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寫過一篇《膽小鬼》,講述了自己偷錢的故事。
一個星期天,三毛看到了母親遺落在五斗櫃上的5塊錢,她想到了要拿去買當時小學生流行收集的那種包糖果用的玻璃紙,
糾結了片刻,她還是藏起了那5塊錢。
但三毛一直內心充滿煎熬,於是又把錢放了回去,這才鬆了一口氣。
而她的父親觀察到了異樣,但他什麼都沒說,反而給了她一些零花錢,一週後還給她買了一盒外國進口的糖果。
長大後,三毛說起這段經歷,其他姐弟都笑了。原來大家小時候都偷過錢,都怕被父母發現捱揍。
但好在父母對他們這一行為的善意,讓這些事情成為了往事。
不過相對於三毛爸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做法,很多家長都認為,小孩子偷東西無法容忍,畢竟是為孩子好。
所以一旦發現孩子偷錢,能沉得住氣的家長沒幾個。基本上責備和打罵是家長的第一反應。
並且因為非常急於一次性糾正孩子偷錢的錯誤,所以往往把孩子放到了自己的對立面。
導致家長很難從根源上來處理孩子偷錢的問題。
孩子為什麼偷錢?
孩子為什麼會偷拿錢,主要有以下幾種原因:1、孩子心理沒有成熟,不清楚偷盜的卑劣性
一份兒童心理諮詢門診的資料顯示,在44名有不同程度“偷竊”行為的孩子中,6.8%是在4~5歲時拿家裡的錢。
63.7%發生在小學階段;29.5%到12歲以後才有“偷竊”的行為。
這些孩子的共同特點是心智沒有得到完全發展,世界觀、人生觀不成熟。也不清楚偷東西的卑劣性。
2、孩子缺乏正確的金錢觀
很多廣告的誘導,家長無條件的滿足,孩子消費慾望高漲。
但是孩子有強烈的花錢慾望但卻沒有賺錢的能力,於是只能偷錢。
3、孩子需求得不到滿足,並且交往的朋友不當
一般“偷錢”的孩子年齡幾乎都在6歲以上。據觀察,通常偷錢的孩子都是邀約一幫人一起玩樂,往往為了“義氣”或擺闊。
孩子需要錢來購物,但家長給的不能滿足他的需求,於是偷,久了就養成偷錢的惡習。
有的孩子是遭到欺凌,被逼偷錢。
4、父母對孩子管控的過於嚴格
當家長對孩子控制得太多太嚴的時候,孩子就會出現偷錢的行為。
孩子想擺脫父母的控制,然後擁有自己獨立的支配權。
5、想要引起大人的關注
父母離婚,家庭不和睦,或者對子女照顧不周。孩子為了彌補心中的愛,為了引起大人的關注,往往採取偷竊的形式。
6、孩子有偷錢的癖好
中南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羅學榮教授稱,偷竊成癮的孩子患的是品行障礙。
具體表現是,有的孩子明明自己有零花錢,但是還是喜歡去偷,不偷就覺得不舒服,成了一種“癖好”。
這時需要家長正確看待,應帶孩子到正規的心理診室進行治療。
孩子開始“偷錢”該怎麼辦呢?
教育學家盧梭曾說:“要尊重兒童,不要急於對他作出或好或壞的評判。”
孩子偷錢後父母的處理方式,會給孩子此後的人生產生深遠的影響。
但是無論如何,家長都應該把握以下幾個點:
1、永遠採用私下解決的方式:不打罵孩子也不讓孩子當眾認錯
有一個相當流行的觀點,“偷竊”是特殊的過錯,要求家長嚴厲體罰。
而教育學家卻有大量資料表明:事實正好相反,孩子由於害怕和屈辱,變得不敢吐露真言,更加趨向於不誠實。
打罵孩子會讓孩子失去對大人的信任。
網友D父母雲淡風輕的處理方式,比打罵的方式更有意義:
小時候我和姐姐一起上學,父母做小生意的很忙,沒時間給我們做午飯,於是給了午飯錢讓我們在外面吃。
吃了午飯後,我們想吃零食錢就不夠了。於是我和姐姐就偷偷的從媽媽的口袋裡拿。還傻乎乎的跟爸媽炫耀是我們自己撿的。
後來有一次錢拿多了,爸媽有每天對賬的習慣,結果那天媽媽發現錢少了很多,於是問我們:你們兩個今天拿了多少錢,我要做賬,不是要找你們要回,就是要看看賬目對不對。
我和姐姐都懵了,原來父母一直都知道我們拿錢的行為,只是不願意拆穿我們。
從那以後我和姐姐就再也沒有拿過錢,我們也對父母的反應充滿了感激。
不能讓孩子當眾認錯,是因為對於孩子來說,那不是教育,只是羞辱。
知乎上有個問題:“發現7歲的孩子偷東西后,你會怎麼辦?”一位網友A講述了他自己的故事。
小時候因為沒錢買零食,於是他常常偷爸媽的錢。每次都被罵不知廉恥,罵完後爸爸又不給零花錢。
有次他跟著同伴一起去超市偷東西,被抓後爸爸領他回去,先是痛罵一頓。
然後把家裡的親戚都叫來了,親戚們圍著他,進行了各種各樣的嘆息和思想教育。他低著頭一聲不吭,只差沒把臉埋到衣服裡。
後來他是不偷錢了,但是人也變得內向了很多,不再跟爸媽和親戚多說一句話。
有人說:人是需要有羞恥心的,但並不需要羞恥感。因為羞恥心就是讓我們儘可能地向上、向善,來避免羞恥感。
當眾讓孩子認錯和打罵孩子,這是在羞辱孩子,帶給孩子的也只是自卑和羞恥感,讓孩子對大人失去信任。
2、不給孩子貼標籤和翻舊賬
給孩子貼標籤和翻舊賬都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心理學家克勞特提出的“標籤效應”,即給一個人“貼標籤”的結果,往往是使其向“標籤”所喻示的方向發展。
所以,當孩子出現“偷竊”行為時,不要輕易給孩子定性為“小偷”。
留美教育專家畫雲博士曾經分享過這樣一個故事:
她的女兒有一天回家非常害怕地遞給她一張紙條,紙條上面寫的是:你的孩子偷了別的孩子花樣乳酪,這是不允許,請談一談。
畫雲博士看了紙條後,讓女兒講講經過。
女兒開口就說:我偷......畫雲博士馬上說:不是偷,是拿。女兒感激地說:我拿了花樣乳酪,我很想嚐嚐它的味道。
畫雲博士什麼都沒說,帶孩子去了有各種好看乳酪的櫃檯前,告訴女兒:凡是你喜歡的都拿一份。
女兒不可置信,但是非常開心,她選了自己喜歡的,還選了兩份第二天還給了同學。
畫雲博士對女兒說:我們需要的東西,就自己買,不能拿別人的,好嗎?
女兒使勁點點頭,以後再沒拿過別人的東西。
小一點的孩子真不知道什麼是偷,正確引導,效果反而會更好。
此外,孩子偷錢的事情過去了,家長就不要反覆地提起。
事後切勿翻舊賬, 反覆追究。大人都很討厭的行為,小孩子也一樣很痛恨的。
更加不要發現孩子又拿了什麼東西,就說“這又是你從哪裡偷來的”這種話,以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最後,不要隨意地將孩子偷錢的行為告訴任何人。
不要隨意將事情告訴別人,給孩子充分的尊重和信任。
孩子雖然還小,但已有了自尊感和羞恥心。
3、父母要做好榜樣
父母大手大腳花錢會誘發孩子對金錢的慾望,因為孩子知道錢能夠買來快樂,所以有樣學樣。
父母隨意放置錢的行為可能會養成孩子亂拿錢的習慣。畢竟錢就在眼前,誰能夠剋制住拿錢的衝動呢?
所以家長把錢管理好,孩子對錢的非分之想自然也就少一些。
湘雅醫科大學一位從事兒童心理學的專家分析說,小孩撒謊、有偷摸行為,一般出現在2~7歲左右,普及面達80%以上。包括我們成人,童年時代都有過這種行為。
而這些孩子,長大後絕大部分並沒有走上歪路。
這就給了家長一個啟示,小時候孩子偷錢的行為是比較高發的一個行為,但這個行為的危害性是可控的。
每個偷錢的孩子的背後都有他自以為合理的理由和動機,家長要先了解孩子具體的情況,再做合適的反應。
堅決不能一上來就打罵孩子,找到孩子偷錢行為的根源,自然問題就能夠得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