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沒有不平的事,只有不平的心。
生命中的許多東西都是可遇不可求,刻意強求的得不到,不曾期待的往往會不期而至。
擁有一顆平常心,不爭不辯,不攀比不強求,不悲觀不慌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按自己的活法生活。
《道德經》中說道:“聖人之道,為而不爭。”,“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意謂高尚的人處事,是做而不爭功;正因為不與人爭,所以遍天下沒有人能與他爭。
不爭不是糊塗,而是一種智慧。
公孫弘在漢武帝時曾任宰相,從一介貧寒布衣到位高權重的宰相,可謂是一路坎坷。
公孫弘曾擔任獄吏,卻因過失而被撤職。後來他發憤苦讀,六十歲時被漢武帝以賢良徵為博士,後北派遣到匈奴,卻因陳述情況不合皇帝心意又被免職。
直到七十歲,公孫弘再次被徵為文學儒士,因博學多才,很快被提升為左內史。
公孫弘每當議事時,他總是先把事情詳細陳述出來,然後讓皇帝自己去選擇,遇到不同意見或者遭到同僚們的駁斥,公孫弘從不爭不辯。
雖然公孫弘位高權重,生活卻很節儉,常蓋布被,一時被傳為美談。
當時任主爵都尉的汲黯有些看不慣,於是告訴漢武帝,說:“弘位三公,俸祿甚多,然為布蓋,此詐也。”汲黯認為公孫弘蓋布被是譁眾取寵,而公孫弘聽了也不爭辯。
然後,漢武帝就問公孫弘:“事實真是這樣嗎?你怎麼不爭辯呢?”
公孫弘老老實實地回答道:“汲黯說的是事實。”但漢武帝卻認為公孫弘是謙讓,並沒有再追問這個事。
還有一次,公孫弘和眾大臣在朝廷外商議好的事情,可上朝奏請皇帝定奪時,公孫弘臨時改變了想法,陳述的事情與之前和眾大臣商量好的意見不同。
汲黯很生氣,當庭怒斥公孫弘,說:“齊人多詐而無情實,始與臣等建此議,今皆背之,不忠。”
面對汲黯的斥責和誤解,公孫弘還是不爭辯,默默地獨自承受著。
直到後來,皇帝問公孫弘:“事實證明你所陳述的事情是對的,可當時大臣們詰難你的時候,你為什麼不爭辯呢?”
公孫弘淡定地回答說:“知臣者以臣為忠,不知臣者以臣為不忠。”漢武帝聽後連連稱讚。
公孫弘出身貧寒,面對仕途沉浮寵辱不驚,最終封侯拜相,靠的是不爭的智慧。
人生在世,很多事沒必要去爭。
一個真正有智慧的人,小事糊塗而大事睿智,為人低調而洞若觀火。做人如水,以柔克剛,只有那些以不爭為爭的人,才能笑到最後,才可能贏得人生。
不爭,是一種大度的人格,不爭,是一種自信的底氣。與人不爭,不代表放棄。
俗話說:欲為大樹,莫與草爭;欲為蒼鷹,莫與鳥爭;欲為強者,與世無爭。與其爭,不如讓自己身在頂峰。
不羨慕別人,只做最好的自己
《龐蘊居士錄》中有一首流傳久遠的詩:
但自無心於萬物,何妨萬物常圍繞。
鐵牛不怕獅子吼,恰是木人見花鳥。
木人本體自無情,花鳥逢人亦不驚。
心境如如只個是,何慮菩提道不成。
世界齷齪,人心複雜,人們覺得這個世界越來越現實,與其說現實,不如說真實。
在這真實的社會大染缸裡,人們總喜歡這樣那樣的比較,比外貌,比名利地位,比婚姻家庭......可到頭來卻又常常因為這些貪嗔痴而煩惱。
不羨慕別人,不執著於外物,不被外境所轉,才能少一份煩惱,做最好的自己。
有這樣一個故事:
古代有個國王,名叫“察微”,他常常打扮成普通老百姓出門巡視。
一天國王照常外出時,遇到一個修鞋的人,就問:“你說全國上下誰最幸福?誰最快樂?誰的日子過得最舒服?”
鞋匠毫不猶豫地說:“那還用說,國王唄!他有王后王妃和百官侍奉,又有全國百姓進貢,要什麼有什麼,這不就是最快樂的人嗎!”
國王說:“好吧,可能是這樣,也可能不是這樣。”他請鞋匠喝了許多美味的酒,不一會兒,鞋匠就爛醉如泥,不省人事。
國王把他拉回宮中,對妃子說:“這個人羨慕國王是天下最快樂的人,我今天要和他開個玩笑。”
趁鞋匠還沒醒來,國王命人給鞋匠換上國王的朝服,然後又吩咐了後宮王后、妃子,以及負責各部門的官員和隨從們。
過了一些時候,鞋匠醒了。妃子故意對鞋匠說道:“您剛才喝醉了,現在有幾件急事,您得去處理一下了。”
滿朝的文武百官也在催他上朝,大大小小的事情都需要他處理。鞋匠坐在國王的寶座上,不知所措,卻又不得不硬著頭皮呆在那裡。
僅一天,鞋匠便覺得渾身疼痛,連做夢都想不到的美味佳餚,吃在嘴裡,也都沒有了味道。
一天天過去了,鞋匠是吃不下,睡不著,漸漸消瘦下去。
妃子故意問道:“陛下,您的臉色怎麼不如以前了?”
鞋匠自己也不明白這一切到底是怎麼回事,只能回答說:“我總夢見自己曾經是一個鞋匠,賺錢十分辛苦,每天都累得腰弓背駝,有時甚至連飯錢都掙不到,生活非常困難!所以我消瘦了。”
這話傳到宮中,大家都偷偷地笑。
晚上鞋匠輾轉反側,終夜不眠,心中疑惑:“我到底是什麼人呢?是鞋匠還是真正的國王呢?要是鞋匠,為什麼我會出現在王宮,處理國家大事呢?要是國王,為什麼我的皮膚竟這麼粗糙?”
第二天,王后裝模作樣地對鞋匠說:“看陛下今天心情不好,便請來樂師,為陛下解解心中的煩悶。”
然後,樂隊奏起了美妙的音樂,宮女們翩翩起舞,王后、妃子們頻頻向他敬酒。不一會兒他便酪酊大醉了。
鞋匠醉倒後,便給鞋匠換上了他原來的舊衣服,送他回到了原來的家,放在他那又粗又硬的床上。
過了很久鞋匠才醒來,睜眼一看:自己身上穿了一身破衣服,而床上又髒、又硬,屋裡也又亂又髒,破亂不堪。
幾天後,國王又來到鞋匠的小屋。
鞋匠對國王說:“我上次喝醉了酒,做了許多稀奇古怪的夢,現在才清醒過來。我竟然夢到自己登上了王位,文武百官向我彙報國事。
而只要我有點什麼錯,就會被身邊的史官記錄下來,我真的緊張極了,每天心裡都惶惶不安,覺得渾身疼痛,即使挨頓打也不會比這痛得厲害了。
只做夢當國王就這樣痛苦,若真的當了國王,可該如何是好呢?過去我總是羨慕國王過得日子,覺得國王是這世上最快樂最幸福的,直到現在我才明白,全不是那樣啊!”
鞋匠羨慕國王之樂,可當自己糊里糊塗做了國王,反而覺得痛苦不堪。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沒必要去羨慕別人的生活。你所羨慕的人,未必樣樣都如你想象中完美。
有的人看著表面風光,暗地裡卻不知流了多少眼淚;有的人看似生活窘迫,實際上卻過得瀟灑快活。
你羨慕別人月薪幾萬,卻不知他日日加班到深夜的辛苦;你羨慕別人說走就走四處遊玩的自由,卻不知他為這份自由放棄的東西。
一切都有代價,無論是財富,還是事業,別人永遠是別人。
幸福沒有標準答案,快樂也不止一條道路;收回羨慕別人的目光,反光自己的內心。要知道,自己喜歡的日子,就是最好的日子;自己喜歡的活法,就是最好的活法。
萬法唯心,命自我造。你的一切都是自己的心念所造就。
從前,有兄弟倆因為家鄉鬧饑荒,不得已去外地打工。
辛辛苦苦一年勞作賺得一些錢,本想回家過個好年,不料途中遇到劫匪,身上的財物被洗劫一空。
歸途遙遙,兩手空空的兄弟倆絕望至極,不知所措的在路邊大哭起來。這時正好一位道長路過,道長了解情況後問道:“被搶走的財物,會自行回來嗎?”
兄弟倆搖搖頭。
道長又說:“既然財物回不來,那你們眼前就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條通往絕望,一條通往希望。
如果你們選擇前者,劫匪不僅搶走了你們的物質,同時搶走的還有奮發的精神,你們失去的代價可太大了;如果選擇後者,劫匪搶走的只是一點財物,只要你們的心中還有希望,一切都可以重來,就看你們如何選擇了。”
兄弟倆互相看了看,異口同聲地說:“我們選擇那條通往希望的路。”
聽到兄弟倆的回答,道長滿意地點點頭。
道長知道他們會些瓦匠手藝,便留他們在道觀裡修葺房屋。三天後,房屋修葺好,道長給了他們盤纏,兄弟倆感激萬分。
道長對卻倆人說道:“這是你們應得的,不用感謝我,而應該感謝自己。因為你們選擇了希望,自己做了自己的貴人。”
沒人能把你拽到天堂,也沒人能一腳把你踩到地獄,命運中所謂的痛苦與快樂,都只是內心的感受。
每個人都有很艱難的時候,熬過去後,你會覺得那些當時快要了你的命的事情,都會慢慢好起來。就算再慢,只要你願意堅守,也會成為過去。
而那些你暫時不能戰勝的,不能克服的,不能容忍的,不能寬容的,就告訴自己,凡是不能殺死你的,最終都會讓你更強。真正的強者,從不認命。
《了凡四訓》中說:“命由己作,福自己求。”
命運如何,就看你怎麼去努力,怎麼去看待。命運就在你的手裡,也在你的心裡。
《莊子·知北遊》:“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卻,忽然而已。”
人生短暫,只是過眼雲煙,稍縱即逝。
我們每個人都是從哭聲中醒來,又從哭聲中逝去,從喜開始,以悲收場。
這一生,不爭不辯,不羨慕誰,過自己喜歡的生活,才是對自己最好的負責。