商品的暢銷,似乎又帶有一絲“口紅效應”的味道,彷彿佐證了當前消費市場的“弱復甦”態勢。

  上述種種,反映到資本市場層面便是大消費板塊的接連下跌。自1月底開始,萬得大消費指數便步入下跌通道。其中,白酒、醫美、旅遊、調味品等細分領域均持續低迷。

  為什麼人們不愛消費呢?在我看來,首要原因依然在於“疤痕效應”。雖然當下各行各業執行已重回正軌,但三年疫情使得居民和企業部門的資產負債表受損,居民部門對於未來的預期仍未根本性扭轉,故而消費更趨於謹慎,人們自然不敢“大手大腳”地花銷。這也難以給資本市場上大消費板塊的上漲提供支撐動力。

  那麼,下半年大消費板塊該如何看?客觀地講,消費信心和消費能力或難以在短時間內呈現出明顯的起色,但近期關於促進汽車消費等方面的政策利好不斷湧現,在當前消費需求總體偏弱的情況下,市場對於後續更大力度促消費政策的預期也愈發強烈,板塊情緒也逐漸迎來好轉。

  隨著接下來經濟活動度的進一步提高,居民消費有望進一步回暖,而相關企業盈利能力的不斷修復也會傳導至居民端,形成良性迴圈。如此一來,下半年的消費情況很可能會好於上半年。再考慮到近期大消費板塊的下跌幅度已經足夠大。從技術形態上看,大消費板塊目前或已在關鍵位置處止跌。受益於政策支援的汽車、家電、房地產相關等細分領域,以及業績底部改善的醫美、化妝品等高成長消費賽道或值得關注。(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本文由中新經緯研究院選編,因選編產生的作品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選編內容涉及的觀點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責任編輯:張芷菡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332 字。

轉載請註明: 付一夫:旅遊、電影有所恢復,能否帶動大消費復甦?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